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鸿宇
- 作品数:11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复方甘草酸苷在猪肝细胞悬浮培养中的应用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体外悬浮培养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位胶原酶循环肝灌注法分离猪肝细胞,将分离所得猪肝细胞分为2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培养基中含有800ug/mL的复方甘草酸苷,对照组为普通培养组,悬浮培养1周,观察形态和功能的变化。结果2组肝细胞培养12h后均形成多细胞球样聚集体,复方甘草酸酐培养组肝细胞成团更为明显;复方甘草酸苷培养组上清液ALB在培养后24h、3d、5d高于单纯肝细胞培养组(P<0.05),在培养24h后,与培养后12h相比,复方甘草酸苷组ALB开始升高,普通培养组ALB开始降低,其后2组都开始升高,至7d时下降(P<0.05);2组肝细胞培养上清液BUN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肝细胞上清液中ALT含量逐渐下降,第3~7天复方甘草酸苷培养组组ALT含量低于单纯肝细胞培养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体外悬浮培养的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 蔡鸿宇张素青邵冰峰周益龙张一心
-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肝细胞培养生物人工肝
- 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培养的猪肝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再生的影响被引量:7
- 2007年
- 我们将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猪肝细胞移植到急性肝衰竭(ALF)大鼠腹腔内,观察移植后血浆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受体肝脏病理改变,探讨其对ALF大鼠肝再生的影响。
- 陈钟官伟军汤飞蔡鸿宇祝文彩
- 关键词: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急性肝衰竭肝细胞移植肝再生
- 肝细胞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
- 2007年
- 学术背景:肝细胞移植有望成为治疗急慢性肝衰竭及肝脏相关遗传性疾病的一种新方法。近年来肝细胞移植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免疫排斥反应仍是制约该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目的:综合分析肝细胞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检索策略:由两位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www.cnki.net)及Medline(www.pumed.com)1998-01/2007-06有关肝细胞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文献,中文检索词"肝细胞,移植,排斥";英文检索词"hepatocyte,transplan tation,rejection"。初检得到281篇文献,包括中文109篇,英文172篇。排除研究目的与肝细胞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无关者72篇,内容重复性的文献41篇,保留168篇中英文文献进一步分析。其中动物实验和细胞学实验103篇,综述类文献28篇,临床研究37篇。按纳入标准筛选,共37篇文献满足全部纳入标准。凡同种或异种肝细胞培养、移植及生物人工肝研究中与免疫排斥反应相关的文献均纳入文献综述范围,与此无关者均排除。不采用未发表的文献。文献评价:所有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资料综合:肝细胞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影响肝细胞移植效果的重要因素。随着细胞生物学、移植免疫学的发展,肝细胞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将会进一步得到阐明。各种抑制免疫排斥的手段,尤其基因工程技术、纳米材料的应用有可能在肝细胞移植后抗原的识别、活化和发生效应的环节中以及抑制移植细胞的凋亡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结论:肝细胞移植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其具体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阐明。现阶段采取的抑制肝细胞移植后免疫排斥的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更有效的方法有待于继续探索。
- 蔡鸿宇陈钟
- 关键词:细胞移植移植物排斥
- 术前白蛋白-胆红素分级对行根治性肝切除治疗的肝癌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白蛋白-胆红素(albumin⁃bilirubin,ALBI)分级在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回归性分析2015年01月至2018年12月间于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126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前1周内的血清白蛋白与胆红素水平。根据白蛋白-胆红素分级,将病人分为ALBI 1级(n=69)和ALBI 2~3级(n=57)。比较各项临床病理参数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以明确白蛋白-胆红素分级与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ALBI 1级与ALBI 2~3级患者的总体生存,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此外,通过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LR向前法)确定白蛋白-胆红素分级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独立预后价值。结果术前高白蛋白-胆红素分级(ALBI 2~3级)与肿瘤大小(χ^(2)=7.092,P=0.008)、TNM分期(χ^(2)=11.838,P<0.001)、肝癌BCLC临床分期(χ^(2)=6.925,P=0.031)、血管侵犯(χ^(2)=5.155,P=0.023)及PNI(χ^(2)=14.814,P<0.001)显著相关。生存曲线表明高白蛋白-胆红素分级是肝细胞癌患者预后不佳的标志,ALBI 1级与ALBI 2~3级患者的3年总体OS分别为46.1%与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738,P<0.001)。亚组分析进一步展示白蛋白-胆红素分级可以较好地区分不同TNM分期(I~II期,3年OS:85.5%vs 33.3%,χ^(2)=6.080,P=0.014;III期,20.8%vs 12.3%,χ^(2)=5.929,P=0.015)或BCLC分期(A-B期,3年OS:55.0%vs 4.3%,χ^(2)=15.745,P<0.001;C期,23.5%vs 0%,χ^(2)=5.511,P=0.019)患者的预后结局。另外,多因素COX分析的结果揭示肿瘤直径≥5 cm(风险比HR:2.500,95%置信区间:1.109~5.635,P=0.027)、TNM III期(风险比HR:3.989,95%置信区间:1.865~8.534,P<0.001)、术前血清AFP≥400 ng/mL(风险比HR:1.779,95%置信区间:1.117~2.835,P=0.015)及ALBI 2~3级(风险比HR:2.129,95%置信区间:1.305~3.471,P=0.002)是肝细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白蛋白-胆红素分级有助于区分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治�
- 陈石蔡鸿宇殷燮灵马春阳
- 关键词:预后
- 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对大鼠腹腔内异种移植猪肝细胞bcl-2、bax、Fas和p5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PLA-O-CMC)纳米粒子对腹腔内异种移植猪肝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Fas和p53表达的影响。
- 陈钟汤飞蔡鸿宇官伟军
- 关键词: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蛋白BCL-2P53表达猪肝细胞异种移植腹腔内
- HBV相关性肝癌肝切除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及GPR和FIB的预测价值
