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华
- 作品数:25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恩施州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6种魔芋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光合作用是植物根本特性,其光合参数与植物种类有关.魔芋属半荫生植物,为获得不同魔芋种光合作用相关信息,应用双曲线修正模型建立通光响应曲线,通过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甜魔芋、疣柄魔芋、株芽魔芋、滇魔芋、东京魔芋、攸乐魔芋的光补偿点(LCPs)在2.41~17.83μmol·m^-2·s^-1之间,东京魔芋(2.41μmol·m^-2·s^-1)和攸乐魔芋(3.67μmol·m^-2·s^-1)光补偿点显著低于其他魔芋,光饱和点(LSPs)在417.16~1381.22μmol·m^-2·s^-1,甜魔芋(1381.22μmol·m^-2·s^-1)和弥勒魔芋(1323.76μmol·m^-2·s^-1)显著高于其余魔芋种.表观量子产率(AQYs)疣柄魔芋最低(0.026μmol·mol^-1),弥勒魔芋最高(0.046μmol·mol^-1).甜魔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 max=14.47μmol·m^-2·s^-1)显著高于其余种,弥勒魔芋次之,疣柄魔芋最小.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魔芋种间光合性能的差异,为高光效育种奠定了基础.
- 王孟覃宇杨朝柱杨朝柱胡永忠赵青华
- 关键词:魔芋光响应曲线光补偿点光饱和点
- 花魔芋与湖北贝母一年两熟轮作栽培新模式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为探索花魔芋和湖北贝母的周年轮作栽培新模式,以花魔芋、湖北贝母为材料,考察其生育期、产量、病虫害、经济效益及栽培生理,探索新的轮作高效栽培模式。结果表明:花魔芋和湖北贝母轮作,生长期衔接良好,净作产量和效益分别为12377.85kg/hm2和6189.25元/hm2,轮作中魔芋产量12489.00kg/hm2、贝母产量8889.00 kg/hm2,总效益151335.00元/hm2。与对照相比,病害无显著差异,魔芋增产0.89%,虫害升高1.92%,综合效益高107.66%。同时,首次报道花魔芋根状茎的栽培生理问题,发现了其生育期与种芋安全贮藏的重要关系,提出生育期达184天以上方能基本保障根状茎的生理成熟。由此得出,花魔芋—湖北贝母一年两熟轮作栽培新模式可解决山区可耕作土地少、中药材野生种质资源湖北贝母过度开采等突出问题,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 刘二喜杨朝柱郑小江陈勇牟方贵赵青华降巧龙
- 关键词:花魔芋湖北贝母连作轮作栽培生理
- 鄂玉28
- 杜世凯刘必善王黎明许敏赵迎春李有程赵青华向发洪谢瑞礼王修文李洪胜郑兴权李希腾邹清梅刘传兵郭光耀
- 鄂玉28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于2006年2月28日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栽培技术要点是:1.宜作春播,适时早播,直播或育苗移栽。2.合理密植,等行或宽窄行种植。3.科学施肥,及时加强田间管理。4.综合...
- 关键词:
- 关键词:玉米
- 魔芋丛生芽诱导成苗及生根技术研究
- 采用不同激素配方的1-9号培养基,探索了由魔芋丛生芽诱导试管苗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MS+6-BA1.5mg/L+NAA0.5mg/L+IBA1.0mg/L和MS+NAA1.0mg/L+PP3331.0mg/L...
- 赵青华陈永波滕建勋杨朝柱降巧龙谢玲玲
- 文献传递
- 白及种子无菌繁殖微型种茎初探被引量:5
- 2013年
- 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ex A.Murray)Rchb.f.]种子无菌繁殖微型种茎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白及种子在KC+200 g/L马铃薯萌发培养基中发芽率最高,达到100%;在1/2 MS+0.2 mg/L NAA生根培养基中,白及各项指标最高,其中生根率为97%,最长根长为2.5 cm;在MS种茎培养基中白及的生长状态最好,平均每株产苗2.8个,最大叶长为3.8 cm,根数为6条/株。
- 谢玲玲赵青华
- 关键词:EX种子
- 魔芋叶片对光温的应激反应
- 2016年
- 魔芋属荫生植物,生长期内仅有一片大型复叶,是光合同化和感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部位.通过研究植株垂直和水平热量分布、叶片开展度、以及光照强度关系,结果表明:光照强度与叶片开展度呈显著的负相关(R2=0.429 6),叶片对外界温度的调节能力与品种及来源有关,来源于热带的品种调节能力明显的强于亚热带魔芋品种,叶片受到高温不可逆损伤后水平热量分布不均,损伤部位温度明显高于健康部位,因此,红外图像可用于监测魔芋植株健康状况.
