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春国

作品数:18 被引量:26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9篇油气
  • 7篇成藏
  • 5篇气藏
  • 5篇凹陷
  • 4篇油气成藏
  • 4篇主控因素
  • 4篇TSR
  • 3篇油气藏
  • 3篇运移
  • 3篇盆地
  • 3篇圈闭
  • 3篇乌尔逊
  • 3篇乌尔逊凹陷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证据
  • 2篇东营凹陷
  • 2篇油气成藏机理
  • 2篇源岩
  • 2篇砂岩

机构

  • 7篇东北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18篇杜春国
  • 9篇邹华耀
  • 5篇郝芳
  • 4篇张俊
  • 3篇孟庆芬
  • 3篇付广
  • 2篇姜振学
  • 2篇庞雄奇
  • 2篇朱扬明
  • 2篇王存武
  • 2篇陈冬霞
  • 2篇蔡勋育
  • 2篇张树林
  • 2篇傅广
  • 1篇史建南
  • 1篇杨旭升
  • 1篇张广福
  • 1篇方勇
  • 1篇胡海燕
  • 1篇曾溅辉

传媒

  • 2篇地质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海洋石油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宣汉—达县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TSR的地球化学证据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TSR)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通过对 HS 与硫磺硫同位素、方解石与烃类碳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盐度、固体沥青 S/C 与 O/...
杜春国郝芳邹华耀朱扬明王存武
关键词:硫同位素固体沥青
文献传递
东营凹陷砂岩透镜体油气成藏机理及有利区预测被引量:14
2006年
近几年济阳坳陷的勘探实践表明,对岩性油藏的含油性差异、成藏机理尚认识不清,这制约了隐蔽油气藏的进一步勘探.在东营凹陷145个砂岩透镜体油藏含油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典型透镜体油藏详细解剖和核磁共振物理模拟实验结果综合研究后发现:砂岩透镜体圈闭形成时的构造和沉积环境、围岩生排烃条件、砂体储集条件是其成藏的主控因素.只有围岩(源岩)进入供烃门限后,其与砂体界面处的毛管压力差、烃浓度梯度产生的扩散力和膨胀力3者之和大于砂体中过剩的水向外渗滤遇到的阻力,即成藏动力大于成藏阻力时,砂岩透镜体才能成藏.当砂体沉积环境、围岩生排烃条件、砂体自身储集条件3方面均满足一定条件时,圈闭才具备形成砂岩透镜体油藏的条件,并且上述3方面条件越优越,圈闭含油性就越好.用此方法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三中亚段砂岩透镜体油藏的分布进行了预测.
张俊庞雄奇姜振学陈冬霞杜春国李丕龙
关键词:陆相断陷盆地砂岩透镜体主控因素有利区预测
断裂在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中的作用被引量:12
2004年
乌尔逊凹陷断裂发育较多,断裂呈条带状分布且具多期活动的特点。研究发现,乌尔逊凹陷深部发育的大断裂是深源无机CO2向上运移的主要通道,控制着CO2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断裂活动时期与源岩大量排烃期的匹配关系控制着乌尔逊凹陷源岩的油气聚集量,凹陷断裂第二次活动时期与南屯组源岩大量排烃期匹配关系较好,有大量南屯组源岩生成排出的油气沿晚期与长期继承性断裂运聚成藏;平面上延伸较远的大断裂在乌尔逊凹陷中对油气侧向运移起到了通道作用;良好的断层垂向封闭性控制乌尔逊凹陷油气的聚集与分布;较好的断层侧向封闭性是乌尔逊凹陷断块、断鼻和断层遮挡三种圈闭类型形成的重要条件。
杜春国付广王安
关键词:乌尔逊凹陷油气藏
深层及前第三系高温高压环境油气成藏机理
郝芳邹华耀曾溅辉方勇胡建武蔡勋育杨旭升张玉明陈斌史建南杜春国胡海燕
随着中、浅层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深层(>3500m)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之一。与中、浅层相比,盆地深层处于高温、高压条件(高能环境),已有的生烃、成藏理论和模式已不能完全适用于深层的油气勘探。超压环境生烃作用机...
关键词:
关键词:油气勘探开发石油地质学油气成藏机理
松辽盆地北部油气垂向运移及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被引量:18
2004年
在研究松辽盆地北部油气运聚成藏特征的基础上 ,对油气垂向运移的特征进行了研究 ,指出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唯一通道。油气沿断裂既可发生向上的垂向运移 ,又可发生向下的倒贯运移 ,主要取决于油气垂向运移的动力。如果源岩具异常孔隙流体压力 ,其生成的油气可同时发生向上和向下的垂向运移 ;如果源岩不具异常孔隙流体压力 ,其生成的油气只能发生垂向运移。油气垂向运移动力和通道发育是决定油气垂向运聚成藏与分布的主要因素 ,在松辽盆地具体表现为 ,长期断裂控制着沙河子组~营城组源岩生成天然气在浅层的聚集与分布 ,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和T2 断裂共同控制着扶、杨油层的运聚与分布 ,T2 或T1 至T0
