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明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肝炎
  • 3篇病毒
  • 2篇慢性
  • 2篇肝炎病毒
  • 1篇胆碱酯酶
  • 1篇胆碱酯酶类
  • 1篇毒素血症
  • 1篇性接触传播
  • 1篇血氨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白细胞介...
  • 1篇血清白细胞介...
  • 1篇血清诊断
  • 1篇血症
  • 1篇血脂
  • 1篇血脂变化
  • 1篇亚急性肝衰竭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抗药性

机构

  • 7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天津市传染病...
  • 3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天津市第二人...

作者

  • 7篇罗明
  • 5篇曹武奎
  • 3篇李磊
  • 3篇杨二娜
  • 1篇王怡
  • 1篇王瑞
  • 1篇郭洁
  • 1篇韩旭
  • 1篇高敏
  • 1篇卢诚震
  • 1篇于万有
  • 1篇翟璐
  • 1篇王会清
  • 1篇马世强
  • 1篇周莉
  • 1篇宋立文
  • 1篇李谦
  • 1篇宁淑敏

传媒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肝脏
  • 1篇天津医药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肝硬化致肝性脑病患者中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在肝硬化导致的临床型肝性脑病(OHE)和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患者中,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OHE或MHE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但是在OHE或MHE患者中,血氨与血清IL-6水平是否具...
罗明
关键词:肝硬化血氨血清诊断
微生态调节剂治疗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1年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慢性重型肝炎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各种微生态制剂可调整肠道失调菌群,从而降低血清内毒素水平,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对慢性重型肝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罗明曹武奎
关键词:内毒素血症肝炎有益菌种乳果糖
慢性丙型肝炎血脂变化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比较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HCV)抗病毒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与治疗疗效的关系,为评估预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74例慢性HCV,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a-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对其治疗前、治疗12、24、48wk的HCV-RNA定量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检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4例患者中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virological response,SVR)者43例(58%),非持续病毒学应答(non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Non-SVR)组31例(42%).治疗前SVR组TG、TC、HDL-C、均低于Non-SVR组,LDL-C高于Non-SVR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期间两组的TG、TC、HDL-C、LDL-C的变化趋势各有不同,两组TG升高趋势基本相同;SVR组比Non-SVR组治疗前有较低的HDL-C水平,治疗期间降低的程度明显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初期两组患者LDL-C降低趋势基本相同,治疗至12wk后Non-SVR组患者LDL-C出现回升,HCV-RNA检测值仍在检测线以上,而SVR组LDL-C持续低水平直至治疗结束,并伴有HCV-RNA阴转;SVR组TC在治疗12、24、48wk均处于低下水平,与Non-SVR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1,0.03).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与机体血脂水平密切相关,但相关程度不尽相同,LDL-C在抗病毒治疗前处低水平,治疗期间出现回升,预示着HCV清除效果不佳.TC在抗病毒治疗前、后持续低水平,是获得SVR的明确信号.
李磊罗明杨二娜王瑞王会清曹武奎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利巴韦林血脂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研究热点被引量:2
2012年
慢性乙型肝炎是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如果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治疗,将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有3.5亿人成为乙型肝炎的慢性感染者。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育龄妇女[1]。HBV是血源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液(输血和血制品,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HBV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
杨二娜马世强曹武奎宁淑敏罗明李磊
关键词:母婴传播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SAG携带HBV感染传播性疾病性接触传播
亚急性肝衰竭贫血的临床特征及意义被引量:7
2013年
亚急性肝衰竭是各种病因作用下肝细胞大量坏死,导致肝脏合成、解毒、代谢、分泌、生物转化以及免疫防御等功能出现严重障碍,全身多系统功能均可受累,其中贫血发生率较高,严重者可至重度贫血,为了解亚急性肝衰竭患者贫血临床特点及意义,本文对187例亚急性肝衰竭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于万有宋立文罗明李谦曹武奎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贫血预后
单纯性胆碱酯酶极度降低1例报告
2012年
1病历资料女性患者42岁,因查胆碱酯酶极度降低于2012年2月17日来天津市传染病医院就诊。患者2011年10月常规检查发现胆碱酯酶(ChE)260 U/L(正常值:4 000~10 000 U/L),2011年11月查ChE 200 U/L,2011年12月查ChE 160 U/L,今来我院查ChE 62.0 U/L,患者始终无任何不适。
杨二娜曹武奎罗明李磊
关键词:胆碱酯酶类肝炎有机磷中毒
慢性HCV感染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5例慢性HC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肝炎组30例、肝硬化组25例,选择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及GADA,计算HOMA-I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炎组FINS水平、IR值及GADA阳性率均明显升高(P均<0.05),FPG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炎组比较,肝硬化组FPG水平、胰岛素水平、IR值及GADA阳性率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慢性HCV感染患者IR发生率及GADA阳性率均高于正常人群,且随着肝病的进展,IR加重,血清GADA阳性率增加。
郭洁高敏周莉卢诚震韩旭罗明翟璐王怡
关键词:肝炎病毒胰岛素抗药性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肝源性糖尿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