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咯血
  • 3篇动脉
  • 3篇动脉栓塞
  • 3篇支气管
  • 3篇支气管动脉
  • 3篇支气管动脉栓...
  • 3篇介入
  • 2篇血管内栓塞
  • 2篇血管内栓塞治...
  • 2篇支气管动脉栓...
  • 2篇支气管扩张
  • 2篇栓塞
  • 2篇栓塞术
  • 2篇栓塞治疗
  • 2篇气管
  • 2篇疗效
  • 1篇导管介入
  • 1篇选择性支气管...
  • 1篇选择性支气管...

机构

  • 8篇江汉大学附属...
  • 3篇江汉大学

作者

  • 9篇朱紫阳
  • 8篇李发久
  • 4篇李承红
  • 3篇陈实
  • 2篇王小江
  • 1篇刘敏
  • 1篇黄洁
  • 1篇程晶娟
  • 1篇冯琼
  • 1篇李鸿波
  • 1篇叶胜兰
  • 1篇李承红
  • 1篇罗瑛
  • 1篇孟庆华
  • 1篇石奕
  • 1篇王小江
  • 1篇江城
  • 1篇庞博
  • 1篇叶羽

传媒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与伴发疾病数量的关系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状况与伴发其他系统常见老年病数量的关系。方法根据BMI值将158例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轻体重组(BMI〈18.5kg/m2)59例、正常体重组(18.5kg/m2≤BMI〈24.0kg/m2)47例、超体重组(24.0kg/m2≤BMI〈28.0kg/m2)37例和肥胖组(BMI≥28.0kg/m2)15例,比较4组患者体脂率、内脏脂肪指数、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其他系统常见老年病发病情况等。结果超体重组和肥胖组患者的体脂率和内脏脂肪指数高于轻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轻体重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均低于正常体重组、超体重组和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体重组和肥胖组患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和血脂异常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轻体重组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而轻体重组和肥胖组肝功能不良的发病率均高于正常体重组和超体重组(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营养状况与伴发其他系统常见老年病的数量密切相关。
李发久李承红朱紫阳陈实冯琼叶羽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老年病体重指数营养状况
隐源性咯血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目的 探讨隐源性咯血的DSA影像表现和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8例隐源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DSA影像资料,随访介入栓塞治疗效果结果 8例患者共发现42条异常血管并实施了介入,8例患者立即止血率为100%(8/8)...
朱紫阳李发久
关键词:吸烟支气管动脉栓塞
大咯血患者的冷沉淀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冷沉淀在大咯血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72例大咯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冷沉淀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血白细胞计数、凝血常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并观察2组患者咯血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均较前下降,血纤维蛋白原较前升高(P<0.05)。治疗组咯血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咯血患者合理使用冷沉淀,能提高疗效,缩短止血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李发久李承红朱紫阳陈实庞博
关键词:冷沉淀大咯血
成人肺静脉狭窄伴咯血5例临床分析及介入治疗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成人肺静脉狭窄伴咯血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评估CT血管造影(CTA)表现及介入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5例以咯血就诊的肺静脉狭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探讨病例的CTA征象及介入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介入术前均经过CTA评估体循环及肺循环情况,且成功行肺静脉血管成形术,术后患者情况均平稳且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肺静脉狭窄伴咯血患者根据CTA术前评估后进行介入栓塞术及肺静脉支架置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宋莹莹李鸿波唐宗美李发久朱紫阳徐红芳
关键词:肺静脉狭窄咯血CT血管造影血管成形术
埃索美拉唑在反复发作性咳嗽中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在反复发作性咳嗽中的干预作用。方法:收集以反复发作性咳嗽为主要症状的患者37例,根据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咳嗽诊断标准而排除,男13例,女24例,年龄31~72岁,平均41.3岁,在咳嗽的同时伴有相应的上消化道症状,而内镜检查阴性,在每例第1次治疗时仅用抗生素治疗,观察1年中的发病情况,1年后再发病的除因咳嗽使用常规抗生素外,加用口服埃索美拉唑片剂20mg,bid或40mg,qd,按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服用4周。在治疗的过程中记录咳嗽减轻到停止的量化记分、咳嗽缓解间隔时间及埃索美拉唑的不良反应。结果:加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后,咳嗽症状的消失天数、整个治疗疗程缩短,缓解的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埃索美拉唑在反复发作性咳嗽中的干预作用是明显有效,而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李承红罗瑛孟庆华叶胜兰王小江黄洁程晶娟江城朱紫阳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临床疗效
