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玲

作品数:390 被引量:1,464H指数:1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3篇期刊文章
  • 62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9篇医药卫生
  • 5篇化学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5篇儿童
  • 105篇用药
  • 90篇药物
  • 47篇儿科
  • 45篇药品
  • 37篇患儿
  • 34篇药学
  • 34篇儿童用药
  • 31篇药师
  • 26篇临床药
  • 25篇临床药师
  • 24篇合理用药
  • 21篇菌药
  • 21篇抗菌
  • 21篇抗菌药
  • 21篇抗菌药物
  • 18篇处方
  • 14篇制剂
  • 14篇吸入
  • 11篇药学监护

机构

  • 388篇首都医科大学...
  • 33篇北京大学
  • 17篇山西省儿童医...
  • 1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1篇郑州大学
  • 10篇北京中医药大...
  • 10篇北京大学第一...
  • 10篇重庆医科大学
  • 10篇湖南省儿童医...
  • 10篇首都儿科研究...
  • 9篇天津市儿童医...
  • 8篇江西省儿童医...
  • 7篇北京大学第三...
  • 7篇北京医院
  • 7篇北京协和医院
  • 6篇复旦大学
  • 6篇军事医学科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389篇王晓玲
  • 37篇张艳菊
  • 30篇胡利华
  • 24篇李英
  • 23篇史强
  • 21篇贾露露
  • 21篇郭春彦
  • 20篇赵一鸣
  • 20篇赵立波
  • 20篇刘小会
  • 17篇张萌
  • 14篇刘莹
  • 13篇傅征然
  • 13篇赵志刚
  • 13篇赵瑞玲
  • 12篇向莉
  • 12篇许丽
  • 11篇谢晓慧
  • 11篇成晓玲
  • 9篇徐保平

传媒

  • 51篇儿科药学杂志
  • 21篇中国药房
  • 15篇中国医院用药...
  • 15篇临床药物治疗...
  • 14篇世界临床药物
  • 14篇第二十九届全...
  • 13篇中国医院药学...
  • 12篇中国临床药理...
  • 12篇中国药学杂志
  • 10篇药物不良反应...
  • 9篇实用药物与临...
  • 7篇中华实用儿科...
  • 6篇中国现代应用...
  • 6篇医药导报
  • 6篇中国实用儿科...
  • 6篇中国新药杂志
  • 5篇中国药事
  • 5篇北京中医
  • 5篇中南药学
  • 5篇中国药物评价

