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永福

作品数:13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切除
  • 4篇细胞
  • 3篇胆道
  • 3篇探查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3篇肝癌
  • 3篇肝切除
  • 3篇肠癌
  • 2篇预后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切除术
  • 2篇慢病毒
  • 2篇慢病毒载体
  • 2篇结石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基因
  • 2篇T管

机构

  • 11篇川北医学院
  • 8篇川北医学院附...
  • 2篇绵阳市中心医...
  • 1篇南充市中心医...
  • 1篇遂宁市中心医...

作者

  • 13篇熊永福
  • 7篇李敬东
  • 2篇杨培
  • 2篇罗华
  • 2篇曾新桃
  • 2篇张伟
  • 2篇游川
  • 2篇杨刚
  • 2篇杨召
  • 1篇匡铭
  • 1篇孙骥
  • 1篇徐建
  • 1篇冷政伟
  • 1篇武国
  • 1篇赵国刚
  • 1篇邓澜
  • 1篇唐小龙
  • 1篇周何
  • 1篇孙骥
  • 1篇仲伟

传媒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器官移植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稳定高表达CYP2E1基因肝癌HepG2细胞系的构建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构建稳定高表达CYP2E1基因的肝癌HepG2细胞系。方法通过NCBI查询CYP2E1的编码序列,设计并构建表达质粒p LV(Exp)-Puro-CMVm-CYP2E1,用载体对应的慢病毒包装质粒(p MDLg/pRRE、pRSVREV和p MD2.G)共同转染293T细胞。利用携带CYP2E1基因的慢病毒(Lenti-CYP2E1-e GFP-Puro)感染HepG2细胞系,采用嘌呤霉素抗性筛选方法构建高表达CYP2E1肝癌HepG2细胞系。增强绿色荧光蛋白检测转染情况,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HepG2、空载及转染CYP2E1基因的HepG2细胞系中CYP2E1 mRNA和蛋白。结果 HepG2细胞系均成功转染CYP2E1基因。HepG2、空载及转染CYP2E1基因的HepG2细胞系中CYP2E1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0.06、1.06±0.05、7.42±0.07,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6±0.02、0.29±0.01、1.61±0.08,转染CYP2E1基因的HepG2细胞系与前两者比较,P均<0.05。结论通过慢病毒转染成功构建了稳定高表达CYP2E1基因的肝癌HepG2细胞系。
熊永福闫再华杨召李敬东
关键词:CYP2E1基因慢病毒载体肝癌HEPG2细胞
口服益生菌在肝切除患者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系统评价肝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口服益生菌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SinoMed、WanFang Data、CNKI和VIP数据库,搜集肝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口服益生菌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6月3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个RCT,共71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或空白对照相比,口服益生菌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RR=0.60,95%CI(0.48,0.74),P <0.001]、血清内毒素水平[MD=-0.88,95%CI(-1.53,-0.22),P=0.009]、抗菌药物累积使用时间[MD=-1.48,95%CI(-2.17,-0.78),P <0.00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MD=-9.68,95%CI(-11.36,-8.01),P <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MD=-21.24,95%CI(-34.81,-7.68),P=0.002]、总胆红素水平[SMD=-0.70,95%CI(-0.95,-0.45),P <0.001]、C反应蛋白水平[SMD=-0.52,95%CI(-0.91,-0.13),P=0.009]、降钙素原水平[MD=-0.19,95%CI(-0.32,-0.05),P=0.006]、白细胞介素-6水平[MD=-7.30,95%CI(-14.26,-0.33),P=0.04]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MD=-1.16,95%CI(-1.51,-0.82),P <0.001]、住院时间[MD=-0.62,95%CI(-0.83,-0.41),P <0.001]、住院费用[SMD=-0.65,95%CI(-0.95,-0.34),P <0.001]等指标均较低。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围手术期口服益生菌可显著降低肝切除患者术后感染率,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促进术后肝功能及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及费用。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龚财芳熊永福熊永福游川
关键词:益生菌肝切除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联合长链非编码RNA Lnc-cCSC1构建结直肠癌临床预后个体化模型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CRC细胞干性相关长链非编码RNA1(CRC stem cell related lncRNA 1,Lnc-cCSC1)的表达及预后价值,并联合Lnc-cCSC1构建可个体化评估CRC预后风险的列线图。方法选取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274例CRC患者,其中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95例CRC患者作为实验组,川北医学院肝胆胰肠疾病研究所生物标本库的79例CRC患者标本作为验证组。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用于检测CR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cCSC1的表达,收集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获得计量资料的最佳截断值。