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强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热压缩
  • 3篇连铸
  • 3篇合金
  • 2篇预热
  • 2篇预热温度
  • 2篇塑性
  • 2篇热压缩变形
  • 2篇铸坯
  • 2篇微合金
  • 2篇连铸坯
  • 2篇流变应力
  • 2篇高温塑性
  • 2篇本构
  • 2篇本构方程
  • 1篇等离子
  • 1篇等离子弧
  • 1篇等离子弧焊
  • 1篇低碳
  • 1篇动态再结晶
  • 1篇堆焊

机构

  • 8篇湖南大学
  • 2篇湖南华菱湘潭...
  • 2篇中国第二重型...

作者

  • 8篇袁武华
  • 8篇傅强
  • 2篇刘泽亚
  • 2篇周恒
  • 2篇余刚

传媒

  • 2篇特殊钢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铸造技术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焊接技术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微合金中碳钢的热压缩变形流变行为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为了对冷镦钢的生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优化其生产工艺,在MMT-200热模拟机上进行热压缩变形实验,研究了微合金中碳钢热变形流变应力行为,试验温度为800~950℃,应变速率为0.01~20 s-1.结果表明:真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表现出正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材料热变形过程中伴随着铁素体动态再结晶并超量析出.获得了采用Zener-Hollomon参数来描述的微合金中碳钢的本构方程,其变形激活能为306.79 kJ/mol.
袁武华周恒傅强
关键词:热压缩变形本构方程流变应力
10B06冷镦钢连铸坯的热压缩流变行为
2012年
利用MMS-200型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10B06冷镦钢连铸坯在750~1 100℃、应变速率为0.01~20s-1条件下的热压缩流变行为,并且通过线性回归确定了该钢的应变硬化指数以及热激活能,获得了其在变形条件下的流变应力本构方程。结果表明:该钢在热压缩变形时的流变软化行为是动态再结晶、动态回复与加工硬化联合作用的结果;当变形温度较低、应变速率较小时,软化效应以动态再结晶为主;而当变形温度较高、应变速率较大时,软化效应是动态再结晶和动态回复共同作用的结果;该钢的流变应力可采用Zener-Hollomon参数的函数来描述,其热激活能为220.132 3kJ.mol-1。
袁武华傅强
关键词:热压缩变形流变应力本构方程
预热温度对5CrNiMo钢表面堆焊Stellite6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通过在5CrNiMo模具基材上用等离子弧堆焊Stellite6涂层,研究了预热温度对Stellite6涂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堆焊层组织主要由树枝状晶体的Co固溶体和枝晶间的Co-Cr与碳化物形成的共晶组织组成,预热温度的提高延缓了堆焊层冷却过程,导致堆焊层中部的晶粒大小随预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预热温度的提高改变了碳化物的形貌,预热温度为300℃时,碳化物分布最为均匀,柱状晶晶粒最小,是较为理想的组织。随预热温度的升高,热影响区针状马氏体减少且变细。热影响区马氏体的形成是其硬度偏高的原因,当预热温度为300℃时,热影响区的硬度最为均匀。
张鹏崔明亮傅强袁武华
关键词:预热温度堆焊
预热温度对微弧等离子弧单道焊残余应力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文中通过数值模拟建立了微弧等离子弧焊的模型,研究了不同预热温度对微弧等离子弧单道焊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通过X射线残余应力仪测量了焊后件的残余应力,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等离子弧堆焊过程中的预热提高了热输入,使焊接熔池变深,热影响区变宽;焊后最大残余应力发生在热影响区内,最大残余应力在y方向上,最大值为1022 MPa,且为拉应力。随着预热温度的提高,最大残余应力逐步下降,最大残余应力区域逐步向外扩展,趋势与热影响区的一致。最大显微硬度值在热影响区,随着预热温度的提高,硬度逐步在提高。热影响区内产生的马氏体组织是硬度提高的根本原因。
张鹏崔明亮傅强袁武华
关键词:预热温度残余应力
10B21冷镦钢连铸工艺优化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针对华菱湘钢生产的10B21冷镦钢,通过调整合金成分和优化连铸生产工艺,获得了良好的连铸坯表面质量,以及满足冷镦力学性能要求的盘条。研究表明,连铸坯的表面质量和材料的高温脆性密切相关,通过降低拉坯速度、减少二冷配水比水量,以及降低Al含量、Mn/S比,添加Ti元素,可以提高材料的高温塑性,明显改善10B21连铸坯表面质量,提高冷镦合格率。
余刚袁武华刘泽亚傅强
关键词:连铸工艺优化合金成分
10B15冷镦钢连铸坯的高温塑性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机研究了10B15冷镦钢(%:0.17C、0.16Si、0.46Mn、0.017P、0.025S、0.0002Ti、0.000 8Als、0.001 4B)150 mm×150 mm连铸坯应变速率0.0005~0.001s^(-1)在700~1 000℃的热塑性。结果表明,10B15冷镦钢连铸坯在850~900℃有高温脆性;应变速率的降低促进动态再结晶的发生,可以提高高温塑性;细小的B、Ti和Al的氮化物在晶界的析出起晶界钉扎作用,阻碍了晶界的滑移和动态再结晶的发生,从而使钢的高温塑性降低。
余刚袁武华刘泽亚傅强
关键词:高温塑性动态再结晶
控轧控冷工艺参数对B微合金化中碳钢组织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机的热压缩实验,研究了在760~820℃变形、750~840℃初始冷却并控轧控冷的微合金中碳钢(%:0.32~0.38C、0.001~0.010B、≤0.05Als)组织演变。结果表明,铁素体平均晶粒度随变形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随初始冷却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铁素体百分含量增加,珠光体球化趋势更明显;790℃变形时,初始冷却温度840℃为最佳工艺条件,此时能获得最大铁素体含量64.5%,远高于同类型普通中碳钢的54%;在晶界处存在一定数量的BN颗粒,有利于改善B钢塑性变形性能。
袁武华周恒傅强
关键词:热压缩试验
微合金元素对10B21冷镦力学性能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三种不同微合金元素对10B21冷镦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只加入B和Al的10B21连铸时容易产生表面横向裂纹,高线轧制时表面结疤严重,强度偏高,冷镦性能合格率低;通过降低Al含量、B含量,以及添加Ti元素,...
傅强袁武华
关键词:金属材料微合金元素冷镦性能高温塑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