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琼琼

作品数:23 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4篇肿瘤
  • 4篇子宫
  • 4篇鼻咽
  • 4篇鼻咽癌
  • 3篇脂肪
  • 3篇脂肪肝
  • 3篇受体
  • 3篇子宫内膜
  • 3篇细胞学
  • 3篇内膜
  • 3篇酒精
  • 3篇酒精性
  • 3篇酒精性脂肪肝
  • 3篇家兔
  • 3篇姜黄素
  • 3篇宫内
  • 3篇宫内膜
  • 3篇非酒精性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机构

  • 10篇温州医学院附...
  • 10篇温州医科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温州市中医院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温州市第三人...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连云港市中医...

作者

  • 23篇林琼琼
  • 8篇赵志光
  • 5篇周伶俐
  • 4篇祁旦巳
  • 3篇李锦添
  • 3篇周玲玲
  • 2篇高宝辉
  • 2篇王敏
  • 1篇俞耀军
  • 1篇冯丽青
  • 1篇朱少俊
  • 1篇金可可
  • 1篇郑志强
  • 1篇许远
  • 1篇王飞海
  • 1篇王宗敏
  • 1篇曾益新
  • 1篇王兰
  • 1篇王龙富
  • 1篇顾良宏

传媒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浙江中西医结...
  • 2篇浙江医学
  • 2篇温州医学院学...
  • 2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癌症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精原细胞瘤的细胞病理学特征(附10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总结原发及转移性精原细胞瘤的细胞学特征,提高细胞病理医生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男性精原细胞瘤患者[4例原发纵隔,3例原发睾丸(隐睾),1例原发腹膜后,2例转移瘤]的11个针吸标本,从涂片背景,肿瘤细胞排列和特征等方面总结,并与相应的组织病理学结果 (6例)进行对照。结果精原细胞瘤穿刺涂片显示主要由分散的大细胞组成,核圆形到轻度不规则,有一个位于中心的明显的核仁或是2~3个小核仁,胞浆少到中等量,有多个小空泡。背景中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特征性的"虎皮样"物质以及固缩的核,只有少数病例有上皮样组织细胞。结论针吸细胞学可以为原发及转移部位的精原细胞瘤提供初步诊断,对后续检查和治疗非常有帮助。
林琼琼王龙富平波冯丽青徐维萍顾良宏张小龙陈颖
RON、H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受体(RON)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子宫内膜癌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RON和HGF蛋白表达,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二者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RON、HGF的表达率分别77.5%、81.25%,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表达率分别35.0%、30.0%,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75%、47.5%;RON、HGF的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与其他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而两者表达率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与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RON、HG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有关(均<0.05),与年龄均无关(均>0.05);RON与肌层浸润深度均有关(均<0.05),HGF与组织学分级、脉管浸润均有关(均<0.05)。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化程度越差、临床分期越晚、有淋巴结转移者,RON、HGF的表达水平也随之升高(<0.05))。在子宫内膜癌中RON与HGF表达呈正相关(=0.431,<0.05)。结论 RON、H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联合检测RON、H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庄晓苹董晓峰林琼琼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酪氨酸激酶受体肝细胞生长因子
卵巢巨大完全性囊性颗粒细胞瘤伴广泛退变一例
目的:探讨卵巢囊性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1例卵巢巨大完全性囊性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物大体、镜下形态和免疫组化特征。结果:患者右侧单房囊性颗粒细胞瘤,大小为270×94×171mm,...
周伶俐祁旦巳林琼琼赵志光高宝辉
关键词:卵巢病理诊断
RON/PI3K信号通路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RON)/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子宫内膜癌组织80例(子宫内膜癌组),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80例(不典型增生组);收集同期20例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正常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RON、PI3K和磷酸化PI3K(p PI3K)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RON和PI3K m 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子宫内膜癌组和不典型增生组RON和p PI3K蛋白表达水平均上升,PI3K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RON和PI3K m RNA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不典型增生组比较,子宫内膜癌组RON和p PI3K蛋白表达水平均上升,PI3K蛋白表达水平下降,RON和PI3K m RNA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60个月,中位生存期为44个月,死亡15例。结论 RON/PI3K信号通路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庄晓苹邵玲燕林琼琼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酪氨酸激酶受体
