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澍

作品数:19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骨折
  • 7篇手术
  • 7篇内固定
  • 6篇腰椎
  • 3篇血清
  • 3篇退行性
  • 3篇螺钉
  • 3篇内固定治疗
  • 3篇脊柱
  • 3篇股骨
  • 3篇关节
  • 2篇血清指标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退行性
  • 2篇腰椎退行性疾...
  • 2篇远端
  • 2篇远端骨折
  • 2篇融合术
  • 2篇手术治疗

机构

  • 8篇解放军第18...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一八...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184...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9篇邹澍
  • 15篇吕仁发
  • 10篇潘小峰
  • 6篇刘加钱
  • 6篇章柏平
  • 5篇汤善华
  • 4篇吴刚
  • 4篇孙琦
  • 3篇吴刚
  • 3篇舒荣兵
  • 2篇王灿斌
  • 2篇巢少辉
  • 2篇陈立富
  • 2篇张立
  • 1篇黄博
  • 1篇张立
  • 1篇徐燕荣
  • 1篇孙琦
  • 1篇郑燕科
  • 1篇潘文琦

传媒

  • 4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人民军医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骨科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并发重度脊髓型颈椎病29例被引量:1
2012年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渐进性疾病,骨化的后纵韧带容易压迫脊髓,严重者可造成脊髓功能障碍甚至截瘫。对于OPLL并发脊髓型颈椎病[1-3]的治疗,多数学者认为应早期外科干预。手术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恢复或重建椎间隙高度,并获得正常生理曲度以及与脊髓相适应的椎管容量和形态。
张立章柏平吕仁发邹澍郑燕科汤善华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脊髓型颈椎病
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早期修复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总结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处理的经验教训,以降低伤残率。方法: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52岁,平均32.3岁。其中股动脉损伤9例,腘动脉损伤12例。全部手术探查,针对不同情况选择血管修复方法。1例因入院时下肢肌肉广泛坏死而行Ⅰ期截肢,自体静脉移植8例,血管吻合7例,血管修补3例,血管结扎2例。结果:21例患者中,4例截肢,其中1例Ⅰ期截肢,3例Ⅱ期截肢。余患者获1-24个月随访,平均8.5个月。17例均恢复血运,膝关节功能均恢复满意,其中4例出现足下垂。结论:①诊断明确后或高度怀疑有血管损伤者应尽早行手术探查。②下肢大静脉修复的好坏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有重要影响。
章柏平吕仁发徐燕荣汤善华邹澍
关键词:股骨骨折血管损伤修复外科手术
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胫骨Pilon骨折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采用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35例老年胫骨Pilon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根据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判定骨折复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Teeny-Wiss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110 min,术中出血量50~210 ml。术后骨折复位良好。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末次随访Teeny-Wiss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5~100分,优26例,良5例,可4例。结论采用胫骨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胫骨Pilon骨折术中显露清楚,骨折复位良好,并发症少。
舒荣兵孙琦吕仁发潘小峰邹澍吴刚
关键词:前外侧入路胫骨PILON骨折钢板内固定
自体髂骨植骨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病理性骨折
2019年
2012年10月~2017年10月,我科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5例锁骨病理性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0~48岁。骨纤维结构不良2例,骨囊肿3例,均为良性肿瘤。1.2治疗方法臂丛麻醉下手术。以锁骨病理性骨折为中心,充分暴露锁骨,用摆锯截骨时锁骨下放置挡板将骨肿瘤切除,测量切除的骨肿瘤长度并送检,锁骨两端修剪成Z字形。沿髂前上棘做直切口,根据切除锁骨长度切取适当长度髂骨,两端修剪成Z字形,将取下的骨块“嵌入”骨质缺损区内。透视见位置良好后,锁骨钢板固定骨块及锁骨两端,放置负压引流球2 d,缝合切口。术后使用三角巾悬吊3周,3周后逐步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吴刚舒荣兵吕仁发刘加钱邹澍
关键词: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
屈曲强直髋关节人工全髋关节置换9例
2009年
回顾性分析2002—09,2007—12解放罕第一八四医院骨一科收治的髋关节屈曲强直患者9例(11髋),男6例,女3例,年龄25-65岁。左髋5例,右髋2例,双侧2例。9例患者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其中生物固定型8髋,骨水泥固定型3髋。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置换时间为80-180min,平均110min。髋关节活动度置换前平均6°(0°-10°),置换后平均活动度为183°(120°-230°)。置换前Harris评分显示疼痛、功能和关节活动分别为8,5,2分,置换后2年内各指标分别为40,14,4分,无跛行及畸形。置换后近期疗效满意,目前暂无翻修、失败病例。提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屈曲强直畸形的有效方法,但需要注意矫正软组织的平衡,避免神经损伤。
邹澍吕仁发汤善华张立章柏平
关键词:关节强直畸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强化抗痨联合手术治疗胸腰骶椎结核的探讨
2009年
目的探讨在强化抗痨的前提下进行病灶彻底清除、自体髂骨块移植联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组17例,先行五联抗痨治疗2周,然后彻底清除病灶,一期植入带三面皮质骨的自体髂骨块重建前柱和中柱,侧前方或后方内固定,术后卧床休息或支具保护3月。术后继续强化抗痨。根据术前、术后、术后最后一次随访的X线片分析融合情况和畸形矫正的进展。结果随访6~30个月,平均16个月,结核病灶均无复发,内固定牢靠无松动。11例患者椎间植骨均获Ⅰ级骨性愈合,愈合时间9~12个月,6例患者获Ⅱ级骨性愈合;术前、术后、最后一次Cobb角分别为36.6,°17.1,°20.4°。结论在强化抗痨的基础上,彻底清除病灶,一期移植自体髂骨块,并配合使用脊柱内固定器械,可有效治疗及控制结核病变复发,维持畸形的矫正,使脊柱拥有良好的稳定性,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张立吕仁发汤善华邹澍
