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
- 作品数:5 被引量:69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黄土高原苜蓿草地在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变化被引量:12
- 2009年
-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田间实地测定0-400cm土壤含水量,分析和比较了不同种植方式下苜蓿草地土壤水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连作苜蓿地、轮作苜蓿地的400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0.6%和11.4%,均低于土壤稳定湿度,其干燥化指数为24.6%和37.2%,分别属强烈干燥化和严重干燥化,而小麦连作的干燥化指数为86.4%,属轻度干燥化。连作苜蓿地土壤干层最厚,400cm处仍十分干燥,而轮作苜蓿地和连作小麦地到240cm以下时,土壤水分开始有所恢复。连作苜蓿地和轮作苜蓿地通过降雨可恢复部分土壤水分,可恢复的土壤深度为40cm和60cm,而连作小麦地可达100cm。不同施肥措施下连作苜蓿地土壤干燥化程度都很严重,施肥措施不是造成土壤干燥化的主要原因。轮作系统中不同轮作年限苜蓿地的土壤水分状况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均没有形成深厚的土壤干层。与连作苜蓿相比,轮作苜蓿不会大量消耗土壤深层水分而形成深厚的土壤干层,有利于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
- 李慧成郝明德杨晓张园
- 关键词:黄土高原不同种植方式苜蓿草地土壤水分
- 不同覆盖措施对春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 研究了黄土旱塬传统耕作条件下,不同覆盖措施对春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地膜覆盖春玉米产量最高,为10 763.03kg/hm,较传统耕作增加了73.24%,较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分别增加了17.66%和1...
- 杨晓郝明德王缠军
- 关键词:秸秆覆盖土壤肥力水分利用效率
- 文献传递
-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水肥效应的影响研究
-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针对传统耕作存在的一些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耕作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在我国十几个省区试验和示范推广,推广面积达2000万hm~2以上。我国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已有多年,初步形...
- 杨晓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硝态氮作物产量
- 文献传递
- 黄土区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0年
- 在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研究了施肥对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肥料配施不但可以大幅度增产,还可提高肥料的肥效,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加小麦体内氮磷钾养分的积累。单施N和M肥料的增产作用不明显,单施P小麦减产38%,NP配施或氮磷肥与有机肥配施小麦产量显著提高,以NPM处理的小麦最高,为5980.0kghm-2,比对照增产4436kghm-2,增幅287.31%。肥料间以氮磷肥的交互作用最明显,连应值最高,为3859.5kghm-2;氮磷肥配施还可明显提高氮肥和磷肥的肥效,但有机肥肥效则以NM配施最高。小麦的综合长势以NM配施最好,株高略低于NPM配施,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均有所增加;氮磷养分吸收总量以NPM配施为最高,钾养分吸收总量则以NM配施最高;氮收获指数以NM配施最高,为77%,磷收获指数以NP配施最高,为87%,钾收获指数以NP和NPM配施最高,为16%。
- 杨晓郝明德李芳林
- 关键词:小麦产量生育性状长期施肥
- 黄土旱塬施肥对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9
- 2010年
- 为给旱地农业水肥管理以及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水分和小麦产量变化进行研究,探讨了黄土高原旱地施肥对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土壤剖面含水量有较大影响,各处理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较播前下降了4个百分点左右,20-60 cm土层剖面水分急剧下降。长期施有机肥和肥料配施均可使冬小麦加强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致使土壤总储水量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氮肥与有机肥配施(NM)、氮磷与有机肥配施(NPM)、有机肥单施(M)和磷肥与有机肥配施(PM),较对照分别下降了28%、24%、21%和20%。施肥对小麦产量影响极显著,单施有机肥或肥料配施可使冬小麦产量增产75%以上,其中氮磷配施(NP)、有机肥单施(M)和磷有机肥配施(PM)三处理增产在90%以上。磷肥与有机肥配施(PM)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对照提高了106.6%。
- 李芳林郝明德杨晓许晶晶
- 关键词:小麦黄土高原施肥土壤水分水分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