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宗锋 作品数:30 被引量:101 H指数:6 供职机构: 宜宾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 生物学 更多>>
西双版纳流沙河流域土地利用动态与景观格局变化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剧,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水文循环、水土流失、气候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过程的影响越来越大,严重威胁到流域生态安全,因而成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郭宗锋 马友鑫 李红梅 刘文俊 胡华斌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生态 流域环境 文献传递 向家坝水电站蓄水对长江廊道紫茎泽兰入侵的影响 被引量:1 2015年 长江廊道在紫茎泽兰入侵过程中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向家坝水电站截流蓄水使长江廊道的连通性受到限制,可能对紫茎泽兰沿长江廊道的入侵产生影响.为了对比分析向家坝水电站截流前后紫茎泽兰入侵的变化,选择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宜宾作为研究区域,对坝上垃圾漂浮带和下游长度约34 km、宽约150-200 m的陆域范围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坝上垃圾漂浮带在上游降雨后存在紫茎泽兰植株和种子,下游水域则未见植株,调查后也未发现有蓄水后新生紫茎泽兰植株,并且在上游发现的紫茎泽兰种子没有萌发能力,而蓄水前江水中则存在大量可以萌发的种子,因此判断向家坝电站截流后,导致紫茎泽兰有效繁殖体难以随江水进入坝下,同时坝下河流廊道内气候不利于紫茎泽兰有性繁殖,因此判断向家坝水电站蓄水后对长江流域紫茎泽兰入侵起到了阻滞作用。 伍自力 何玲 李勇 郭宗锋关键词:生物入侵 河流廊道 紫茎泽兰 人类活动对流域森林景观的影响 被引量:17 2007年 人类活动从各个尺度影响森林生态系统。以西双版纳流沙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1988和2003年两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分析了坝区、山区及其中间地带(边缘区)人类活动对森林覆盖率及森林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越平坦,森林覆盖率越小;人口密度越大,离居民点越近,人类活动对森林覆盖率、森林斑块平均面积以及森林斑块边界密度的影响越大;山区森林的变化与坝区和边缘区相反:离居民点越近,森林覆盖率越大,破碎化程度越小;受森林保护等政策的影响,15年来尽管森林覆盖率降低,但森林斑块平均面积增大。从1988-2003年,边缘区的森林受破坏最严重,其森林覆盖率、斑块平均面积都下降较多,而边界密度增加较大,破碎化程度最剧烈;人类活动对森林影响的空间范围扩大。居民点周围的森林破坏普遍很严重,容易引发局地自然灾害,这是制定流域管理政策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郭宗锋 马友鑫 李红梅 刘文俊关键词:景观生态 宜宾市油樟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地形对油樟栽植的影响 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查清宜宾市油樟资源的空间分布、分析影响油樟发展的地形因素、提供油樟种植的基础资料,采用遥感影像判读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宜宾市境内面积大于350 m2且以油樟为优势树种的林地进行了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截止2012年底宜宾市共有油樟林26 059.85 hm2,其中宜宾县的占66.4%,翠屏区的占33.6%,主要分布在46个乡镇,形成了以隆兴-古柏和宗场-思坡为中心的两个核心区;现有油樟以幼龄林为主,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小、光照较充足的山坡上,斑块面积普遍偏小,破碎化较严重,难以形成完整的油樟林生态系统.各个林龄段的比重和空间分布特征,显示油樟近几年由传统种植区快速向外扩张,说明油樟产业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郭宗锋 潘树林关键词:资源植物 退耕还林 林业规划 向家坝水生态系统保护及修复思路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伴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获得了迅速的提升,但随之也带来了相当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这样的状况下,人们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及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视度。而在当前的生态系统当中,水生态系统与人们的生活最为密切,因而需要着重给予相应的关注。本文主要以向家坝水生态系统为基础,分析了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及修复思路,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建议。 许泽宏 郭宗锋关键词:向家坝 水生态系统 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机制与路径研究——以“农业生态学”课程为例 2024年 如何做好课程思政教学是中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任务内涵的解析,提炼出课程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探讨解决该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机制与路径的关键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学的考核方案,加强课程有效性的实证考核,确保教学改革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时效性,为我国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深度改革提供参考。