- 赵青华覃宇刘二喜覃大吉杨朝柱
- 关键词:魔芋光照强度红外图像
- 玉米新品种鄂玉28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 2006年
- 鄂玉28(原试验代号T001)由恩施州农业科学院2002年组配而成。该杂交种属中晚熟玉米单交种,需≥10℃积温2760℃.d。表现为株型半紧凑、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和制种产量高等特点。清作适宜密度45000~54000株/hm2,套作密度37500~42000株/hm2。
- 杜世凯刘必善王黎明许敏向发洪郑兴权赵青华赵迎春李希腾刘传兵李求文
- 关键词:玉米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 基于trnL-trnF基因序列鉴别魔芋属核心种质资源
- 2025年
- 采用株芽魔芋(A.mueller)、甜魔芋(A.paeoniifolius‘Yellow’)、滇魔芋(A.yunnesis)、勐海魔芋(A.kachinensis)、攸乐魔芋(A.yuleon-sis)、梳毛魔芋(A.sinensis)、西盟(A.krausei)、A.asterostigmatus、白魔芋(A.albus)、花魔芋(A.konjac)、杂交魔芋等24个魔芋属植物作为鉴别的种内、种间植物。利用叶绿体基因trnL-trnF对样本DNA进行PCR扩增,采用双向测序,测序结果使用BioEdit进行校对,其序列在NCBI比对,最后利用MEGA 8.0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24种魔芋属的DNA扩增效率为100%,在NCBI的最高一致性在96.31%~100%,均属于魔芋属。表明trnL-trnF引物通用性好,特异性高,其引物可用于鉴别物种,分析其亲缘关系,为研究魔芋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提供参考。
- 王孟杨朝柱覃宇覃宇
- 关键词:魔芋TRNL-TRNF系统进化树
- 魔芋开放式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初探
- 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抑菌剂,以达到培养基不灭菌的目的。试验针对六种抑菌剂设计了不同条件的四组试验,结果表明抑菌剂H198在浓度为400倍、培养基pH值5.5时抑菌效果及分化状况最优,接种需在相对洁净的接种室进行,培养容器以...
- 赵青华陈永波杨朝柱谢玲玲降巧龙
- 关键词:魔芋种植组织培养技术抑菌剂
- 文献传递
- 16个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叶表皮细胞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被引量:1
- 2020年
-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天南星科魔芋属16个植物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测,并对13个多态性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个魔芋植物气孔均为平列行,由2个保卫细胞和副卫细胞构成,副卫细胞表面具条形纹饰.种间气孔指数、密度和大小存在差异,西盟魔芋气孔密度(159.15个/mm2)和气孔指数(19.05%)最高,弥勒魔芋气孔最大(79.67μm×16.64μm).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部分魔芋上表皮存在少量气孔,滇魔芋和西盟魔芋观察到相邻气孔.垂周壁式样具有平直、平直-弓形、弓形、浅波、深波5种类型,表皮细胞有多边形和不规则形2种形态,上表皮差异大,下表皮趋同,部分植物表皮具有条形纹饰.16个魔芋在组间连接距离17水平上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包括丽江花魔芋、A.asterostigmatus、勐海魔芋、东京魔芋、恩施花魔芋、鄂魔芋1号、白魔芋、弥勒魔芋、谢君魔芋、疣柄魔芋、珠芽魔芋11个种;类群Ⅱ包括甜魔芋和东亚魔芋2个种;类群Ⅲ仅攸乐魔芋1个种;类群IV仅西盟魔芋1个种.叶表皮微形态的这些差异对于魔芋植物的鉴定和分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赵青华杨朝柱杨朝柱覃宇胡永忠覃宇潘娅妮
- 关键词:魔芋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