付广杨丰平孟庆芬杜春国
关键词:松辽盆地油气垂向运移油气藏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圈闭含油气性的主控因素被引量:10
2007年
岩心和薄片镜下观测及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和统计学分析等方法研究表明,飞仙关组古油藏的含油性和现今气藏的含气性均存在很大的差异。沉积微相对古油藏的含油性起主要控制作用,金珠坪等圈闭孔隙度小于或接近于古油藏储层的物性下限(3.5%),这是造成这些圈闭不含油或含油性很差的主要原因。含沥青的鲕滩气藏的现今圈闭充满度受古油藏的含油丰度和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反应程度的共同控制,并且TSR产物对储层的溶蚀-扩容效应及H2S等气体的消耗作用是造成飞仙关组大多数气藏圈闭充满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晚期构造运动导致了气藏内部流体的再次调整和气、水的重新分布,这是造成飞仙关组有些原油裂解型气藏储层内部原来含油性好的部位而现今的含气性不好的主要原因。
杜春国邹华耀
关键词:飞仙关组圈闭含油气性主控因素
宣汉-达县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TSR的地球化学证据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hen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TSR)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通过对H2S与硫磺硫同位素、方解石与烃类碳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盐度、固体沥青S/C与O/C元素...
杜春国郝芳邹华耀朱扬明王存武
关键词:硫化氢硫同位素碳同位素固体沥青
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藏形成机制及主控因素被引量:54
2002年
在研究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藏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岩性油藏形成的 3种机制 :在毛细管力作用下油气进入位于烃源岩内部的岩性圈闭 ;在超压和浮力作用下油气沿断层向上进入位于烃源岩之上的岩性圈闭 ;在超压作用下油气沿断层向下倒灌进入位于烃源岩之下的岩性圈闭。三角洲前缘相带及古河道是松辽盆地北部岩性圈闭形成的主要场所 ,断层是烃源岩外岩性圈闭油气运聚的唯一通道 ,位于烃源区内是岩性油藏形成的关键。
傅广张云峰杜春国
关键词: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藏主控因素断层烃源岩
宣汉-达县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油气运、聚与调整-改造机理
近十年来,随着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罗家寨、普光等一系列大型台地边缘礁、滩相气田的陆续发现,长兴组.飞仙关组成为了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位和研究热点。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输导体系及其成藏效应和油气藏的调整-改造...
杜春国
关键词:油气运移通道圈闭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油气运聚和调整、改造机理与过程被引量:14
2009年
近年来随着川东北地区普光、龙岗等一系列特大型气田的发现,叠合型盆地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层系高含H2S气藏形成机理成为了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通过构造反演、数值模拟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后认为,普光古油藏输导体至少发生晚印支-早燕山早期和早燕山中期两期流体活动,油气通过普光-东岳寨等断裂与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白云岩输导体由北西和南西两个方向沿着三个优势运移路径向普光构造汇聚,形成普光古油藏;自中燕山早期原油发生高温裂解以来,普光气藏经历了构造运动控制下的流体调整和TSR控制下的化学改造两个过程.中燕山期是普光气藏接受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化学改造的主要时期,TSR一方面对气藏内部的成藏流体进行改造,造成天然气干燥系数变大和碳同位素变重;另一方面TSR相关流体(烃类、H2S和水等)与储层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储层被溶蚀和硬石膏发生蚀变,对改善其物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晚期构造叠加作用下,普光气藏内部的流体存在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和晚喜马拉雅期两期调整,现今气藏为早期气藏调整后流体经再次运移与聚集后形成的.
杜春国郝芳邹华耀朱扬明蔡勋育王存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