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萍
- 作品数:12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乡村旅游地游客感知的代际差异研究
-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旅游扶贫”政策的社会背景下,全国各地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劲猛。但与此同时,乡村旅游地因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等现象频发,导致乡村游客对乡村旅游...
- 王亚萍
- 关键词:乡村旅游游客感知代际差异
- 文献传递
- 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受到城市化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大等因素影响,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留守儿童问题成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出发,通过分析留守儿童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能够积极探索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让社会各方组织力量参与,整合社会资源,共同改善农村儿童的成长环境,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 张玉汪金菊王亚萍
- 关键词:发展型社会政策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治理家庭功能
- 妇女家庭角色认知与人口外出流动的相关性分析——以安徽省肥东县王村为例
- 2012年
- 主要以王村曾外出打工的妇女、丈夫外出打工的妇女和从未外出打工过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三组人群的调查研究,发现不同人群在夫妻关系、家庭决策、家务分工、家庭角色期望和认知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农村妇女家庭角色的认知差异与人口外出流动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家庭角色认知的群体差异与妇女本人的外出流动时间呈正向显性相关。
- 王亚萍毕兰凤
- 关键词:家庭角色人口流动
- 农村青年婚恋观与人口外出流动的相关性分析——以王村的个案研究为例被引量:8
- 2007年
- 主要通过对王村青年择偶观、择偶标准、对离婚的态度、处理感情危机的方式等问题的实地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农村青年婚恋观与人口外出流动具有强相关,婚恋观的群体差异与青年的外出流动时间呈正向显性相关。
- 王亚萍毕兰凤
- 关键词:婚恋观人口流动
-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思考被引量:2
- 2019年
- 造成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普遍缺失的原因包括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学可以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提升提供平台与动力。具体路径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创新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载体,提升教育效率;注重开展对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教育活动。
- 王亚萍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 浅析构建和谐家庭中职业女性的角色定位被引量:2
- 2012年
- 家庭和谐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男女平等视角来分析,当今家庭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家庭的不和谐因素及成因和现代职业女性面对工作和家庭的困惑,在和谐家庭构建中女性有着甚至比男性更重要的责任与义务,并就职业女性在构建和谐家庭的角色定位提出相关建议。
- 王亚萍毕兰凤
- 关键词:女性和谐家庭
- 科学知识的意识形态诠释
- 2007年
- 科学知识一直被认为是合理性的, 是毋庸置疑的。其实这是一种对科学知识的"错觉", 因为科学知识作为科学家"科学行动"的成果, 已经被他们深深地打上的"价值"的烙印。另外, 作为一种"通货"的"认可", 对于科学家来说尤为重要, 因为他们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这种"认可"之上, 且获得认可的"中介"正是这些理论性的科学知识。那么, 科学知识的"真"就更让人怀疑, 与其说它们是科学知识, 倒不如说它们是意识形态。
- 胡宝荣王亚萍
- 关键词:科学知识意识形态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策略的选择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其本质影响是促进了高校学生主体意识的再觉醒。因此,在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选择上,如欲取得实效,不应整齐划一,而应充分尊重高校学生本身选择的自主性与多元性,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 王亚萍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 浅析法治社会建设中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问题被引量:1
- 2019年
- 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进城务工,他们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保障其利益,满足其需求,解决其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团结与构建和谐社会.本文主要依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处境,阐明他们的基本利益需求及其合理性,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存在问题的原因基础上提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效能的具体对策.
- 王亚萍
-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渴望
- 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本文主要分析:女性就业难、就业范围狭窄、劳动收入相对偏低和在就业结构中的地位等一系列女性就业问题都体现了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所遭到的社会排斥,更是性别不平等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一种体现。并指出:要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减少甚至避免这种社会排斥不仅需要女性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维权意识的增强,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 王亚萍
- 关键词:女性就业劳动力市场社会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