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涛

作品数:145 被引量:1,956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9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9篇农业科学
  • 12篇天文地球
  • 8篇生物学
  • 7篇理学
  • 6篇经济管理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6篇污染
  • 29篇稀土
  • 17篇稀土元素
  • 15篇土壤
  • 15篇重金
  • 15篇重金属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7篇点源
  • 7篇点源污染
  • 7篇土地利用
  • 7篇面源
  • 7篇河流
  • 7篇非点源
  • 7篇非点源污染
  • 7篇
  • 6篇外源稀土
  • 6篇分异
  • 5篇水库
  • 5篇污染物

机构

  • 126篇中国科学院
  • 21篇北京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大...
  • 10篇安徽农业大学
  • 9篇南京大学
  • 7篇香港中文大学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5篇浙江农林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城市规划...
  • 2篇国家林业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爱尔兰国立大...

作者

  • 145篇梁涛
  • 29篇王凌青
  • 20篇李海涛
  • 18篇丁士明
  • 13篇陶澍
  • 13篇王立军
  • 11篇张倩
  • 11篇章申
  • 10篇张秀梅
  • 10篇张自立
  • 10篇孙琴
  • 8篇曹红英
  • 6篇林健枝
  • 5篇徐兴良
  • 5篇于兴修
  • 5篇阎欣
  • 5篇崇忠义
  • 4篇夏军
  • 4篇贾振邦
  • 4篇宋文冲