关键词:脊柱结核骨移植内固定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创伤反应:微创和开放手术比较
目的:通过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与传统开放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在手术前后患者血清中与创伤相关的血清...
邹澍
关键词:创伤反应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微创外科腰椎退行性疾病
国产RSS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观察
2008年
目的探讨国产RSS脊柱内固定系统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9例I~III度腰椎滑脱症患者先进行椎管减压,再应用国产RSS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滑脱椎体复位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术后定期复查,了解症状缓解、滑脱复位及复位丢失、植骨融合、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情况。结果39例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1例II度滑脱因骨质疏松未获复位,只进行原位融合固定,1例II度滑脱及1例III度滑脱恢复到I度,其余患者均获完全复位,复查结果显示,28例患者获I级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10个月,11例获II级骨性融合。无复位后丢失现象及钉棒断裂、松动情况发生。结论国产RSS脊柱内固定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用于治疗腰椎滑脱症可以使滑脱椎获得良好复位,并可维持椎体复位直到骨性融合,具有良好的术后稳定性。
吕仁发章柏平汤善华邹澍潘小峰孙琦王灿斌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内固定脊柱
“补肾活血”法对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对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6年5月,采用72只雄性10周龄SD大鼠,分别设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4例。实验组给予牛膝煎煮液灌胃给药,正常和对照组给予同等量清水灌胃。6周后观察三组大鼠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同时分析膝关节软骨组织中MMP-13、ADAMTS-5 mRNA相对表达量和Makin评分。结果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IL-1β、TNF-α、MMP-13、ADAMTS-5 mRNA相对表达量和Makin评分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而TGF-β1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IL-1β、TNF-α、MMP-13、ADAMTS-5 mRNA相对表达量、Makin评分和TGF-β1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实验组IL-1β、TNF-α、MMP-13、ADAMTS-5 mRNA相对表达量和Makin评分显著降低,而TGF-β1显著升高(P<0.05)。干预后6w,实验组IL-1β显著低于对照组[(15.38±3.28)ng/L vs.(23.57±4.17)ng/L,P<0.05];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15.43±6.37)ng/L vs.(36.48±9.25)ng/L,P<0.05];但TGF-β1显著高于对照组[(87.47±14.3)ng/L vs.(41.38±11.58)ng/L,P<0.05];MMP-1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54±0.21 vs.(0.92±0.28,P<0.05);ADAMTS-5 mRNA相对表达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0.61±0.21 vs.0.98±0.32,P<0.05];Maki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76±1.37 vs.8.54±4.12,P<0.05)。结论 "补肾活血"法有助于降低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液中炎性因子水平和MMP-13等蛋白酶mRNA的表达。
刘加钱吕仁发邹澍赵锐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补肾活血法关节液炎性因子
经皮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创伤反应相关血清指标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观察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微创经皮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创伤相关的血清指标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10月符合标准的48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行体外复位、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微创组)23例,传统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开放组)2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内固定前后矢状位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术后切口疼痛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h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浓度以及术前和术后2、8、24、48h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结果微创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分别为(64.5±13.9)min、(57.3±21.1)m L、(7.2±2.7)d,均明显少于开放组的(81.2±17.3)min、(223.4±76.4)m L、(9.0±4.2)d,术后1~3d切口VAS评分低于开放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矢状位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无明显差异。微创组术后24h血清CRP和CK浓度明显低于开放组(P<0.01)。术后各时间点微创组IL-6和IL-10浓度均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更轻微的组织损伤及系统炎症反应。
邹澍吕仁发刘加钱舒荣兵潘小峰吴刚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炎症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