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海镇

作品数:37 被引量:238H指数:10
供职机构:青海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 9篇天文地球
  • 6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2篇生态
  • 5篇遥感
  • 4篇生态安全
  • 4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地生态
  • 3篇土地生态安全
  • 3篇草地
  • 2篇地质
  • 2篇社区参与
  • 2篇生态安全评价
  • 2篇生态保护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旅游
  • 2篇盆地
  • 2篇主成分
  • 2篇主成分分析
  • 2篇龙羊峡库区
  • 2篇旅游
  • 2篇绿洲
  • 2篇牧户

机构

  • 26篇青海民族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6篇青海师范大学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青海省畜牧兽...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浙江海洋大学

作者

  • 37篇杨海镇
  • 11篇李惠梅
  • 11篇马海州
  • 10篇卓玛措
  • 9篇沙占江
  • 9篇杨永梅
  • 9篇高泽兵
  • 8篇曹广超
  • 7篇蒋贵彦
  • 6篇欧立业
  • 4篇黄华兵
  • 3篇张安录
  • 3篇李玲琴
  • 3篇王双
  • 2篇樊启顺
  • 2篇郭志林
  • 2篇高东林
  • 2篇周笃君
  • 2篇薛亮
  • 2篇邢晓雯

传媒

  • 5篇盐湖研究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农村实用技术
  • 2篇西部大开发(...
  • 2篇2013全国...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现代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工业建筑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西北人口
  • 1篇青海科技
  • 1篇地理科学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宁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
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问题,本文选取了西宁市的16个相关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得出西宁市城市土地利用不集约的现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西宁市城市土地利用不集约的原因并提出应加快经济发展,完善城市规划及相关的法...
高泽兵杨永梅杨海镇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经济建设
粮食安全视角下耕地“非粮化”现状及管控措施研究——以海西州乌兰县为例
2024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在粮食安全背景下,耕地“非粮化”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为全面诠释乌兰县耕地“非粮化”问题,本文基于地方统计公报对乌兰县“非粮化”现状、驱动因素、管控措施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得出,乌兰县“非粮化”比重偏高、主导类型明显、空间差异大,其驱动因素主要有粮经作物收益差值大、优质耕地少、当地特色产业突出等。针对其驱动因素提出了完善种粮惠民政策、推进耕地规划和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行分区管控等遏制耕地“非粮化”的管控措施,以期为乌兰县耕地“非粮化”问题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苏海珍杨海镇杨海镇
关键词: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管控措施
青南高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调控优化研究
卓玛措高泽兵李惠梅杨永梅杨海镇马维胜张建英蒋贵彦王双邢晓雯祁佳丽
项目利用“3S”技术、野外调研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景观生态学、地理学、土地管理及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理论,对青南高原土地适宜性和近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理清了青南高原土地生...
关键词: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空间管理与建筑艺术的融合探索
2023年
生态空间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融管理学、生态空间和建筑艺术为一体,要求设计者根据环境特征合理选择生态要素,并建立合理的管理和分类体系,将各项资源联系起来,实现生态化管理。将建筑艺术融入生态空间管理,是对生态空间管理的突破,需要设计师深入分析不同的建筑理念和生态景观设计方式。由李计忠编写,团结出版社出版的《生态景观与建筑艺术》,从环境学视角出发,系统介绍了地理环境、生态建筑等相关知识,分析了空间设计理念和定位,并结合实践案例向读者展示了中华地理环境学的奥秘,适合管理学、环境学爱好者和环境设计专业人士阅读。
张翔杨海镇
关键词:生态空间建筑理念生态要素生态化管理生态景观设计
