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军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媒介
  • 2篇嗅觉
  • 2篇社会机制
  • 2篇伦理
  • 1篇缘起
  • 1篇他者
  • 1篇嵌顿
  • 1篇周刊
  • 1篇媒介伦理
  • 1篇美国文学
  • 1篇出版
  • 1篇出版文化

机构

  • 4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江作苏
  • 4篇刘文军

传媒

  • 2篇西部学刊
  • 1篇出版发行研究
  • 1篇出版科学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阻碍嗅觉传播的生物机制及社会机制探析(下)
2016年
鼻子是人类五大感官之一,嗅觉是鼻子所具备的功能之一。从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的角度来看,当眼睛和耳朵等感官获得电视和电话等各种类型的媒介的延伸,鼻子及其嗅觉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生物机制和社会机制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鼻子及其嗅觉的"失落",阻碍了现代嗅觉传播技术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江作苏刘文军
关键词:嗅觉媒介
期刊所涉媒介伦理极化的嵌顿现象思考——由《查理周刊》事件所缘起被引量:1
2015年
《查理周刊》事件反映了西方新闻自由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对立,造成了对文明的某种恶性嵌顿。从媒介伦理的角度来看,这种恶性嵌顿是由媒介伦理的极化引起的,而媒介伦理的极化深植于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哲学。本文借助勒维纳斯"他者"伦理的视角,考察了导致期刊所涉媒介伦理极化的哲学深层根源,认为西方哲学传统所遵循的同一性思维,迫使《查理周刊》作为"自我"对作为"他者"的伊斯兰文化进行"消化",而承认和服从"绝对的他者"是纾缓媒介伦理极化的现实路径。
江作苏刘文军
关键词:媒介伦理嵌顿伦理
阻碍嗅觉传播的生物机制及社会机制探析(上)
2016年
鼻子是人类五大感官之一,嗅觉是鼻子所具备的功能之一。但嗅觉的功用一直被低估,从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的角度来看,当眼睛和耳朵等感官获得电视和电话等各种类型的媒介的延伸,鼻子及其嗅觉的传播功能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究其原因,我们认为,生物机制和社会机制两方面的原因导致鼻子及其嗅觉的"失落"("嗅觉的‘失落’"是个专有名词,实指嗅觉的传播功能在认知中的"失落",下同。——编者注),阻碍了现代嗅觉传播技术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江作苏刘文军
关键词:嗅觉媒介
播植观和播映观在当代出版文化中的耦合研究——基于美国文学出版物《S.》的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基于文学的"播植观"与基于信息学的"播映观",正在一些出版物中形成混合型文化平台,使得媒介空间敞开,给予参与者对话的更大可能性,美国小说《S.》成为这类出版物的标志。与此同时,出版关涉的伦理,在践行"播植"理念的同时施行"播映"理念,从而达到追求同一性和承认他者性的统一。
江作苏刘文军
关键词:出版伦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