传媒

  • 9篇中国稀土学报
  • 7篇环境科学学报
  • 7篇环境科学
  • 6篇地理研究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稀土
  • 4篇生态学报
  • 4篇地理科学进展
  • 4篇应用基础与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湖泊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环境化学
  • 2篇环境科学进展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3篇2025
  • 6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8篇2006
1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土壤溶解性无机氮的提取方法选择被引量:14
2005年
用2M KCl溶液(5:1)、饱和CaSO4溶液(5:1)、0.01M CaCl2溶液(20:1,100:1) 和去离子水(20:1,100:1)4种提取液、6种提取方式,采用Auto-analyzerⅢColorimeter (Bran Luebbe),水杨酸-次氯酸盐法和Griess-Ilosvay法测定并对比了北京地区4种天然土样的溶解性氨氮和硝态氮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性硝态氮的测定结果不受提取液和水土比(小于100:1)的影响,而溶解性氨氮测定结果受影响较大。在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对于土壤中可向水体迁移的溶解性无机氮含量的测定,应根据来水水源特征和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浸提剂和水土比。
王红萍梁涛张秀梅夏军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土壤污染
有机配体对稀土元素在小麦体内积累和分异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采用营养液培养和添加外源混合稀土等方法,研究了有机配体柠檬酸、EDTA和DTPA对稀土元素在小麦的根和叶中积累与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有机配体对小麦根和叶中的稀土元素,尤其是轻稀土元素的积累有轻微的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升高则表现出显著的降低作用。有机配体对重稀土的作用比轻稀土强,使根和叶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曲线向重稀土相对亏缺的方向发展。3种配体对轻、重稀土分异的作用强度为:EDTA>DTPA>柠檬酸。通过VM INTEQ计算表明,在EDTA和DTPA作用下小麦叶中稀土元素的积累与轻、重稀土的分异主要由溶液中呈自由离子态稀土元素的含量和组成控制;柠檬酸作用下小麦叶中稀土元素的变化与自由离子态稀土的含量和组成关系较弱,推测REE-柠檬酸络合物可被小麦直接吸收并运转到小麦的叶中。
丁士明梁涛闫军才张自立孙琴
关键词:稀土元素分异有机配体生物积累
稀土元素在土壤、农作物及鱼体中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运用中子活化法(INAA)测定了中国各类土壤和植物体中稀土元素(REE)的含量、分布及赋存形态特征,观察了外源稀土在土壤、植物及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吸收累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土壤中REE总量的均值为176.8 mg/...
梁涛
关键词:稀土元素
文献传递
加速溶剂萃取-在线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污泥堆肥样品中三氯生和三氯卡班
2022年
污泥堆肥样品基质复杂,其中三氯生(TCS)和三氯卡班(TCC)的提取和净化过程操作烦琐、回收率低。通过对净化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在线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污泥堆肥样品中TCS和TCC的分析方法,并对上海某污水厂实际污泥堆肥样品中的TCS和TCC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TCS和TCC的检出限分别为0.003和0.0002μg/g,加标回收率为90.3%~9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8.5%(n=6)。该方法样品前处理时间短、回收率高、试剂使用量少,能够满足实际污泥堆肥样品中TCS和TCC的检测要求。
刘媛媛张倩梁涛郑国砥王凌青
关键词:污泥堆肥加速溶剂萃取样品前处理三氯生
陆地水体中溶解态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05年
主要介绍了陆地水体包括地表和地下水体中溶解态稀土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基本分布模式及其主要特征,并从源区稀土地球化学特征、水-岩相互作用、水化学作用等三方面对溶解态稀土元素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归纳,同时指出了当前稀土元素水体地球化学研究应注意的几个方向。
丁士明梁涛王立军张朝生孙琴
关键词:稀土元素溶解态
一种石油化工聚集区污染源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化工聚集区污染源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第一拱形板、第二拱形板和旋转盖,第一管体首端用于进风;第二管体可拆卸安装在第一管体的尾端;第三管体位于第二管体内,第三管体内安装有检...
王凌青戴丽君梁涛
基于物联网(IoT)和生命周期评价(LCA)的再生资源管理模式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对再生资源实现更为实时高效的管理,同时保证过程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讨论了基于IoT和LCA的再生资源管理模式,借助IoT技术的感知、收集数据、信息网络传输以及智能处理方面的优势,应用LCA方法对环境效应影响评估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将二者应用到再生资源管理领域,以实现对再生资源的高效智能管理;同时,兼顾各类再生资源的环境效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再生资源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以数据为契合点对二者的结合应用进行了探究。
杜经纬李海涛梁涛
关键词:LCAIOT再生资源
不同土地类型下重金属随暴雨径流迁移过程及速率对比被引量:37
2003年
选择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最具代表性的5种土地类型,利用野外人工降雨装置,研究了不同形态重金属(Cu,Cr,Pb,Zn)随暴雨径流水相及沉积物相的迁移过程,对比了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条件下重金属的迁移特征,并估算了流失速率.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桑林Cu、Zn和Pb随地表径流水相的迁移量最大,分别达0.21、0.45和0.15 mg·m-2·min-1;水田Cr迁移量最大,达0.06 mg·m-2·min-1;松林重金属迁移量都很小,而且重金属随地表径流水相的迁移主要是通过悬浮细颗粒态。地表径流沉积物相的重金属流失量远高于水相,水相迁移速率仅占沉积物相迁移率的0.1%~4.9%;从地表径流水相重金属迁移量占沉积物相迁移量的比例来看,Cu较高,Cr、Pb、Zn较低.
梁涛王浩张秀梅章申于兴修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暴雨径流人工降雨
外源稀土对土壤中稀土和重金属可交换态的影响被引量:18
2003年
通过土壤旱作和淹水 2种培养方式 ,研究了不同时期添加外源稀土对黄褐土中稀土和重金属Fe、Mn、Zn可交换态含量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稀土处理显著提高土壤中可交换态含量 ,其分配系数也随之增大 ,但绝大部分仍维持在 1 0 %以下 .淹水条件下交换态稀土的含量比旱作高 ,但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随稀土处理浓度的升高 ,交换态稀土组成逐渐向外源稀土成分靠近 ,并在 2 0 0mg·kg- 1以上达到相对稳定 .土壤中交换态Fe、Mn、Zn的含量随稀土处理浓度的升高呈线性升高 。
丁士明张自立梁涛孙琴查立新
关键词:稀土重金属交换态黄褐土
城市生态环境监测及管控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匡文慧香宝梁涛迟文峰陆灯盛刘越张弛杜国明王刚
面对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区域生态服务、流域环境以及城市人居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关键问题。快速有效地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监测与管控,是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及城市健康发展研究及规划实施的重要保障。该项目研究工作突破了城市不透水地表...
关键词:
关键词:环境监测系统环境污染评价环境污染防治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