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亚东

作品数:17 被引量:27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燕麦
  • 4篇土壤
  • 4篇群落
  • 4篇间作
  • 3篇豆科
  • 3篇施肥
  • 3篇群落结构
  • 3篇作物
  • 2篇带状间作
  • 2篇氮肥
  • 2篇豆科作物
  • 2篇性状
  • 2篇生育
  • 2篇施肥制度
  • 2篇水稻
  • 2篇水稻土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 2篇作物间作

机构

  • 17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内蒙古农牧业...
  • 2篇白城市农业科...
  • 2篇张家口市农业...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市农业技...
  • 1篇乌兰察布市农...

作者

  • 17篇杨亚东
  • 15篇曾昭海
  • 6篇胡跃高
  • 6篇臧华栋
  • 3篇王志敏
  • 2篇任长忠
  • 2篇赵沛义
  • 2篇任永峰
  • 2篇冯晓敏
  • 1篇陈恭
  • 1篇赵宝平
  • 1篇隋新华
  • 1篇张明才
  • 1篇马俊永
  • 1篇张世晨
  • 1篇张凯
  • 1篇黄琴
  • 1篇高宇
  • 1篇王月
  • 1篇梅丽

传媒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期施肥和灌溉对土壤细菌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0
2018年
【目的】通过对华北地区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下冬小麦生长季不同施肥和灌溉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的研究,揭示长期不同施肥和灌溉制度下土壤细菌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为科学施肥和灌溉,提高农田地力和维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等提供依据。【方法】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选取长期施肥和灌溉定位试验的6个处理冬小麦收获后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化肥+不灌溉(CI0)、化肥+拔节期灌溉(CI1)、化肥+拔节期灌溉+灌浆期灌溉(CI2)、有机肥+不灌溉(MI0)、有机肥+拔节期灌溉(MI1)和有机肥+拔节期灌溉+灌浆期灌溉(MI2)。借助荧光定量PCR技术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以16S rRNA基因为标靶,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和灌溉制度对土壤细菌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并分析细菌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化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灌溉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施有机肥比施化肥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处理细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为每克干土4.34×10~9—1.39×10^(10)。灌溉显著提高了细菌数量,化肥和有机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17—1.60和0.76—1.93倍。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灌溉显著影响细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施肥对细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均不显著。门水平上,18个样品共获得39个类群,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共占77.22%—86.28%。不同处理间放线菌门(11.09%—27.01%)、拟杆菌门(5.45%—12.13%)和Saccharibacteria(2.41%—3.77%)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灌溉显著降低了放线菌门和Saccharibacteria的相对丰度,化肥和有机肥处理分别降低了36.48%—48.03%、22.17%—33.67%和15.21%—45.54%、13.40%—23.97%。层次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施肥
杨亚东王志敏曾昭海
关键词:有机肥灌溉高通量测序
全球燕麦生产时空演变规律及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3
2022年
