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剑波
- 作品数:9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灰霉病菌侵染垫生长在不同介质表面上的超微结构
- 2014年
- 果蔬等经济作物生产中的重要病害——灰霉病是由真菌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Fr)引起,灰霉病菌的侵染垫是病菌侵染植物所必需的,试验研究了侵染垫的侵入机制。结果表明,灰霉病菌的侵染垫能在再生纤维素膜(玻璃纸)上生长并能降解该膜,然后侵入其中,在聚乙烯膜上不能生长亦不降解该膜。侵染垫在再生纤维素膜上的生长方式和侵入过程同在植物细胞表面完全一致,可见,植物中的纤维素是诱导灰霉病菌侵染垫形成和生长的重要因素。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讨灰霉病菌的侵染机制提供了线索。
- 曹剑波张静张蕾陈千思秦利鸿李国庆
- 关键词:CINEREA玻璃纸超微结构
- 水稻主效抗病基因抗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细胞学机制研究
- 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是造成水稻产量损失严重的细菌性病害,水稻生产中对这两种病害的防治主要利用主效抗白叶枯病基因和主效抗细菌性条斑病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探讨水稻抗白叶枯...
- 曹剑波
- 关键词:水稻抗病基因细胞学机制分子机理
- 文献传递
- 青冈常绿阔叶林死地被层和土壤性质特征的研究被引量:23
- 1996年
- 1990年至今对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报道了死地被层现存量,死地被层(包括L、F、H三亚层)和土壤(包括A、E、B三层)中C和8种养分元素的分布,以及植物对养分元素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死地被层现存量为14.141t/hm2,其中H>F>L.死地被物中9种元素含量和贮量大小依次为C>N>Ca>Mn>K>Mg>P>Zn>Cu,而土壤中为C>N(K)>K(N)>Mg>Mn>Ca>P>Zn>Cu。与其它地区相比,本区土壤中Mn和N的含量较高而P和Ca较低.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层次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自表层至深层,C、N、Ca、Mn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而K、Mg的含量均在表层较低,并在深层有较高的含量;而P、Cu和Zn则以H与A层的含量为最高.植物对元素的累积特征因元素和层次(种类)而异。各元素中以Ca的富集系数最高,N次之,Cu和Zn最低;一般而言,藤本、草本和下木层植物对元素的累积程度比乔木层和亚乔木层要高。
- 于明坚陈启常李铭红史美中曹剑波
-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养分元素
- 悬铃木成熟球果及果毛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2
- 2008年
-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悬铃木成熟球果及果毛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悬铃木成熟球果外部由小坚果及其基部的果毛组成,内部为头状花序的花托。球形花托表面有一层网状结构,其上着生小坚果及部分果毛,内部为花托的木质部分。果毛分为长直毛和齿状分枝毛,表面光滑,每根果毛都由若干个节组成,每个节为中空管状结构,管的外径约33μm,内径约23μm。果毛基部为短节组成的扁平管,中部为长节组成的圆形管,端部为尖刀状或分枝状。
- 曹剑波秦利鸿吴华陈龙清
- 关键词:悬铃木扫描电子显微镜
- 枯草芽孢杆菌的透射电镜观察被引量:5
- 2008年
- 对枯草芽孢杆菌,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获得了枯草芽孢杆菌菌体的超微结构图像,同时寻找到适合散在菌体透射电镜制样的方法。
- 曹剑波秦利鸿
-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透射电镜超薄切片超微结构
-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感染猪主要脏器的超微结构变化被引量:5
- 2009年
- 对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HP-PRRSV)人工感染的成年猪脏器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肺部组织细胞病变最严重,部分毛细血管破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裂解,肺泡巨噬细胞线粒体嵴肿胀严重;脑部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和胶质细胞坏死;肾脏和淋巴结组织中均出现病毒的复制和线粒体嵴的肿胀。该结果为阐明HP-PRRSV的致病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 曹剑波李彬陈焕春肖少波
- 关键词:超微结构
- 灰霉病菌侵染垫侵染油菜叶片的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4
- 2013年
- 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灰霉病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侵染垫侵入油菜叶片的过程。观察结果发现:灰霉病菌顶端菌丝聚集通过形成侵染垫,侵染垫分泌胶状物质降解表皮细胞的细胞壁,菌丝通过破损的表皮细胞进入叶片并在叶肉细胞间及细胞内生长;侵入的菌丝进一步降解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并在叶肉组织中生长繁殖,造成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凝聚、细胞器破裂等细胞坏死症状。研究结果表明:灰霉病菌侵染垫通过降解植物细胞壁侵染植物,并且在植物组织内生长过程中也会降解细胞壁,细胞壁的降解在灰霉病菌侵染和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曹剑波张静张蕾陈千思秦利鸿李国庆
- 关键词:灰霉病菌菌丝超微结构细胞壁降解
-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花粉败育过程中Ca^(2+)-ATPase的变化被引量:1
- 2008年
- 运用电镜细胞化学技术(铅盐沉淀法),对长日照条件下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和可育株系58N花药发育的不同时期进行了Ca2+-ATPase定位研究。结果表明,Ca2+-ATPase颗粒在可育与不育水稻的花药壁、花粉及药隔中的出现时间和数量具有明显差异。可育花药在花粉母细胞时期,药壁细胞内出现Ca2+-ATPase颗粒,至单核花粉后期,解体的绒毡层细胞和乌氏体表面分布大量的Ca2+-ATPase颗粒;与可育材料相比,不育花药在花粉发育的同时期,Ca2+-ATPase颗粒在药壁各层细胞内不仅出现的时间滞后,且分布的数量较少,到二核花粉时期(花粉已畸形空瘪),药壁表皮细胞的液泡膜上、绒毡层细胞质中及乌氏体表面才出现明显的Ca2+-ATPase颗粒。可育花粉单核早期,花粉细胞内线粒体膜上有少量的Ca2+-ATPase分布;单核花粉中期,花粉外壁上有少量的Ca2+-ATPase分布;到单核花粉后期,Ca2+-ATPase颗粒大量分布在花粉外壁、内壁及细胞质膜和细胞核中。而不育花粉在单核花粉发育中都未见Ca2+-ATPase的分布,到花粉败育空瘪时才出现明显的Ca2+-ATPase颗粒,但数量较可育花粉同期同部位少。可育花药药隔细胞中Ca2+-ATPase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就有分布,而不育花药到单核花粉早期药隔中才有少量的Ca2+-ATPase分布。由此推测,水稻不育系在其花粉发育中,由于细胞壁和质膜上Ca2+-ATPase颗粒出现时间滞后和数量减少影响到细胞膜钙泵将Ca2+由胞质向胞外转运的功能,致使胞质内Ca2+过多积累,导致花粉败育。
- 史银连邓芳曹剑波姚家玲
- 关键词:花药发育CA^2+-ATPASE
- 微生物样品在扫描电镜观察中的特殊制备方法被引量:17
- 2008年
- 常规方法制备微生物的扫描电镜样品时,由于微生物体积微小,所以制样过程非常困难。本文以芽孢杆菌和灰霉分生孢子为样品,采用新的制样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此制样方法是一种可靠、简便、快速的好方法。
- 秦利鸿曹剑波
- 关键词:扫描电镜芽孢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