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绘制生存曲线,分析Lnc-cCSC1表达对患者总体生存的影响。应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确定CR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建立列线图,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估模型准确性,并与TNM分期系统比较预测效能。根据构建的nomogram模型将验证组79例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构建的nomogram模型评估CRC患者行根治术后临床预后效果。结果CRC组织中Lnc-cCSC1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14.7±1.8)vs(6.5±1.6),(P<0.01)]。Lnc-cCSC1判断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10(P<0.01),最佳截断值为14.6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1%和64.4%。Lnc-cCSC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低表达患者更差(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nc-cCSC1、肿瘤原发部位、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水平和TNM分期是CRC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联合Lnc-cCSC1及临床病理因素构建列线图能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的个体化评估准确性,其C-index为0.792。验证组生存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nomogram模型能够很好评估CRC患者行根治术后的�
黄徐建李敬东杨嘉琳李梦杨刚周何熊永福
关键词:结直肠癌预后列线图
结肠癌DLD-1细胞肿瘤干细胞富集模型的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比较3种富集结肠癌DLD-1细胞肿瘤干细胞的培养模型的效果.方法 用含不同浓度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分为3组悬浮培养DLD-1细胞获得细胞球,其中G1组方案:10 ng/mL上皮生长因子(EGF)+10 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G2组方案:20 ng/mL EGF+ 10 ng/mL bFGF;G3组方案:20 ng/mL EGF +20 ng/mL bFGF.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球中CD133+ CD44+、CD133+、CD44+、ALDH+细胞比例变化;Real-time PCR检测细胞球中干细胞基因(Oct4、Sox2、Nanog)及CSCs基因(CD133、CD44、CD166、ALDH、CD66c) mRNA表达变化;成球实验检测细胞球自我更新能力变化;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体外成瘤能力变化.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G1组、G2组和G3组细胞中CD133+ CD44+细胞比例分别为0.030±0.010、0.113±0.012、0.043±0.006,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625,P<0.05);G2组中CD133+ CD44+细胞比例分别与G1组和G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449,12.124,P<0.05);G1组与G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000,P>0.05).G1组、G2组和G3组细胞中CD133+细胞比例分别为0.037±0.015、0.027 ±0.006、0.023 ±0.006,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44,P>0.05).G1组、G2组和G3组细胞中CD44+细胞比例分别为20.103±4.761、44.600±2.138、44.387±2.11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269,P<0.05);G1组中CD44+细胞比例分别与G2组和G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24,-14.696,P<0.05);G2组与G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1,P>0.05).G1组、G2组和G3组细胞中ALDH+细胞比例分别为0.060 ±±0.010、0.627±0.068、0.043 ±±0.02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92.097,P<0.05);G2组中ALDH+细胞比例分别与G1组和G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962,21.380,P<0.05);G1�
冷政伟钟晓蓉熊永福周永红仲伟占志鹏林虹宇李敬东
关键词:结肠肿瘤肿瘤干细胞
肝脏影像分析解读系统在肝脏手术规划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运用肝脏影像分析解读系统(IQQA-Liver)对拟行肝切除术的病例进行手术规划、虚拟切除和风险评估,评价三维影像重建辅助肝脏手术规划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术前行三维影像辅助手术规划的患者32例。计算出全肝/残肝体积、重建肝内管道、模拟手术切除方案和范围,对比分析重建效果及手术方案可行性。结果 32例患者中,29例按术前规划完成手术,成功率90.63%。术后1例发生胆瘘,3例胸腔积液,3例出现腹水。所有患者安全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3±4)d。结论可视化三维影像重建肝脏解剖结构,直观地了解肿瘤的位置及其与周围血管、胆管的解剖关系,虚拟肝脏切除手术。有助于实施个体化手术,提高了手术的确定性。
熊永福闫再华杨召李敬东
关键词:肝切除术
肝癌HepG2细胞CYP2E1基因稳定高表达系的构建
研究背景:细胞色素P450E1(CYP2E1)不仅参与药物代谢,还可以催化多种外源性物质,形成最终的致癌活性物[1]。不仅如此,我们的研究[2-3]还发现CYP2E1可以通过代谢网络(如经典的CYP2E1-ROS/RNS...
熊永福
关键词:CYP2E1基因慢病毒载体肝癌HEPG2细胞
文献传递
肝癌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22年
