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慧
- 作品数:14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深部煤层气勘探突破及其关键技术被引量:1
- 2024年
-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最重要的石炭系-二叠系煤层发育区。近年来,盆地东缘2000 m深度以深煤层气勘探的持续突破,促使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成为煤层气增储上产的最重要方向。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阳煤1HF井在2800 m深度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再次实现深部煤层气勘探的重大突破,极大地提升了业界对释放深部煤层气资源潜力的信心。依托阳煤1HF井测试结果,结合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地质研究,分析石炭系太原组煤岩煤质特征、含气性及物性特征。基于此,进一步探讨深部煤层气高产潜力的地质控因,并明确了“饱和加砂、有效支撑”压裂建立区域缝网是关键。研究结果表明,上古生界太原组8^(#)煤层和山西组5^(#)煤层分布稳定、厚度较大、热演化程度较高和游离气丰富,开发地质条件优越,与浅层煤层气赋存及生产特征明显不同。高热演化程度、灰岩和泥岩顶板的良好封盖条件是大牛地气田深部煤层气富集的主控因素。结合国内最新进展,指出中国2000 m深度以深的煤层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是中国天然气资源“增储上产”的新兴领域。
- 何发岐雷涛齐荣徐兵威李晓慧张茹
- 关键词:成藏条件太原组石炭系大牛地气田鄂尔多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砂体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被引量:3
- 2024年
- 河流相砂体储层构型对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和天然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和钻井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录井和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2井区二叠系山西组致密砂岩的砂体构型要素、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2井区二叠系山西组发育六级复合辫流带和五级单一辫流带,其中单一辫流带包括河床(分流河道)和河漫共2个四级构型单元,河道内单个心滩沉积包含有三级增生体和落淤层;(2)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五级单一辫流带中的四级泛滥平原沉积较辫状河河漫沉积更加发育,辫状河心滩沉积中落淤层欠发育;(3)山西组上部山2-2亚段辫状河单一辫流带内砂体呈“河道-心滩”连续沉积,泥质不发育,砂体叠置程度高(多呈复合式叠置)、连通性好,优质储层多;(4)山西组中下部山1段和山2-1亚段三角洲平原沉积中,西部河道连片性好,砂体以复合式和侧拼式叠置样式为主,连通性和生产效果均较好,东部砂体多为孤立式和侧接式,砂体钻遇率低,单井产量差。
- 雷涛莫松宇李晓慧姜楠朱朝彬王桥瞿雪姣王佳
- 关键词:三角洲平原山西组二叠系大牛地气田鄂尔多斯盆地
- 体积压裂水平井三线性流模型与布缝策略被引量:21
- 2014年
- 低渗透致密储层进行大规模压裂改造在地层中形成多条裂缝及复杂裂缝网络是获得经济产能的主要手段,通过有效的方法对压裂水平井裂缝分布评价、压裂改造体积及压裂后产能预测对压裂施工效果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充分结合致密油储层特点和压裂改造设计思路的基础上,针对压裂措施后形成的分级多簇的裂缝排布及裂缝有限导流渗流特征,建立了水平井体积压裂三线性流数学模型,应用Laplace变换,求得定产条件下封闭边界单条裂缝的拉氏空间解;通过Stehfest数值反演及多裂缝叠加原理,得到了体积压裂水平井井底压力和产量的表达式;同时,结合美国巴肯致密油储层生产特征参数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对产能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裂缝排布方式对储层改造体积影响较大,级簇比越大累积产油量越高;增加裂缝条数可以有效提高储层动用效率,在进行水平井体积压裂措施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裂缝级数或簇数增加导致产量下降问题。研究结果对致密油储层水平井体积压裂设计及产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苏玉亮王文东周诗雨李晓慧慕立俊鲁明晶盛广龙
- 关键词:产能预测
- 基于露头指导的致密气藏阻流带表征技术——以大牛地气田盒1段辫状河储层为例
- 储层构型表征是致密气开发中后期挖潜的重要技术,构型界面形成的阻流带,控制着构型单元内天然气的渗流空间,其精细表征是明确剩余气空间富集特征的关键。通过分析相似野外露头,量化5级-3级构型界面的规模及产状等信息,建立不同级次...
- 李晓慧苏玉亮冉辉郭萌萌康昀颖张凌筱崔梦迪
- 关键词:储层构型三维建模
- 一种快速确定辫流带及内部微相组合关系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快速确定辫流带及内部微相组合关系的方法,该方法一是通过野外露头资料对水道及心滩等微相在垂直剖面上的岩性、成分、粒度、韵律性等进行描述,应用Google Earth软件描述不同微相在平面上的形态、规模及组合关...