- 2022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肝癌肝切除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及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platelet ratio,GPR)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及分组。所有患者进行术前血清GPR和FIB检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组情况,比较两组术前GPR、FIB水平。分析GPR、FIB及联合检测对预后的预测能力。对HBV相关性肝癌肝切除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20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没有失访者出现。120例患者术后有69例(57.50%)患者出现预后不良,包括49例复发、9例转移(淋巴结转移4例,肝内转移3例,肺转移2例),死亡11例,纳入预后不良组;51例(42.50%)未出现复发、转移或死亡,纳入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术前GPR、FIB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PR、FIB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AUC明显高于单独预测(P<0.05);且GPR、FIB预测患者预后的截断值分别为0.39、4.32 g/L。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有血管侵犯、术前GPR≥0.39、术前FIB≥4.32 g/L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有血管侵犯、术前GPR≥0.39和FIB水平≥4.32 g/L是HBV相关性肝癌肝切除术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管侵犯、术前GPR≥0.39和FIB水平≥4.32 g/L是HBV相关性肝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前GPR和FIB联合检测对于HBV相关性肝癌肝切除术后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陈石蔡鸿宇马春阳殷燮灵吴宏飞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肝切除术预后影响因素
- 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猪肝细胞大鼠腹腔内移植后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
- 2008年
- 目的探讨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猪肝细胞大鼠腹腔内移植后移植肝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Fas表达的变化。方法原位胶原酶循环肝灌注法分离猪肝细胞。D-氨基半乳糖腹腔内注射制作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随机分为2组,48 h后分别将5 mLⅠ型胶原凝胶包埋的PLA-O-CMC纳米粒子黏附培养24 h的猪肝细胞(A组),5 mLⅠ型胶原凝胶固定培养24 h的猪肝细胞(B组)移植至急性肝衰竭大鼠腹腔内。移植量均为5.0×107个肝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后3 d内移植肝细胞Bcl-2,Bax和Fas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后1,2,3 d,A组Bcl-2阳性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B组(P<0.05),Bax和Fas阳性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PLA-O-CMC纳米粒子能上调移植猪肝细胞的抗凋亡蛋白的水平和下调凋亡蛋白的水平,具有良好的抗凋亡作用。
- 陈钟汤飞蔡鸿宇官伟军
- 关键词:异种肝细胞移植肝功能衰竭
- 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对大鼠腹腔内猪肝细胞异种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背景:课题组前期实验用I型胶原包埋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黏附培养的猪肝细胞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目的:进一步观察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在猪肝细胞腹腔内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过程中对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5/2006-05在南通大学肝胆外科研究所和神经再生实验室完成。材料:原位胶原酶循环肝灌注法分离猪肝细胞;SD大鼠64只D-氨基半乳糖腹腔内注射制作急性肝衰竭模型。方法:64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不干预;纳米胶原肝细胞组将Ⅰ型胶原凝胶包埋的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黏附培养24h的猪肝细胞植入大鼠腹腔内,并用大网膜适当包裹;胶原肝细胞组将Ⅰ型胶原凝胶固定培养24h的猪肝细胞植入大鼠腹腔内;单纯肝细胞组将振荡培养24h的猪肝细胞悬液直视下注入大鼠的小网膜囊内。移植在造模48h后进行,移植细胞量均为5.0×107个肝细胞。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1,2,3,5,7d取大鼠血清检测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IgG、IgM浓度,以模型组数据为移植前指标;移植后1,3,7d取腹腔移植物光镜下观察移植肝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移植后7d内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各组血清IgG水平在移植后逐渐升高,第3天达到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移植后2,3d,纳米胶原肝细胞组血清IgG质量浓度低于其他2组(P<0.05),至移植后7d,纳米胶原肝细胞组血清IgG水平高于单纯肝细胞组(P<0.05)。各组血清IgM质量浓度在移植后第1,2天明显低于移植前(P<0.05),移植后第3~7天逐渐升高,其中纳米胶原肝细胞组IgM质量浓度高于其他2组(P<0.05)。移植后第3天胶原肝细胞组移植肝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单纯肝细胞组则几乎找不到存活的肝细胞,而纳米胶原肝细胞组移植后第7天仍能找到存活�
- 陈钟蔡鸿宇汤飞官伟军
- 关键词:免疫排斥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
-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中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计数与淋巴细胞(lymphocyte,LYM)计数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在预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postoperative liver insufficiency,PL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的20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将出现PLI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PLI者纳入对照组,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前NEU计数、NLR和吲哚菁绿清除试验15 min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clearance test 15-minute retention rate,ICG-R15),分析NLR在预测PLI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前NEU计数、NLR及ICG-R1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NEU、NLR及ICG-R15均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发生PLI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LR、ICG-R15及两者联合的AUC分别为0.701、0.603及0.622,其中NLR的AUC最大。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外周血NEU计数、NLR及ICG-R15均为PLI发生的影响因素,其中NLR可有效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PLI的发生,与NLR联合能提高ICG-R15对PLI的预测价值。
- 马春阳陈冰燕蔡鸿宇周元陈红健张素青邵冰峰周益龙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外周血
-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11例诊治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acute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AME)是临床较为少见的腹部急症,该病早期诊断困难,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临床误诊率高,如延误诊治常引起缺血性肠坏死.死亡率高达70%-100%。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高脂饮食等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本病发病渐趋增多嘲。本文就我院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的11例AME病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治进行讨论。
- 常仁安陈钟李志峰蔡鸿宇汤飞陈玉泉
- 关键词:肠系膜动脉栓塞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