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斌

作品数:10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4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意识形态
  • 6篇主义
  • 6篇马克思主义
  • 5篇马克思主义意...
  • 3篇新中国
  • 3篇新中国成立
  • 3篇新中国成立初...
  • 2篇理路
  • 2篇逻辑理路
  • 2篇话语权
  • 1篇新中国初期
  • 1篇宣传教育
  • 1篇延安时期
  • 1篇仪式
  • 1篇意识形态话语
  • 1篇治党
  • 1篇日报
  • 1篇日常生活化
  • 1篇十月革命
  • 1篇诉苦

机构

  • 10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朱斌
  • 1篇刘意

传媒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2篇理论探索
  • 1篇理论观察
  • 1篇学术论坛
  • 1篇科学社会主义
  • 1篇党史文苑(下...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日常生活的逻辑理路被引量:4
2013年
日常生活是人类生存活动包括抽象的理论活动生长的土壤,是意识形态的寓所。当前,马克思主义要继续保持其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必须嵌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彰显其文化品格,并从中获得话语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日常生活的缘由何在?他们之间存在何种逻辑关系?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日常生活的逻辑理路:第一,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的生活特质;第二,历史逻辑:理论灌输的传统;第三,目标逻辑:指导思想"一元化"的政治诉求。
朱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逻辑理路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乡村日常生活探析——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为考察对象被引量:2
2013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改意味着"翻身",对于农民而言其最直接的表征就是土地回到老家。其实,党和新政权更为注重的是农民心理上发生根本性转变,试图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农民的头脑,通过动员农民进行"诉苦",激发农民的阶级观念与国家意识。出于对党和新政权的情感认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念与国家意识为农民所接受与认同,党和新政权树立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乡村日常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朱斌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诉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毛泽东的新村主义理想在新中国城市空间的实践
2014年
五四时期,新村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不仅引起了毛泽东、蔡和森等早期共产党人的关注,而且还被共产党人运用于中国实际。但是,新村主义实践活动并没有在当时的中国得以实现。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人民政权开始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以工人新村为代表的城市住宅在50年代逐步发展形成,毛泽东早年的新村主义理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重新浮出历史水面。
朱斌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居住空间意识形态工人新村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的逻辑理路被引量:3
2016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将从严治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从严"成为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大关键词,也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常态。全面从严治党意蕴深邃,既是一种自身建设,也是一种战略规划,具有以下四大逻辑:历史逻辑,"党建工程"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现实逻辑,"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行动逻辑,"严"字当头,常抓不懈;目标逻辑,以"中国梦"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统领。
朱斌
关键词:逻辑理路
过渡时期总路线宣传教育的意识形态意蕴
2014年
建国初期,全国掀起了学习、宣传和贯彻总路线的热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教育中,党和政府运用多种宣传教育策略成功地将总路线嵌入到民众日常生活之中。民众对总路线的认知达到家喻户晓,社会主义意识深入人心:民众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知从消极到积极;民众对社会主义前途的信仰从模糊到清晰;民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参与从被动到主动。
朱斌
关键词:总路线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对十月革命的纪念及其启示被引量:1
2017年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对十月革命的纪念。曾出版于延安的中共机关报《解放日报》,通过刊登演说、报告、社论、纪念文章及通讯报道等形式,对十月革命纪念活动进行较全面的报道。《解放日报》纪念十月革命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再现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纪念十月革命的情境,阐述纪念的动力源泉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二是刊登文章纪念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表达纪念的鲜明特色在于纪念新的时代的开启;三是重申以战胜法西斯主义来纪念十月革命的鲜明立场,指出纪念的目标指向在于携手团结反对非正义战争;四是重点分析以延安为中心纪念十月革命的基本初衷,描绘纪念的价值取向在于学习苏联走苏联道路。现今,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的背景下,重温《解放日报》对十月革命纪念的历史,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牢记宗旨、不忘初心、勇往前行与热爱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
刘意朱斌
关键词:《解放日报》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日常生活向度被引量:15
2013年
从日常生活向度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首先要转化话语方式,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日常生活中的亲和力,即:话语逻辑要符合大众思维,话语内容要契合大众诉求,话语表达要贴近大众生活。其次要优化传播媒介,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即:综合利用传统传媒与现代传播的优势,打造一个功能互补的综合化意识形态传播平台;建立具有鲜明特色、吸引力强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习宣传网站;建构优秀党员干部、专家学者与大众互动的双向型传播沟通机制。再次要关注民生诉求,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日常生活中的吸引力,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要立足于差异性社会发展现状,满足民众多样化利益诉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要应对社会现实问题,增强其对现实问题的涵盖性、说服力与解释力。
朱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多维解读
2014年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自觉地反映无产阶级经济政治利益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无产阶级政治理想、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具有科学性与阶级性统一、合法性与危机性并存、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交替、实践性与发展性相容等特征,且具有维护与批判、教化与导向、调控与整合、凝聚与塑造等多方面的功能。
朱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
纪念活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仪式维度——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重大纪念活动为考察对象被引量:4
2014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发挥纪念活动的政治仪式与象征功能,成功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借助纪念活动诠释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认知基础;借助纪念活动追忆历史,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情感激励;借助纪念活动建构仪式谱系,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集体记忆。
朱斌
关键词:新中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维度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日常生活化——基于现代性维度被引量:7
2015年
现代性是考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维度,而日常生活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寓所。现代性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日常生活化的隐忧是:世俗化、理性化日常观念削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虚拟化、物化日常交往遮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符号化、审美化日常消费挤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力。应对以上隐忧,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力:回应日常观念中的合理诉求,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现实的契合度;批判日常交往的物化倾向,优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媒介;揭示消费主义本质,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向日常生活的"灌输"。
朱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