年份

  • 1篇2024
  • 44篇2023
  • 39篇2022
  • 50篇2021
  • 27篇2020
  • 30篇2019
  • 41篇2018
  • 20篇2017
  • 26篇2016
  • 16篇2015
  • 5篇2014
  • 13篇2013
  • 14篇2012
  • 9篇2011
  • 18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3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GD2单抗不良事件风险信号挖掘
2023年
目的了解达妥昔单抗、达妥昔单抗β和那西妥单抗3种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D2)单克隆抗体(单抗)的不良事件(AE)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2015年至2023年第2季度以达妥昔单抗、达妥昔单抗β和那西妥单抗为首要怀疑和次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根据《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5.0版中的首选术语(PT)和系统器官分类(SOC)对AE进行标准化和分类,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信息成分(IC)法进行AE风险信号挖掘。对3种GD2单抗的AE报告信息和AE风险信号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以3种GD2单抗为首要怀疑和次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630例,包括达妥昔单抗465例、达妥昔单抗β61例和那西妥单抗104例,涉及PT为341、24和125种,分别映射在19、2和12个SOC中。3种GD2单抗相关AE中,均有出现死亡、威胁生命、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不良结局的患者。采用ROR法和IC法进行信号挖掘,共检测出AE风险信号142、3和30个,其中未在相应药品说明书中记录的分别为73、0和6个。报告数居首位的PT,达妥昔单抗和达妥昔单抗β均为发热,那西妥单抗为低血压和疼痛;信号强度居首位的PT,达妥昔单抗、达妥昔单抗β和那西妥单抗分别为穿刺部位脓肿、器械相关的菌血症和喘鸣。3种药物重叠的AE风险信号为发热和疼痛,达妥昔单抗发热信号强度最强,那西妥单抗疼痛信号强度最强。在AE报告数前30位的PT中,那西妥单抗在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的AE风险信号明显多于达妥昔单抗。那西妥单抗AE风险信号中,不同于达妥昔单抗且未在说明书中记录的PT为呼吸异常、发绀和代谢性酸中毒。结论发热、疼痛和低血压为3种GD2单抗常见AE。那西妥单抗引起疼痛明显,呼吸异常、发绀和代谢性酸中毒为该药独有且�
邵苗苗孙熙木周涵李英孙一鑫杨长青王晓玲赵文
关键词:单克隆药物毒性
儿科呼吸系统药物临床综合评价的方法学建议被引量:6
2020年
儿科临床呼吸系统用药存在诸多问题,亟需开展临床综合评价,明确最适宜的治疗药物或药物治疗方案,同时为政府在药品遴选等决策方面提供数据依据。儿科呼吸系统药物临床综合评价的方法学建议包括以下5个部分内容:(1)主题遴选;(2)评价维度;(3)评价方法与数据来源;(4)评价结果报告;(5)结果评审与转化。未来可探索建立儿科呼吸系统药物临床综合评价指南,推动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儿科呼吸系统药物临床综合评价。
王晓玲
关键词:儿科呼吸系统药物综合评价评价维度
中国东部某省儿童基本药物可获得性、价格及可负担性调查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分析儿童用药政策实施以来儿童基本药物可获得性、价格及可负担性的现状,为后续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利用中国东部某省基本药物采购平台数据库中2012、2016年数据,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健康行动组织(HAI)推荐的标准药物调查方法,对49种儿童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价格及可负担性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儿童基本药物可获得性、价格及可负担性整体较好。(1)可获得性方面,2016年较2012年总体出现下降;且2016年、2012年三级医疗机构均高于二级医疗机构和一级医疗机构;仿制药高于原研药。(2)价格方面,2016年较2012年8种原研药价格下降;26种仿制药价格下降,16种仿制药价格上升。(3)可负担性方面,2016年较2012年总体可负担性提高;仿制药总体可负担性优于原研药。结论:(1)三级医疗机构总体可获得性高于一、二级医疗机构。低年龄段儿童基本药物可获得性较差,缺少适宜品种、剂型和规格的药品。(2)儿童基本药物原研药的价格高于国际参考价格,仿制药的价格相对较低。(3)儿童基本药物可负担性较好,2016年较2012年总体可负担性提高,仿制药总体可负担性优于原研药。
魏国旭王晓玲李歆李立英陈敬史录文
关键词:儿童用药基本药物可获得性
抗菌药物管理项目对减少新生儿肺炎抗菌药物使用的质量改进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背景抗菌药物是NICU频繁使用的药物类别。抗菌药物管理项目(ASP)能促进NICU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化。目的 探讨实施ASP减少新生儿肺炎的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设计质量改进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新生儿肺炎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ASP时点前后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由主治医师基于抗菌谱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治疗,特殊病原或药物经感染科医师会诊后使用;干预组以MDT-ASP团队实施NICU特色的ASP,MDT-ASP团队包括新生儿科医师、临床药师、感染科医师、微生物室检验科医师和放射科医师等,进行定期查房、用药评估和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干预组样本量与对照组满足1∶1时截止纳入。主要结局指标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比例。结果 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回顾性纳入对照组229例,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0日前瞻性纳入干预组229例。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和母亲基本信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干预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比例分别为24.5%(56/229)和7.0%(16/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67,P<0.001)。对照组较干预组,抗菌药物治疗天数由12(3~60)d缩短至8(0~35)d(P<0.001),住院时间由10(7~33)d缩短至9(5~46)d(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抗菌药物使用后出现NEC以及在院死亡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SP可减少新生儿肺炎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暴露。