- 李晓慧苏玉亮王文东徐纪龙陈子强
- 文献传递
- 含火山灰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及其分布——以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地区上古生界为例
- 2023年
- 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具备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但纵横向上成岩差异较大,且富含火山灰,成岩相及其展布较常规碎屑岩更为复杂。综合运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测井响应等资料,对定北地区上古生界太2段、盒1段含火山灰的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划分成岩相类型并厘清成岩相平面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储层经历了火山灰蚀变、压实—压溶、胶结、交代、自生矿物充填等对储层不利的成岩作用及溶蚀、破裂等对储层有利的成岩作用。不同火山灰经过成岩作用演化形成不同成岩相类型,进一步影响储层储集性能,其中研究区中—基性火山灰易形成溶蚀相,储集性能较好。②综合成岩环境、矿物成分、成岩作用等多因素,依据“成岩环境—岩性—成岩作用”复合因素的成岩相划分标准,划分出5种成岩相:大气淡水塑性颗粒砂岩致密压实相、酸性环境可溶颗粒砂岩溶蚀压实相、酸性环境可溶颗粒砂岩溶蚀蚀变相、酸性环境可溶颗粒砂岩溶蚀相及碱性环境碳酸盐矿物胶结交代相,其中酸性环境可溶颗粒砂岩溶蚀相为有利成岩相。③依据各成岩相测井判别特征确定了研究区成岩相分布特征,太2段和盒1段各小层优质成岩相的分布纵向上受河道砂体厚度影响,平面上受沉积微相展布的控制。
- 李傥伏美燕邓虎成李晓慧王琨瑜冉辉
- 关键词:火山灰上古生界成岩作用成岩相
- 主流线叠合法在分流河道演化特征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0年
- 大牛地气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分支多、迁移快、河道窄,单期河道迁移演化及规模的量化成为高效挖潜的关键技术。为了实现分流河道单砂体沉积演化特征的定量描述,通过岩心与测井资料对比分析,建立了砂体沉积微相与测井曲线形态的关系模式,在密井网对比、水平井实钻资料对比和测井相分析等基础上,采用"垂向分期、曲线定位、侧向划界"进行小层级单期河道规模的解剖,识别储层内部期次与叠置关系,提出并采用"主流线叠合法"重建河道的平面迁移规律与沉积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山21层内垂向上共发育2期河道砂体,晚期河道整体规模变小;单期河道宽度约为1 000~1 500 m,厚度约为3~7 m,顺河道方向的砂体连续性好;平面上呈现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迁移的特征。现场实践表明,以多期河道砂体迁移演化与叠置特征为地质导向,部署设计调整井,可保障井眼轨迹的钻遇效果,提高钻井的成功率。研究方法对薄窄分流河道储层的有效开发调整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李晓慧
- 关键词:分流河道测井相山西组大牛地气田
- 致密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缝网参数优化研究
- 致密油气藏具有渗透率超低、天然裂缝发育的特点,常规单一裂缝的压裂方式难以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采用分级多簇压裂及转向材料等技术,形成主缝与分支缝相互交织的复杂缝网,增大了储层的改造体积,成为开发致密储层的...
- 李晓慧
- 关键词:致密油藏
- 文献传递
- 基于压缩感知的波形指示反演在薄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 2024年
-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牛地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有效砂体致密、规模小、厚度薄,储层非均质性强且地震波阻抗叠置严重。为实现下石盒子组5~6 m致密薄砂岩储层的有效刻画,文中选取了盒1段气藏主力单砂体作为研究对象。在地震正演分析基础上,形成了叠前道集优化提质+压缩感知拓频+纵波标定+波形指示GR反演的技术组合,该技术组合将压缩感知技术与波形指示反演技术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并在盒1段气藏主力单砂体进行了应用。预测结果表明:地震剖面横、纵向分辨率显著提高,其预测成果更加符合地质沉积规律,与实钻井吻合良好,实现了5~6 m致密薄砂岩的有效刻画。该研究为致密砂岩气藏薄储层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任广磊李晓慧王照周冉辉刘新宇梁国胜陈郭平
- 关键词:压缩感知
- 体积压裂水平井增产潜力及产能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3
- 2013年
- 新型压裂改造技术-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的发展进步是成功开发致密油气藏的巨大推动力。体积压裂可使致密储层形成裂缝网络系统,提高单井产量和油藏的可采储量。体积压裂技术对储层进行三维立体的改造。根据裂缝网络的复杂特征,提出了数值模拟FNDP模型,建立三维复杂裂缝网络模型,有效地将复杂裂缝网络系统及其渗流规律进行表征,对影响体积压裂水平井产能的5个地质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对其增产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体积压裂对储层渗透率较小的致密油藏改造效果显著;次生裂缝导流能力越强,体积压裂的增产潜力越强。研究成果为致密砂岩油藏体积压裂的开发方案设计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 张矿生王文雄徐晨李晓慧王文东苏玉亮
- 关键词:致密油藏体积压裂增产潜力地质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