How to do a good job i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issue facing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eaching task of the course “Agroecology”, this paper extrac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carried by the course, improves som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discusses the key problems of integrating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into the mechanism and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assessment scheme of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hould be continuously improved to ensure the operability, strengthen the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curriculum effectiveness, ensure effectiveness and timeliness of teaching reform,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depth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王丙文 胡伟 郭宗锋 曾旭 邓卿艳关键词:思政教育 农业生态学 课程教学 四川省老君山常绿阔叶林乔木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2015年 森林生物碳储量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四川省老君山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外业样地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12年和2015年的植被调查数据,对其乔木层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了计量,分析了乔木层碳储量的空间分配格局,并对不同样地年固碳能力与碳汇潜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老君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1 500 m处普查样地和1 700 m复查样地的森林乔木层碳储量(以C计)分别为142.95和139.67 t·hm^(-2),乔木年平均固碳增量分别为7.45和7.11 t·hm^(-2),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83%和5.68%。其中,普查样地的乔木层碳储量、年平均固碳增量、平均年增长率均大于复查样地,显示了老君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而且海拔1 500 m处的乔木层在碳蓄积方面占主导优势。另外,海拔1 500 m处常绿阔叶林乔木层碳储量主要存储在树高h≥10m(比例50.54%)和径级10 cm≤d<20 cm(比例40.08%)的乔木中,1 700 m处的常绿阔叶林乔木碳储量主要存储在树高5m≤h<10 m(比例56.88%)和径级10 cm≤d<20 cm(比例48.82%)的乔木中。尤其是老君山常绿阔叶林目前中龄林所占的比重较大,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森林经营管理及碳汇功能评价提供参考。 何云玲 郭宗锋 刘雪莲关键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生物量 碳储量 长江宜宾境内地表水中氮磷负荷及来源构成 被引量:5 2009年 调查分析了长江上游宜宾境内地表水中N、P状况和各种经济活动对水体TN、TP的贡献。金沙江、岷江N和P指标大多数满足Ⅰ类至Ⅲ类标准限值要求,但进入宜宾城区后水质明显下降。宜宾市各种经济活动中,禽畜饲养活动和居民日常生活是人为氮、磷输入的主要因素。其中,禽畜饲养活动对人为氮、磷输入的贡献逐年增加,在1999~2005年分别从43.54%、66.05%增至81.37%、57.81%;1999~2005年,宜宾市区的主要经济活动对溶解态无机氮、磷的贡献分别增加了3成和1倍。禽畜饲养活动对水体中氮、磷的贡献超过了非点源农田径流的贡献,同时也是造成研究区水库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 黄飞 黄清辉 周明罗 刘建华 郭宗锋关键词:氮磷负荷 地表水 长江 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的区系组成 被引量:1 2015年 四川屏山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常绿阔叶林受人类活动干扰少但受冰雪灾害干扰大,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采用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的方法,对保护区内种子植物进行调查,共鉴别出种子植物114科、393属、746种.该保护区植物类型呈现温带和热带生态交错带特征,温带和热带区系共存,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多样性高,单型属和少型属多,古老区系成分较多.植物种类及群落分布特征适合大熊猫、四川山鹧鸪等珍稀保护动物生存,自然保护区是周围受人类破坏植物的天然种子库. 伍自力 郭宗锋 何云玲 魏琴 盛仙永关键词:常绿阔叶林 冰雪灾害 四川山鹧鸪 流沙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2006年 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数字化1965年的地形图和对1976年、1988年、2003年三期Landsat MSS/TM/ETM卫星影像的解译得到西双版纳流沙河流域土地利用信息,进而在Arc GIS的支持下.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几种景观指数,结合该区域民族分布和传统习俗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但民族传统习俗的影响也很大:靠近坝区的山区居民以傣族为主,人口密度较大,森林覆盖率却较高;距离坝区较远的山区,主要是山地民族,人口密度小,但森林覆盖率也小,民族因素对森林以及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要大于人口因素。政策对土地利用的时间变化影响较大,从1965-2003年,流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发生了很大变化,1965年、1976年、1988年和2003年4年中流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都是有林地,但有林地面积在减少.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在增加,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干扰增强,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有增大的趋势。 郭宗锋 马友鑫 李红梅 刘文俊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