燕麦是世界第七大栽培作物,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因其具有抗旱、耐瘠薄等特性,在中国旱作区农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明确全球燕麦生产时空演变规律,可为中国燕麦种植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研究基于1961-2019年全球燕麦生产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模型、贡献率以及优势指数分析全球燕麦生产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59年来,全球燕麦收获面积和总产量均呈降低趋势。欧洲是全球燕麦生产中心,1961-1980、1981-1998和1999-2019年三个阶段的总产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8.2%、67.4%和62.6%;中国燕麦在这三个阶段的收获面积和总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同期总产量的世界占比却不断增加,从2.0%增长至3.0%。其中,2019年中国燕麦总产量达49.6万t,位列世界第十位。与美国、加拿大、芬兰和澳大利亚等主产国相比,中国燕麦生产的规模优势指数和效率优势指数虽处于不断上升趋势,但整体仍处于劣势地位。因此,优化调整燕麦种植规模,提高单产水平,对中国燕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冯文豪佟越强杨亚东葛军勇臧华栋臧华栋
关键词:燕麦
燕麦与马铃薯带状间作产量优势及土地利用率被引量:4
2023年
为探究北方半干旱地区燕麦与马铃薯带状间作对作物产量和土地利用率的影响,于2019—2021年在山西省右玉县开展3年的大田试验,设置燕麦单作、马铃薯单作和燕麦与马铃薯带状间作3种种植模式,分析了3种种植模式产量效应以及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和边行效应。结果表明:燕麦与马铃薯带状间作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应,3年试验期间的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11、1.07和1.17。间作边1行燕麦籽粒产量显著高于间作其他边行和单作行,2019—2021年,间作边1行产量对间作燕麦籽粒产量贡献率为35.6%~38.5%。产量构成分析显示,地上部生物量、有效穗和穗粒数的增加是间作边1行燕麦籽粒产量提高的决定因素。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间作边1行马铃薯单株块茎重和商品薯重均降低,导致间作马铃薯产量下降1.0%~26.2%。综上所述,燕麦与马铃薯带状间作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具有较好的产量效应,燕麦边行效应是间作产量优势的重要原因。
彭良斌周杰马怀英臧华栋靳建刚薛志强杨亚东曾昭海
关键词:土地当量比边行效应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水稻土氨氧化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9
2018年
由氨氧化微生物驱动的氨氧化过程是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在土壤氮素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湖南省宁乡县长达30 a定位试验水稻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和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分析方法,以amoA基因为靶标,研究了4种施肥制度[不施肥(CK)、化肥(CF)、70%化肥+30%有机肥(CFM_1)和40%化肥+60%有机肥(CFM_2)]水稻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amoA基因拷贝数分别为3.09×10~7~8.37×10~7和1.04×10~7~7.03×10~7copies·g^(-1)干土.施肥显著提高了AOA和AOB数量,但处理CFM_2中AOB数量与CK差异不显著.有机肥配施比例对AOB群落α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强于AOA,处理CFM_1中AOA群落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AOB群落的丰富度指数(ACE和Chao1)均显著高于CK.奇古菌门和泉古菌门是AOA群落的优势门类群,占AOA amoA基因总序列的83.4%;亚硝化螺菌属、environmental_samples_norank、Bacteria_unclassified和Nitrosomonadales_unclassified是AOB群落的优势属类群,占AOB amoA基因总序列的97.8%.维恩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肥配施比例对AOB群落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的影响强于AOA,但对各处理共有AOA和AOB amoA基因序列条数的影响均较小.冗余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AOB群落结构差异强于AOA,且所有土壤理化性质均与AOA和AOB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综上可知:有机肥配施比例显著改变了AOA和AOB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配施30%有机肥时,AOA群落的Shannon指数最高,AOB群落数量、ACE和Chao1指数均最高.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农业系统中氨氧化微生物对不同施肥制度的响应机制及其在氮素转化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杨亚东宋润科赵杰王培欣许晓玲曾昭海
