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华 作品数:30 被引量:53 H指数:3 供职机构: 贵州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机械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金属学及工艺 电气工程 更多>>
高速储能飞轮转子的过盈配合分析 被引量:3 2012年 飞轮转子轮缘与轮毂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可保证飞轮在高速旋转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基于ANSYS workbench软件对飞轮轮缘与轮毂的过盈配合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在不同过盈量及不同转速下应力和离心力对飞轮转子配合性能的影响。为飞轮转子的过盈量的选取和结构设计提供一种有效、可靠的分析方法和计算依据。 张秀华关键词:轮缘 轮毂 一种大承载轴向混合磁轴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承载轴向混合磁轴承,包括转子(8),转子(8)上设有磁轴承定子(6),磁轴承定子(6)内设有定子腔(1),定子腔(1)内设有树脂(3),树脂(3)内侧包围电磁绕组线圈(2),树脂(3)外侧设有导磁环(5... 张秀华 何林 李光喜文献传递 讨论影响乳化蜡稳定性的因素 被引量:2 2010年 介绍了乳化蜡类型、讨论了影响乳化蜡稳定性的几个因素:乳化剂的选择及用量、乳化剂添加方法、乳化温度、搅拌速度及溶剂的影响等。 唐安江 张秀华 高珊珊 李喆关键词:石蜡 乳化蜡 乳化剂 提高高储能飞轮金属轮毂动力学稳定性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高储能飞轮金属轮毂动力学稳定性的方法及装置,通过改变高储能飞轮的金属轮毂的几何尺寸,使金属轮毂的固有频率改变,从而避免金属轮毂的固有频率与其工作频率相同而产生共振;并使轮毂在转动过程中产生一个偏转力矩... 王琬 何林 杨立 张秀华 李光喜 黄勤 赵雪峰 冯志国文献传递 25 kWh/100 kW储能飞轮轴向磁轴承设计与分析 2018年 储能飞轮支承系统性能的稳定性是转子系统高速正常运行的前提。磁轴承作为支承系统的核心部件,其结构设计是系统稳定性的根本。针对25 k Wh/100 k W储能飞轮系统的特点,进行磁轴承设计时,用横截面为梯形的永磁环取代传统的矩形永磁环,得到一种新型的永磁磁轴承结构。采用磁路分析及有限元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对该磁轴承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两种结构的磁轴承性能做了对比,结果表明该磁轴承的电磁磁路在工作气隙之外基本不经过永磁环本身,不产生附加径向力;该磁轴承具有效率高,电磁线圈损耗小,励磁线圈电流低,发热小,便于控制等特点,适用于大型储能飞轮支承系统。 张秀华 白强 姚宏 姚宏 溥江关键词:储能飞轮 磁轴承 支承系统 有限元 基于装载机动力传动系统的特性分析及数学模型 2012年 分析和研究工程车辆自动换挡控制系统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动力系统、传动系统的数学模型。装载机具有作业工况复杂、多变等不定的动态特性,建立其动力系统、传动系统的数学模型,不仅可以合理地进行研究及仿真试验,而且还可以为定性分析研究换挡控制系统提供必备的理论基础。 张秀华关键词:装载机 数学模型 仿真 基于微课的《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2 2019年 基于《工业机器人》课程课堂教学现状,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出现的具体问题。基于微课的形式和特点,将微课这种教学新模式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提出了微课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和特点,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张秀华 张秀华 姚宏 姚宏 唐正强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装载机自动换挡系统的模糊控制及其仿真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文章以提高装载机的传动效率为研究目的,通过自动改变变速器的挡位来控制液力变矩器在高效区工作。工程车辆的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效率一般应大于0.75,如果低于该值,就需要换挡。由此可以设计一套基于模糊控制的自动换挡系统,它能够根据外界载荷的变化及时变换变速器挡位,以保证液力变矩器在传动效率跌出低效区时,通过自动换挡重新回到高效区,从而提高传动效率。 张秀华 宗玉明关键词:装载机 液力变矩器 模糊控制 高速储能飞轮转子的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2 2012年 高速飞轮储能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机械能量存储系统。飞轮转子是该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部件。对以最大储能密度为目标的高速储能飞轮转子进行了理论的分析和设计。从而为飞轮转子的理论设计提供一种方法和依据。 张秀华 李光喜 王琬关键词:飞轮储能 飞轮转子 基于矩阵方程的齿轮点蚀发生与扩展模拟 被引量:1 2021年 齿轮点蚀是一种常见的齿轮故障,已有研究都把点蚀模拟为固定形状进行计算,不能泛化为全部形状。为此,针对齿轮齿面点蚀发生的原因与扩展速率,基于矩阵方程建立了椭圆形、任意形状、节线附近正态分布多点蚀坑三种不同形状点蚀发生与扩展模型。采用改进势能法计算点蚀齿轮时变啮合刚度(time-varying mesh stiffness,TVMS)。通过MATLAB仿真得出不同点蚀形状TVMS变化曲线,并与已有文献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点蚀的扩展,TVMS逐渐降低,点蚀位置越深、面积越大、中心越靠近单齿啮合区中部,TVMS降低越多。 溥江 赵鑫 张秀华关键词:时变啮合刚度 矩阵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