构建基于临床病理特征的复合模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构建临床风险预测模型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2年7月67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纳入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按照7:3的比例随机抽样将患者分为训练集(n=474)和验证集(n=201),在训练集中构建预测模型并在验证集中进行验证。绘制列线图对模型进行可视化展示。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价值进行评估。结果:67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颈部淋巴结转移212例(31.4%)。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了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5岁、双侧病灶、多发结节(≥3个结节)、肿瘤最大径>1 cm、脉管侵犯和包膜侵犯。利用所得到的6个预测因子构建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绘制可视化的列线图,用于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评估。该模型在训练集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7(95%CI=0.741~0.834),在验证集中的AUC为0.720(95%CI=0.644~0.796),DCA显示阈值概率在0.2~0.9时该模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的风险净收益高。结论:年龄<45岁、双侧病灶、多发结节(≥3个结节)、肿瘤最大径>1 cm、脉管侵犯和包膜侵犯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表现良好,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评估与预测。
林琼琼赵志光庄晓苹黄龙覃海德阮红莲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列线图
姜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家兔血脂及肝组织TGFβ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家兔的血脂、肝脏病理学变化及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家兔为正常对照组。复制NAFLD模型家兔34只,随机分两组,治疗组(17只)和对照组(17只),均予基础饲料喂养,治疗组每日给予姜黄素200 mg灌胃1次,对照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1次,治程1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浆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TGFβ1蛋白的表达,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对照组各16只家兔进入统计学分析。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著降低血浆TG、TC、LDL-C及升高HDL-C水平(P<0.05),TGFβ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肝脂肪变性及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好转。结论:姜黄素可降低NAFLD家兔血脂、肝脏脂质合成与聚积,有效改善肝脂肪变性及纤维化程度,从而有效防治NAFLD。
周玲玲林琼琼祁旦巳周伶俐赵志光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转化生长因子Β1姜黄素
阑尾腺癌伴盆腔转移一例被引量:1
2010年
患者女,63岁。因绝经后阴道出血10余天入院。患者已绝经11年,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阴道流血,量少,色暗红,偶有右下腹隐痛,无腹胀腹泻,无畏寒发热。查体,腹软,下腹部可及一包块,似儿头大小,质中,界尚清,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妇科检查:外阴(-),阴道畅,宫颈萎缩,盆腔偏左可及一包块,直径约10cm,边界清,质中,无压痛。
许远郑志强林琼琼俞耀军王飞海叶兵
关键词:盆腔转移阑尾腺癌绝经后阴道出血下腹隐痛畏寒发热宫颈萎缩
Notch1、P21^(WAF1)和Involucrin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1
2005年
背景与目的:Notch1受体蛋白的异常表达常见于多种原发性肿瘤,但它与鼻咽癌的关系仍不清楚。本研究拟探讨鼻咽癌组织中Notch1受体蛋白、其下游蛋白P21WAF1和Involucrin蛋白的表达,以及它们与鼻咽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1例鼻咽癌组织和20例鼻咽慢性炎症组织中Notch1﹑P21WAF1和Involucrin蛋白的表达。结果:20例鼻咽慢性炎症组织中Notch1、P21WAF1和Involucr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00%(20/20)、90.0%(18/20)、100%(20/20);鼻咽癌组织中Notch1、P21WAF1和Involucrin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77.2%(78/101)、89.1%(90/101)和80.1%(81/101);三者在不同组织类型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随着分化程度的下降表达明显减弱,分别为P=0.000,P=0.026和P=0.000;并且在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分化型非角化癌和未分化癌之间两两比较,表达均有显著差异,分别P<0.05;Notch1的表达水平分别与P21WAF1和Involucrin的表达水平正相关,P=0.002和P=0.001;而P21WAF1与Involucrin的表达水平无明显的相关。结论:鼻咽癌组织中Notch1、P21WAF1和Involucrin的表达与鼻咽癌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王敏李锦添曾益新侯景辉林琼琼
关键词:P21^WAF1蛋白
骨膜去细胞生物支架在骨缺损小鼠体内的血管化机制
2019年
目的:观察骨膜去细胞生物支架对小鼠股骨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及支架内血管形成过程,探讨其血管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物理冻融、化学和生物酶试剂等序贯处理获得骨膜去细胞生物支架。体外实验方面,通过细胞划痕试验观察骨膜去细胞支架浸提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迁移的影响以评价骨膜去细胞支架中是否存在促血管化的生物因子,同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支架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体动物实验方面,通过建立小鼠股骨骨缺损模型评价骨膜去细胞生物支架通过促血管化诱导骨修复的可能性。在小鼠股骨远端制备0.5mm直径的单皮质骨缺损后,于骨缺损处植入骨膜去细胞支架后逐层缝合切口,对照组小鼠骨缺损处不放置材料。分别在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取材、固定、脱钙、包埋和切片,通过HE染色评价骨缺损区骨修复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以评价缺损区血管化情况。结果:体外细胞实验表明,去细胞骨膜支架浸提液对HUVEC的增殖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支架浸提液组细胞的迁移面积更大,去细胞骨膜支架浸提液能够有效促进HUVEC的迁移并且在支架浸提液中检测到VEGF,其浓度为210 pg/m L。动物实验方面,HE染色证明去细胞骨膜支架可以促进骨缺损区域血管的生长和新骨形成,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证明去细胞骨膜支架对骨缺损的修复活动伴随血管化的发生过程,且去细胞骨膜支架中血管的密度随时间延长呈现先增多后减小的趋势。结论:去细胞骨膜支架可以血管化,并且促进骨缺损的愈合。VEGF可能是其血管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张学铭陈俊豪陈雷李晓航汪开诚林琼琼金可可
关键词:血管化骨缺损小鼠
The prevalence,genotype distribution of HPV and cervical cytology in Wenzhou,China
Introduction HPV infection causes cervic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ins,and varies in cervical squamous an...
林琼琼林祥杰庄晓苹赵志光
关键词:PREVALENCEHPV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