基于决策树与监督、非监督分类方法相结合模型的遥感应用研究被引量:30
2005年
遥感影像解译中的决策树分类法一般是引入NDVI植被指数、亮度阈值法、DTM、空间结构、纹理、和其它一些地貌特征来实现地物类别的分离;而传统的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是直接基于像元的亮度值而进行的分类,两者各有优缺点。将两者在遥感影像解译中结合使用,建立统一的分类模型,并以皖东地区TM影像为例进行了分类实验,结果证明,采用该模型分类比单一的最大似然法分类精度提高了4.45%,Kappa指数提高了0.107,该模型能有效地提高影像分类的精度。
吴非权马海州沙占江曹广超杨海镇黄华兵樊启顺
关键词:遥感决策树非监督分类
绿洲发展的水资源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被引量:7
2004年
从绿洲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出发,建立了绿洲发展水资源的总供给模型、总需求模型以及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并以此来阐述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不同绿洲的发展状况以及同一条内陆河流域上、中、下游绿洲所存在的问题。
杨海镇马海州沙占江曹广超欧立业
关键词:绿洲水资源西北干旱地区
多尺度空间分层聚类算法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04年
利用遥感数据,综合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多尺度空间分层聚类的部分监督分类方法和主成分方法,分析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库区1987~1999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提取专题信息,不同要素采用不同方法;具体分类中,土地利用类型的一级类型耕地、水体及未利用土地类型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方法;对一级类型草地采用多尺度分层聚类算法的部分监督分类方法。结果表明,草地信息利用SSHC方法提取结果较好,与Bayes分类方法相比,精度提高4.2%,SSHC所获结果数据Kappa系数为0.84,Bayes所获结果数据Kappa系数为0.78。对某专题要素分类,此方法结果较优。
沙占江马海州李玲琴周笃君曹广超欧立业黄华兵杨海镇
关键词:遥感聚类算法共和盆地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德令哈市生态脆弱性评价被引量:2
2022年
对生态环境进行脆弱性评价是划定生态保护重要区的重要前提。地处柴达木腹地的德令哈市位置偏远,基础数据获取难度大,按照常规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通过改进评价模型,采用替代指标法进行评价。根据德令哈市的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基于地理信息空间分析,采用改进模型法,对完整性不高的基础数据进行数据替代,从而对德令哈市水土流失与土地沙化两种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德令哈市水土流失的极度脆弱区域面积为4905 km^(2),占区域总面积17.90%;土地沙化的极度脆弱区面积为4932 km^(2),占区域总面积18.00%。2)德令哈市的生态脆弱性较高,极度脆弱区面积为9032 km^(2),占区域总面积32.96%,集中分布在德令哈市的南部地区与柯鲁柯镇和怀头他拉镇的交界地区。该项研究可为德令哈市保护重要区的划定提供支撑。
陈圆杨海镇
关键词:GIS空间分析生态脆弱性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柴达木盆地荒漠绿洲景观格局定量分析被引量:16
2003年
以柴达木盆地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本图件,在GIS支持下编制了柴达木盆地土地利用景观图。在此基础上选取多种景观指数,即选取斑块大小、斑块数、聚集度、相似邻接百分比、景观优势度指数、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均度指数等主要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地分析柴达木盆地荒漠绿洲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景观的主要斑块类型为未利用土地和草地,二者面积之和占全区的95%左右;绿洲景观以耕地、园地、林地以及城镇工矿用地等形式镶嵌在景观中,它们由于受到绿洲内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分形指数大,破碎度高;园地、水域与沼泽、林地和耕地的分布均比较分散,与其它类型相互混杂分布,说明绿洲内部缺乏高度连接的景观,生态系统脆弱;总体上看,柴达木盆地的景观比较单调,多样性指数较小,破碎化程度较低,景观异质性不高。
欧立业马海州沙占江曹广超薛亮杨海镇
关键词:荒漠绿洲GIS景观指数柴达木盆地
青海省都兰县耕地非粮化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本文以研究青海省都兰县耕地“非粮化”现象的影响因素为目的,根据都兰县自然禀赋和区位等特点,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确定为自然地理、距离、政策,并进一步细分为9类影响因子,例如海拔、耕地与各种要素的距离。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不同因子对耕地“非粮化”现象的影响显著与否来判断各因子设立的合理程度。得出不同海拔、不同坡度、耕地面积的不同、是否位于基本农田以及高标准农田范围内,这些都会对耕地的“非粮化”产生较为明显影响的结论。
孙正辉杨海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