孟瑶丁翊君王晓玲齐宇洁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在儿童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系统评价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在儿童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有关数据库,纳入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间截至2018年9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5项RCT纳入分析,包括1 190例患儿,试验组598例,对照组592例。试验组患者使用的药物包括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对照组患者使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药物在儿童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治疗的整体有效性存在统计学差异[76. 95%(454/590)比72. 09%(421/584),OR=1. 45,95%CI:1. 10~1. 90,P=0. 008]。亚组分析显示,卡泊芬净[68. 07%(81/119)比61. 04%(47/77),OR=2. 07,95%CI:1. 04~4. 13,P=0. 04]和米卡芬净[79. 19%(373/471)比73. 77%(374/507),OR=1. 35,95%CI:1. 01~1. 82,P=0. 05]在整体有效性上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在经验治疗亚组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整体有效性存在显著性差异[77. 04%(406/527)比72. 41%(378/522),OR=1. 45,95%CI:1. 08~1. 94,P=0. 01]。安全性结局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儿童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治疗后因ADR停药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2. 34%(4/171)比9. 49%(13/137),OR=0. 24,95%CI:0. 08~0. 73,P=0. 01]。亚组分析显示,卡泊芬净在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上与对照组存在有效性差异[31. 93%(38/119)比38. 55%(32/83),OR=0. 45,95%CI:0. 21~0. 94,P=0. 03]。结论根据目前相关研究,棘白菌素类在儿童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优于氟康唑和/或两性霉素B。
田超史强王晓玲
关键词:儿童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多次全身化疗的远期安全性药学监护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儿多次全身化疗的药学实践,探讨儿童化疗远期安全性的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提供咨询意见和药学信息支持,梳理多次全身化疗的远期毒性,并进行全程药学监护。结果患儿顺利完成本次化疗,并接受建议前往寻求外科干预。结论多次全身化疗相关远期毒性可显著影响RB患儿生活质量,临床药师应加以关注和监护。
李英黄琳王晓玲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化疗远期安全性药学监护
洁童阴洗液薄层色谱鉴别
洁童阴洗液是北京儿童医院自制的中药外用洗剂。由苦参、黄柏、蛇床子、白鲜皮、百部等八味中药组成,具有清利湿热、杀虫止痒的功效。临床上用于幼女阴道炎、外阴炎、外阴湿疹、外阴瘙痒等疾患,疗效良好。为保证临床疗效和该制剂的质量,...
王彦青王晓玲刘慧丽
文献传递
儿童肺炎治疗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2009年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肺炎患者治疗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查阅2008年10-12月出院的肺炎患儿病例资料209份,对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使用频度、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9例肺炎患儿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单用占31.6%,二联用药占64.6%,三联用药占3.8%。使用频度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行病原学检查171例,占81.8%。结论:我院肺炎治疗中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某些问题需要改进。
胡利华王晓玲卢燕
关键词:抗菌药物儿童肺炎
PDCA循环方法在肾内科医嘱差错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肾内科医嘱差错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按照PDCA循环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对肾内科病区医嘱时间进行测算,同时对医嘱差错进行基线扫描,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改进措施、检查和落实。结果医师医嘱时间全部在9∶30之前完成。临床药师干预前1个月与PDCA闭环后1个月医嘱的差错分别为56、29例次。医嘱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新进人员缺少培训和专业知识不足。结论临床药师加入医嘱审核流程,在医嘱审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降低用药错误风险,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赵一鸣王晓玲陈植张佳丽魏京海刘小荣
关键词:PDCA循环医嘱临床药师
草铵膦急性中毒患儿的救治及药学监护被引量:4
2018年
草铵膦是目前农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除草剂,其作用靶点是谷氨酰胺合成酶(GS)。草铵膦不仅抑制植物体内GS致其死亡,同样可对动物体内的GS不可逆抑制并破坏其后GS相关过程,对其氮代谢造成影响,但人类服用草铵膦后的中毒解救目前在国内未见文献报道。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草铵膦中毒患儿的治疗过程,药师作为治疗团队中的一员,协助医师救治患儿并进行药学监护。
杨梅王晓玲钱素云
关键词:草铵膦临床药师药学监护
共3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