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且患者就诊时多处于晚期,治疗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故怎样提升肝癌患者治疗效果一直是全球性难题。肝癌在早期有可能治愈的方法,但对于部分中期或晚期患者的治疗方式及效果仍有待解决和提高。目前,基于信号分子的靶向治疗药物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得到成功,分子靶向治疗现已经成为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疾病管理的一个里程碑。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热点治疗肝癌的一种可行方法,其是通过识别肿瘤表达的抗原,并利用宿主的免疫系统治疗肿瘤。然而,不论是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其单药治疗的效果有限,故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是一个突破性的结合。近年来,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已初步展现可喜结果,其效果优于单药治疗,已成为肝癌治疗的研究热点,也是将来新的治疗方式。现将肝癌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薛怀博赵国刚熊永福
关键词:肝癌免疫治疗靶向治疗
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免T管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查腹腔镜切除肝左外叶联合术中胆道镜免T管治疗肝左外叶胆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肝左外叶胆管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合并肝外胆管5例,合并胆囊结石6例.采用腹腔镜切除肝左外叶及胆囊,选择左肝管残端为胆道镜进入通道,探查右肝管及肝外胆管,取出肝外胆管结石,缝合左肝断面胆管.结果 全部病例得以成功实施,平均手术时间133.6min(110.0 ~ 185.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9.7ml(85.0 ~ 355.0)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1 d(5.0~9.0)d,术后1例病人出现左肝断面感染,并轻度胆汁漏,带引流管出院,术后28天拔除引流管治愈,平均术后随访时间28.1 m(9.0~48.0)m,未见结石残留、复发.结论 选择合适的病例开展腹腔镜切除肝左外叶联合术中胆道镜免T管治疗肝左外叶胆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曾新桃熊永福杨培张伟罗华匡铭邓澜
关键词:腹腔镜肝切除胆道探查
分泌蛋白CRLF1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克隆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深入研究细胞因子受体样因子1(CRLF1)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克隆能力的影响。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CRLF1表达水平,提取新鲜肿瘤及癌旁组织样本RNA,测定CRLF1的相对表达量。培养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和SW620,合成si-NC和si-CRLF1小干扰RNA,对HCT116和SW620细胞进行转染,使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ELISA法验证转染效率,CCK8实验检测转染后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的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KT信号通路及变化。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RLF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捐献者血清。结直肠癌组织中CRLF1 mRNAG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分别在两种细胞系中通过转染si-CRLF1以实现敲低CRLF1表达。敲低CRLF1表达后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和SW620的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减弱(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敲低CRLF1表达后p-AKT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CRLF1表达通过调控AKT信号通路调控结直肠癌进展,该蛋白可能成为诊断结直肠癌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靶点。
孙骥孙骥崔文娟熊永福
关键词: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结直肠癌
腹腔镜经左肝管断端或胆总管探查治疗胆道结石的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经左肝管断端探查胆道与经胆总管探查胆道两种方法治疗左肝外叶胆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肝外胆道结石的疗效。方法左肝外叶胆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患者3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左肝管断端探查取石组(LHD组15例)和经胆总管探查取石(CBD组21例),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治疗费用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CBD组相比,LHD组手术时间更长,但术后住院时间更短,肛门排气时间更早,治疗费用更低(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胆汁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1例患者中转开腹,LDH组1例患者因左肝管主干狭窄中转为经胆总管探查胆道,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左肝外叶切除、经左肝管断端探查取石避免了放置T管引起的一系列弊端,体现出微创外科技术的优越性,治疗适合的左肝外叶胆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肝外胆道结石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曾新桃杨培罗华张伟熊永福
关键词:左肝外叶切除T管引流一期缝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