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源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真实感三维头重建的人脸替换被引量:4
- 2012年
- 传统的人脸替换技术需要输入的源图像中的人脸与待替换的目标图像中的人脸姿态相似,这限制了人脸替换技术的应用。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定三维头模型重建的人脸替换技术。首先,利用替换者的2张正交图像(1张正面图像和1张侧面图像)进行三维头重建。整个三维头重建过程分为人脸图像配准、特征点匹配、标准三维头形变和纹理贴图4个部分。形变部分利用了径向基函数对标准三维头进行形变以获得最终的特定三维头模型。通过建立替换者的真实感三维头模型,渲染出与任意目标图像姿态相一致的人脸图像。为了让渲染后的人脸图像与目标图像进行无缝纹理融合,还进行了色彩传递和基于多分辨率技术的边界融合。用此方法可将故事书中的任意角色替换成用户,以此提供个性化的图书。
- 林源桂良琰王生进丁晓青
- 基于非刚性ICP的三维人脸数据配准算法被引量:9
- 2014年
- 三维人脸扫描数据的配准是三维人脸统计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为了解决离散点群数据的精确配准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融合弹性形变的非刚性最近点迭代(ICP)三维人脸数据配准算法。该算法利用稀疏的特征点逐步形变一个高分辨率的三维模板网格(模板三维人脸)以逼近三维人脸扫描数据(目标三维人脸)。此形变过程可以建模为一个关于模板人脸上每个顶点的仿射变换的优化问题。此外,该算法通过引入弹性形变在不损失配准精度的前提下加速了配准过程。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一种融合弹性形变和三维配准的三维人脸的头部缺失数据补齐算法,使得三维人脸模型更具有真实感和完整性。实验表明,该算法比一种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人脸头部补齐算法更具鲁棒性。
- 林源梁舒王生进
- 关键词:三维人脸非刚性配准
- 匹配图像与3维模型特征点的真实感3维头重建
- 2011年
- 提出并实现一种基于两张正交图像和一个标准3维头模型,并利用2D图像特征点和3D模型特征点的匹配进行3维头模型重建的算法。首先,进行面部区域和头发区域的分割,利用色彩传递对输入图像进行颜色处理。对正面图像利用改进后的ASM(主动形状模型)模型进行特征点定位。改进局部最大曲率跟踪(LMCT)方法,更为鲁棒的定位了侧面特征点。在匹配图像特征点与标准3维头上预先定义的特征点的基础上,利用径向基函数进行标准头形变,获得特定人的3维头部形状模型。采用重建好的3维头作为桥梁,自动匹配输入图像,进行无缝纹理融合。最后,将所得纹理映射到形状模型上,获得对应输入图像的特定真实感3维头模型。
- 林源林茜汤锋唐亮王生进
- 关键词:特征点匹配纹理映射
- 基于网络坐标的BitTorrent Multi-Tracker机制被引量:2
- 2009年
- 针对BitTorrent(BT)的Multi-Tracker机制中,下载节点对Tracker服务器的随机选择策略影响了文件传输性能的问题。该文引入了网络坐标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坐标的Multi-Tracker机制(mTracker)。在这种机制下,下载节点将通过网络坐标的计算选择与自己邻近的Tracker服务器进行连接,并且通过Tracker得到邻近的邻居。这种改进优化了整个BT的覆盖网络。仿真实验表明:基于网络坐标的Multi-Tracker机制使得BT的覆盖网络更有效率,有效降低了BT下载中用于下载节点与Tracker间通信以及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开销。
- 林源陈阳张增斌邓北星李星
- 关键词:因特网网络坐标BITTORRENT
- 基于正交图像的全自动三维头部重建
-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正交图像的全自动三维头部模型重建算法。该算法包含真实感的人脸重建和头发重建。对于两张正交输入图像,首先进行脸部和头发的分割,而后进行特征提取,基于二维和三维的特征分布利用径向基函数对标准三维头模型进行形变...
- 林源王生进丁晓青
- 关键词:纹理映射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