关键词:氨氧化古菌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群落结构水稻土
不同根瘤菌株对半无叶型豌豆生育特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在盆栽条件下,对加拿大豌豆品种M.P.1824接种8株豌豆根瘤菌菌株,研究其对豌豆生育特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接种对照相比,接种根瘤菌可以延长豌豆生育期,促进后期豌豆植株生长,提高产量,增加籽粒粗蛋白质、粗纤维含量,以及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其中,接种菌株ACCC 16058豌豆初花期、盛花初荚期、盛荚期及成熟期分别推迟3.1、5.2、4.8及12d,盛花初荚期分枝数增加45.5%,成熟期株高增加16.61%,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籽粒干重及单盆籽粒干重分别提高76.67%、85.54%、65.13%和36.71%,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接种商用菌株F98,可显著提高籽粒粗蛋白质含量与降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P<0.05),增减量分别为+12.37%、-37.77%;接种CCBAU 43228和CCBAU 43232的籽粒粗纤维含量分别增加1.24和1.20倍,且比F98菌株增加39.7%和37.6%,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接种CCBAU 43232处理可溶性糖含量降低35.65%,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综合分析表明,M.P.1824盆栽条件下接种菌株ACCC 16058表现最佳。
郭丽梅陈恭隋新华张世晨杨亚东龙金成胡跃高曾昭海
关键词:豌豆根瘤菌半无叶型豌豆生育特征
豆科作物间作燕麦对土壤固氮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5
2017年
利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的研究方法,比较了3种种植模式(燕麦单作,O;大豆/燕麦,OSO;绿豆/燕麦,OMO)对燕麦土壤固氮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大豆和绿豆间作显著改变了燕麦土壤的理化性质.燕麦土壤固氮微生物nif H基因拷贝数为每克干土1.75×10^(10)~7.37×10^(10),拔节期和成熟期OSO和OMO中nif H基因拷贝数分别是O中的2.18、2.64和1.92、2.57倍,且各处理成熟期nif H基因拷贝数显著低于拔节期.样品稀释性曲线和覆盖度结果表明,各样品nif H基因测序结果可靠.与绿豆间作显著提高了燕麦土壤nif H基因的多样性.各样品固氮微生物属水平上优势类群均为Azohydromonas、固氮菌属、慢生根瘤菌属、Skermanella和在属水平上无法归类的固氮微生物,但各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存在差异.样品OTU的venn分布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拔节期和成熟期nif H基因群落结构存在差异,两个生育时期OSO和OMO具有更相似的nif H基因群落结构.表明与大豆和绿豆间作可显著提高燕麦土壤固氮微生物的数量,并影响固氮微生物的群落组成.
杨亚东冯晓敏胡跃高任长忠曾昭海
关键词:H基因荧光定量PCR群落组成
施肥制度对水稻土壤nos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由含氧化亚氮还原酶(NOS)的反硝化细菌驱动的氧化亚氮(N2O)还原成氮气(N2)的过程是N2O排放的重要调控途径。为探明施肥对稻田土壤nos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了湖南省宁乡县长达30年的定位试验条件下4种施肥制度[不施肥(CK)、化肥(CF)、70%化肥+30%有机肥(CFM1)和40%化肥+60%有机肥(CFM2)]对水稻土壤nosZ型反硝化细菌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nosZ基因丰度为2.14×108~6.09×108copies·g-1干土,施肥处理nosZ基因拷贝数比对照低47.3%~64.8%(P<0.05),但不同有机肥配施比例处理间nosZ基因拷贝数差异不显著;变形菌门是优势门水平类群,占总序列的60.2%~77.5%;Bacteriaunclassified、Proteobacteriaunclassified、Betaproteobacteriaunclassified和根瘤菌目为优势目水平类群,占总序列的93.6%~95.9%。施肥显著降低了Proteobacteriaunclassified的相对丰度(P<0.01),但显著提高了根瘤菌目、environmentalsamples和红环菌目的相对丰度(P<0.05);施肥显著改变nosZ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但有机肥配施比例对其影响较弱;除碳氮比外,其他土壤理化性质均显著影响nosZ型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和群落结构,其中,硝态氮和土壤p H是驱动nos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施肥显著影响nosZ型反硝化细菌数量和群落结构,有机肥配施比例对nos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的影响较弱,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述施肥制度对土壤反硝化微生物的影响提供依据。
