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红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亚细胞
  • 2篇亚细胞分布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分布
  • 2篇耐性
  • 2篇累及
  • 2篇CU
  • 2篇CU胁迫
  • 1篇冻融
  • 1篇畜禽废水
  • 1篇畜禽废水处理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设计
  • 1篇生态修复
  • 1篇水处理
  • 1篇铜积累
  • 1篇铜胁迫
  • 1篇土壤污染
  • 1篇人工湿地
  • 1篇污染

机构

  • 5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叶红
  • 4篇邓仕槐
  • 2篇阳路芳
  • 2篇朱春兰
  • 1篇伍阳
  • 1篇李远伟
  • 1篇段莎丽
  • 1篇肖德林
  • 1篇谢晴
  • 1篇吴晓莉
  • 1篇吴晓莉
  • 1篇胡小梅

传媒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正交设计的畜禽废水处理中活性污泥DNA的16S rDNA-PCR扩增体系
2008年
用SBR反应器处理畜禽废水,提取其中好氧活性污泥总DNA,比较3种物理破壁方法对DNA质量的影响,同时选择4个因素(DNA模板,Mg2+,dNTP,引物)对16SrDNA-PCR反应体系进行正交优化,并确定最适退火温度。结果表明,反复冻融法的DNA纯度大于玻珠振荡法和摇床振荡法,可不经纯化直接扩增;DNA浓度对PCR结果影响最大,Mg2+和dNTP浓度的影响次之且程度相同,引物浓度影响最小;最佳PCR扩增体系(25μL)的组成为:模板DNA0.32μg,dNTP200μmol·L-1,Mg2+1.5mmol·L-1,引物1.0μmol·L-1,TaqDNA聚合酶0.2U,且最适退火温度为56.5℃。
谢晴曹伟伍阳邓仕槐胡小梅段莎丽叶红
关键词:SBR冻融PCR扩增正交设计
姜花在Cu胁迫下的耐性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模拟湿地盆栽试验,研究了姜花在Cu胁迫下的积累、分布、化学形态和富集能力。结果表明:(1)姜花对Cu的积累能力随Cu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各部位对Cu的积累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当Cu处理浓度≤150mg·kg-1时,其积累能力表现为根>叶>茎;当Cu处理浓度≥200mg·kg-1时,其积累能力表现为叶>根>茎。(2)Cu在姜花叶片细胞中的分布具有选择性,其主要分布位点为细胞可溶性部分和细胞壁部分,而在细胞器中Cu的含量较低。(3)Cu在姜花根、茎和叶中赋存的化学形态有明显差异。在根部,Cu的化学形态主要以乙醇提取态和水提取态为主;在茎部,Cu均以氯化钠提取态为主;而叶部Cu主要以活性较低的氯化钠提取态、醋酸提取态和盐酸提取态存在。(4)姜花对Cu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但富集能力不强,当Cu浓度达到400mg·kg-1以上时,姜花植株便出现了较明显的毒害症状并随之死亡,因而姜花尚未达到超富集植物的标准。可见,姜花在Cu胁迫下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分布选择性和富集能力,将其运用于湿地Cu污染修复中,将极大地缓解重金属Cu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压力。
叶红袁野李远伟阳路芳吴晓莉肖德林邓仕槐
关键词:铜胁迫化学形态
Cu在姜花体内的积累及分布特征研究
本文采用模拟人工湿地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在不同Cu浓度处理水平下Cu在姜花各器官及其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姜花对Cu的积累能力随Cu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其各部位对Cu的积累具有差异性。当Cu处理浓度为100...
叶红邓仕槐阳路芳吴晓莉朱春兰
关键词:铜积累亚细胞分布人工湿地
Cu在姜花体内的积累及分布特征研究
采用模拟人工湿地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在不同Cu浓度处理水平下Cu在姜花各器官及其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姜花对Cu的积累能力随Cu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其各部位对Cu的积累具有差异性。当Cu处理浓度为100mg...
叶红邓仕槐阳路芳吴晓莉朱春兰
关键词:亚细胞分布
文献传递
姜花在Cu胁迫下的积累特性与耐性机理研究
当前重金属污染修复在湿地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引起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湿地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采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既要考虑植物的自身特性、生物量、耐性,又要考虑植物的吸收、富集能力等因素。本文以湿...
叶红
关键词:土壤污染生态修复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