经皮导管介入与静脉溶栓治疗对中高危急性肺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23年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导管介入与静脉溶栓治疗对中高危急性肺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万方数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收集经皮导管介入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中高危急性肺栓塞的随机对照试验,中文检索词为"肺栓塞""肺血栓栓塞症""溶栓"和"导管介入",英文检索词为"Pulmonary embolism""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Thrombolysis""Catheter-directed interventions"。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5月。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22项,总样本量509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静脉溶栓相比,经皮导管介入溶栓有效率更高,分别为92.83%(466/502)比77.93%(339/435)(RR=1.23,95%CI:1.16~1.31,P<0.001);患者死亡率更低,分别为8.33%(174/2088)比13.36%(323/2417)(RR=0.51,95%CI:0.30~0.87,P=0.01);出血率更低,分别为9.17%(42/458)比24.25%(105/433)(RR=0.36,95%CI:0.25~0.51,P<0.001)。2种疗法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3,95%CI:-0.41~0.15,P=0.37)。结论经皮导管介入治疗中高危急性肺栓塞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和出血风险。
刘敏陈实陈颖洁覃伟余伟石奕朱紫阳李发久王小江
关键词:肺栓塞溶栓导管介入META分析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感染并咯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21年
目的观察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感染并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及咯血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成栓塞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各46例。两组均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止血治疗,并进行常规临床治疗(包括抗感染、止血、祛痰治疗等),联合治疗组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24 h行支气管镜检查,进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感染复发率、咯血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与栓塞治疗组均能达到较好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栓塞治疗组(P<0.05)。两组1年内咯血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联合治疗组疗程明显短于栓塞治疗组(P<0.05),1年内感染复发率明显少于栓塞治疗组(P<0.05)。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术可用于治疗支气管扩张感染并咯血患者,具有止血效果显著、创伤小、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等特点。联合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感染复发率。
刘双李承红朱紫阳李发久王小江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支气管镜肺泡灌洗
支气管扩张症伴咯血的血管介入治疗疗效及其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伴咯血中的应用及其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BAE的咯血患者共153例,术后随访2年,主要终点为咯血复发;对患者基线资料、介入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咯血行BAE后的复发危险因素。结果153例患者平均年龄(63±15)岁,男性99例,占比64.7%,既往主要合并高血压病51例(33.3%)、肺结核43例(28.1%)和糖尿病21例(13.7%),37例(24.2%)患者有吸烟史;153例中有16例在2年内复发咯血,复发率为10.5%。153例患者平均有(2±2)支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存在异常,复发组平均有(6±4)支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异常,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01)。54例(35.3%)介入手术时同台运用支气管镜介入,其中未复发组有52例(38.0%),复发组2例(12.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异常非支气管性体动脉数量多是咯血复发的危险因素(OR 1.529,95%CI 1.226~1.907,P<0.001),而双介入治疗是咯血复发的保护性因素(OR 0.071,95%CI 0.009~0.533,P=0.010)。结论BAE是治疗支气管扩张伴咯血的有效的手段。靶血管越复杂,术后越容易复发。双介入的运用可降低BAE术后咯血的复发,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朱紫阳覃伟余伟王子鸣陈莹刘恩红李发久李承红
关键词: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复发
隐源性咯血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朱紫阳李发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