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霞
- 作品数:44 被引量:196H指数:8
- 供职机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一种人源四次跨膜超家族蛋白12的大胞外片段TSPAN12-LEL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TSPAN12蛋白LEL片段制备方法,包括将含有TSPAN12蛋白LEL片段的编码序列重组到质粒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然后将质粒转化至表达宿主中,诱导表达TSPAN12蛋白LE...
- 串俊兰杨正林童荣生张侯斌黄璐琳何霞钟磊张远
- MDR1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校正剂量比值的影响
- 目的 研究汉族人群MDR1C1236T (rs1128503)、G2677T/A (rs2032582)和C3435T(rs 1045642)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校正剂量比值的影响.方法 用基因芯片法...
- 何霞童荣生李翔杨勇张远王轶喻冬柯
- MicroRNA在胃癌耐药中的作用
- 2014年
- 胃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导致药物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既往研究热点在于挖掘耐药细胞与亲本细胞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而探索其介导耐药的下游分子通路,而往往忽略了导致这些基因差异表达的上游调控网络。近年来发现micro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非编码小RNA,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广泛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并与肿瘤耐药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miRNA与胃癌耐药的最新研究报道,以期为胃癌耐药上游调控网络的研究提供借鉴。
- 边原杨勇何霞陈鸣肖洪涛李刚龙恩武
- 关键词:胃癌耐药MICRORNA
- 基于基因芯片检测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相关基因分析
- 2022年
-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高风险人群与健康人群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差异,探讨ASCVD相关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5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纳入危险分层为极高危和高危患者203例(病例组);另选择同期排除了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体检者74例(对照组)。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采用针对东亚人群的Illumina ASA芯片进行基因组扫描,根据基因组数据库定位相关基因。比较两组人群在相关基因位点上不同基因型的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基因位点与ASCVD的关系。结果:通过Illumina ASA芯片检测到的与ASCVD可能有关的CYP21A2、ACVRL1、COL3A1、SCN5A、KCNA5、LDLR、PCSK9基因的突变位点中≥3例的位点包括:rs6467、rs202242769、rs121909285、rs587779580、rs1805124、rs121908591、rs13306515、rs11583680。其中CYP21A2基因的rs6467、PCSK9基因的rs11583680、SCN5A基因的rs1805124(均P<0.001),病例组与对照组人群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亚组患者和对照组人群在rs6467和rs11583680位点上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校正混杂因素(年龄、性别、BMI、吸烟和体育锻炼)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PCSK9基因位点rs11583680位点的CC基因型相比,C等位基因突变(CT+TT基因型)是ASCVD(OR=0.07,95%CI:0.008~0.68,P=0.02)及高血压(OR=0.045,95%CI:0.01~0.95,P=0.045)的保护性因素。结论:PCSK9基因的rs11583680位点与ASCVD有关。
- 郑丽君钟萍王忠福何霞胡金明何苗张清琼郭建淑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基因芯片单核苷酸多态性
- microRNA在胃癌耐药中的作用
- 胃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导致药物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十多年的研究表明,MDR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尽管新的胃癌耐药相关分子不断得以发现,然而具体...
- 边原杨勇何霞陈鸣肖洪涛李刚龙恩武
- NAT2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相关性分析
- 2022年
- 目的研究经结核标准治疗方案治疗后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与其NAT2基因多态性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肺结核的住院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未接受治疗前,采用荧光定量PCR探针法测定患者NAT2基因的基因型。抗结核治疗后7 d,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患者的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根据乙酰化能力不同,将患者分为快乙酰化型(RA)组19例、中乙酰化型(IA)组29例和慢乙酰化型(SA)组7例。结果NAT2基因SA组吡嗪酰胺、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血药浓度分别为6.61(4.84,26.80)、0.25(0.25,0.85)、0.25(0.25,1.17)mg/L。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各组NAT2基因型与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血药浓度间无相关性(P>0.05);RA组、IA组和SA组与吡嗪酰胺、利福平及异烟肼血药浓度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标准治疗过程中,NAT2基因多态性不是吡嗪酰胺、异烟肼和利福平血药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 张敏张敏李星星张雪何霞
- 关键词:肺结核NAT2基因多态性血药浓度
- PD-1/PD-L1抑制剂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结直肠癌是目前全球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由于早期结直肠癌具有症状隐匿的特点,多数患者初诊时已发展为中晚期。对于IV期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手术辅以放化疗治疗mCRC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低。随着近年来免疫学的发展,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已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能提高部分mCRC患者尤其是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患者的疗效,并获得指南的推荐;但对于临床上占比达90%以上的错配修复完整/微卫星稳定型mCRC患者,应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效果差,但也有不同临床研究报道了部分该类型的mCRC能获得一定的受益。该文围绕PD-1/PD-L1抑制剂的抗肿瘤机制以及不同类型mCRC患者的PD-1/PD-L1抑制剂临床应用进展和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探究PD-1/PD-L1抑制剂联合治疗的可行性,以期为错配修复完整/微卫星稳定型患者获益和优化PD-1/PD-L1抑制剂在mCRC治疗中的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 徐思蕾莫文慧何霞白妞妞袁梦莹李志敏白义凤白义凤刘浩
- 关键词:转移性结直肠癌抗肿瘤机制合理用药
- 肺结核患者标准治疗过程中GSTs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的GSTs(rs1045642)基因多态性与结核标准治疗方案治疗后血浆中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诊断为肺结核的60名住院治疗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芯片杂交技术测定GSTs基因GSTM1、GSTT1、GSTP1的基因型。抗结核治疗开始后7天采集患者外周血,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抗结核药物浓度。结果GSTM1、GSTT1基因的突变组与未突变组之间以及GSTP1基因AA组、AG组、GG组三组之间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血药浓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嗪酰胺血药浓度中位数值GSTP1 AG+GG组6.032(7.360)μmol/ml,GSTP1 AA组11.74(21.170)μmol/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TM1、GSTT1和GSTP1的基因多态性不影响异烟肼、利福平的血药浓度;GSTP1的基因多态性与吡嗪酰胺的血药浓度具有相关性。
- 张敏李星星何霞袁丽袁丽程希
- 关键词:肺结核GSTS基因多态性血药浓度
- 药物一致性评价的挑战与对策
- 姚平立何霞童荣生
- 芒果苷治疗糖尿病和肿瘤的机制研究及应用
- 王轶刘玉萍童荣生张丁丁杨勇何霞邓绍平杨洪吉帅平李晋奇邹冰玉漆平彭
- 据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全球糖尿病人数达4.63亿,而中国糖尿病人数位列全球第一,约为1.164亿。其中,6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高达3550万。然而,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现有的治疗较为有限。伴随着长期高...
- 关键词:
- 关键词:糖尿病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