王培欣杨亚东王占海曾昭海
关键词:反硝化作用
半干旱区生物菌肥替代氮肥对裸燕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2022年
生物菌肥作为一种新兴肥料,具有促进农作物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提高产量的作用。为探究氮肥配施生物菌肥对燕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裸燕麦(坝莜八号)为试验材料,于2015年-2017年期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进行了3年田间试验。试验设置5个施肥梯度,施氮量分别为90 kgN·hm^(-2)、67.5 kgN·hm^(-2)、45、22.5kgN·hm^(-2)和0 kgN·hm^(-2),其中除90 kgN·hm^(-2)施肥处理外,其余处理均采用生物菌肥拌种(22.5 kg·hm^(-2))和三叶期喷施(15 kg·hm^(-2))。结果表明:生物菌肥替代氮肥可以维持燕麦产量,且对燕麦生育期进程影响较小。施用生物菌肥并减氮处理的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与常规施肥处理间均差异不显著,但试验年份显著影响燕麦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生物菌肥拌种结合三叶期喷施替代氮肥45 kgN·hm^(-2)时,燕麦籽粒产量、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均表现最佳,比常规施肥处理分别高7.9%、10.3%和12.2%。生物菌肥替代氮肥能维持燕麦产量,同时减少化肥投入,提高经济效益,为区域燕麦绿色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杨国威杨亚东臧华栋赵宝平胡跃高高卿王凤梧曾昭海
关键词:燕麦生物菌肥化学氮肥
施氮肥对华北平原土壤氨氧化细菌和古菌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1
2017年
利用荧光定量PCR、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T-RFLP)和基因克隆文库技术,比较了4种施氮水平(不施氮肥,0 kg N/hm^2,CK;施低水平氮肥,75 kg N/hm^2,N1;施中水平氮肥,150 kg N/hm^2,N2;施高水平氮肥,225 kg N/hm^2,N3)下华北平原地区小麦季表层(0—20 cm)土壤总细菌、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的丰度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土壤总细菌、AOB和AOA数量分别在每克干土5.74×10~9—7.50×10~9、8.89×10~6—2.66×10~7和3.83×10~8—7.78×10~8之间。不同施氮量土壤AOA数量均高于AOB数量,AOA/AOB值在81.72—14.38之间。增施氮肥显著显著提高AOB数量(P<0.05),对总细菌和AOA数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与CK相比,处理N1、N2和N3中AOB数量分别提高了0.64、1.50和1.99倍。增施氮肥显著改变了AOB和AOA的群落结构,且不同施氮量处理中AOB群落结构差异更大。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施氮肥小麦土壤AOB主要为Nitrosospira属类群,分布在Cluster 3的两个分支中;AOA分布在Cluster S的4个分支中。相关性分析显示,AOB数量与全氮和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和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AOA数量与硝态氮含量和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显著改变华北平原地区碱性土壤AOB数量与群落结构,该地区小麦土壤中AOB比AOA对氮肥响应更敏感。
杨亚东张明才胡君蔚张凯胡跃高曾昭海
关键词:氮肥氨氧化细菌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
不同化控剂对藜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3
2018年
为探究降低藜麦倒伏率的有效农艺措施。本研究对比5种不同化控剂(多效唑、金得乐、矮壮素、缩节胺和乙烯利)和打顶措施对藜麦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正常田间栽培的藜麦对照(CK)相比,喷施多效唑和矮壮素能够有效降低植株株高,提高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2)喷施矮壮素和打顶措施能增加藜麦单株叶面积,分别较CK高18.2%和9.7%,缩节胺处理抑制植株叶面积的增长,较CK处理降低12.1%。化控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矮壮素效果最佳;3)打顶能显著促进一级分枝数的增加,但侧枝折断率较高,喷施矮壮素显著降低一级分枝数和侧枝折断率;喷施化控剂能促进植株茎秆增粗,且金得乐和缩节胺处理茎秆增粗效果优于其他处理;4)化控处理显著增加单株籽粒重和产量,以矮壮素处理下产量最高,较对照高114.7%;喷施矮壮素、多效唑和打顶措施能显著提高藜麦千粒重。因此,喷施矮壮素能够显著控制株高,降低侧枝折断率,促进植株生长,提高叶片光合性能和产量,可作为藜麦高产栽培适宜的化控抗倒伏措施应用。
任永峰黄琴王志敏杨亚东梅丽赵沛义
关键词:化控倒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