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清波

作品数:100 被引量:962H指数:16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医学发展基金重点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4篇肝炎
  • 31篇乙型
  • 28篇乙型肝炎
  • 27篇慢性
  • 21篇病毒
  • 17篇慢性乙型
  • 16篇慢性乙型肝炎
  • 12篇干扰素
  • 10篇毒性肝炎
  • 10篇纤维化
  • 10篇丙型
  • 10篇丙型肝炎
  • 10篇病毒性
  • 10篇病毒性肝炎
  • 8篇治疗慢性乙型...
  • 8篇细胞
  • 8篇疗效
  • 8篇米夫
  • 8篇拉米夫定
  • 8篇肝炎患者

机构

  • 55篇复旦大学
  • 22篇上海医科大学...
  • 15篇江苏省人民医...
  • 14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上海医科大学...
  • 6篇上海市传染病...
  • 5篇北京大学第一...
  • 5篇北京地坛医院
  • 4篇上海市第一人...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上海市闸北区...
  • 3篇上海市普陀区...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99篇张清波
  • 49篇邬祥惠
  • 27篇尹有宽
  • 20篇张继明
  • 14篇卢清
  • 14篇翁心华
  • 11篇章婉琴
  • 10篇胡德昌
  • 10篇周霞秋
  • 6篇巫善明
  • 5篇王勤环
  • 5篇成扬
  • 5篇万谟彬
  • 5篇徐道振
  • 4篇曾民德
  • 4篇范竹萍
  • 4篇张玲霞
  • 4篇黄玉仙
  • 3篇朱金水
  • 3篇蔡雄

传媒

  • 17篇肝脏
  • 10篇中华传染病杂...
  • 5篇中华肝脏病杂...
  • 4篇中华放射学杂...
  • 4篇上海医学
  • 4篇第五次全国病...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胃肠病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中国抗感染化...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0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8篇2002
  • 16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家系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与HLA-Ⅱ类等位基因的关系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家系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特征及与HLA-II类分子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和产物测序检测HBV前C区1896位及BCP区1762/1764位变异,分析家系内慢性HBV感染者121例(实验组)病毒变异特征及与非家系慢性乙肝患者83例(对照组)病毒变异频率差异;用PCR/SSP对家系内慢性HBV感染者的HLA-DQA1和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测定;分析HLA-II类分子基因多态性与家系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的关系。结果实验组前C区1896位变异、BCP区1762/1764位双变异及联合变异率均高于对照组;HLA-DQA1*0501和DQB1*0301等位基因频率和家系慢性HBV感染者前C区1896位、BCP区1762/1764位及联合变异有关;母亲为第一代的感染家系中,子女的前C区1896位及BCP区1762/1764位变异与母亲是否有该位点变异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家系感染HBV患者中,HBV前C区1896位、BCP区1762/1764位双突变及联合变异频率明显高于无家系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系内感染HBV前C区1896位、BCP区1762和1764位变异并非都是由上一代遗传或传播而来,而主要是与个体的免疫状况有关。
谢德胜张清波陈常兴黄建芳马瑨黄海滨度尧
关键词:HLA-DQ抗原等位基因
高CO2分压下大鼠神经胶质瘤肿瘤血管的MR灌注成像特点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了解MR灌注成像显示肿瘤血管成熟度和变异度的可行性。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平分为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肿瘤组大鼠于右侧尾状核区种植C6胶质瘤细胞,复制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种植肿瘤细胞后4周,两组大鼠吸入高浓度CO2混合气体,吸入气体前后,分别行全脑灌注成像扫描,检测局部相对脑血容量(rCBV)、局部相对脑血流量(rCBF)。扫描前测定大鼠血CO2分压、pH值等血气指标。检查后处死肿瘤组大鼠并取脑固定,全脑切片,分别行苏木精咿红及鼠特异性平滑肌抗体反应素(SMA)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特征并进行SMA阳性血管计数。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大鼠脑组织MR灌注值、肿瘤组织微血管计数及血气指标的差异,并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与MR检查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胶质瘤的rCBV和rCBF呈明显的高灌注。所有大鼠在吸入含高浓度CO2的混合气体15min后,血液CO2分压肿瘤组从(4.69±0.62)kPa升高至(7.62±0.81)kPa,对照组从(4.67±0.51)kPa升高至(7.63±0.78)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09,7.012,P值均〈0.05);pH值肿瘤组从(7.42±0.03)降至(7.10±0.05),对照组从(7.40±0.04)降至(7.08±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45,2.693,P值均〈0.05)。肿瘤实质部分的rCBV和rCBF的增加率分别为(26±17)%和(26±18)%,低于肿瘤组健侧正常脑组织[分别为(90±32)%和(45±14)%],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5,2.355,P值均〈0.05)。SMA染色部位在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形态规则,肿瘤内SMA阳性血管较正常脑组织的阳性血管管壁薄,管腔直径宽;肿瘤内SMA阳性血管[(6.7±2.8)个/高倍视野]明显少于肿瘤组健侧脑组�
张清波冯晓源梁宗辉陈爽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灌流血管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治教训被引量:3
2005年
尹有宽于红缨李广明张继明卢清黄玉仙张清波邬祥惠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药物治疗肝功能
CT灌注评价高碳酸血症模型下正常大鼠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CT灌注评价高碳酸血症模型下正常大鼠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可行性;研究大鼠CT灌注参数变化率与α-SMA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0只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300g,在吸入空气和吸入高浓度CO2混合气体(10%CO2和90%空气组成)后15min,分别使用GE16层Light Speed CT扫描仪对大鼠脑尾状核层面进行CT灌注扫描,原始图像经GE ADW4.2工作站Perfusion3.0脑部灌注软件处理后产生灌注曲线及伪彩图像,两次扫描前均测定大鼠的血液CO2分压、pH值等血气分析指标。检查结束后24h内,大鼠取脑固定,在尾状核中心层面切片,进行脑组织HE染色及鼠特异性SMA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正常大鼠右侧尾状核在吸入空气和吸入高浓度CO2混合气体后CT灌注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透过时间(MTT)的变化有无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别检测大鼠右侧尾状核的SMA阳性血管染色计数与灌注参数CBV和CBF在CO2分压升高前后的变化率相关性。结果所有大鼠在吸入含10%CO2和90%空气的混合气体15min后,动脉血CO2分压均明显升高(t=9.39,P<0.001),血浆pH值降低(t=13.49,P<0.001)。正常SD大鼠右侧基底节区CBV、CBF、PS每100g组织分别为(10.28±4.01)mL、(304.95±88.77)mL/min、(0.26±0.37)mL/min,MTT值为(1.48±0.07)s;吸入10%CO2和90%空气的混合气体后右侧基底节区CBV、CBF值明显增加,每100g组织分别为(19.25±8.42)mL(t=4.92,P=0.001)和(507.33±167.94)mL/min(t=6.75,P<0.001);吸入混合气体前后CBV、CBF增加百分比分别为(87.14±46.45)%、(65.75±22.05)%;PS及MTT变化不显著(P均>0.05)。大鼠脑组织α-SMA阳性染色血管计数为(12.7±3.23)条/高倍视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正常脑组织的CBV和CBF变化率与其α-SMA阳性计数之间呈显著相关(r分别为0.652和0.890,P均<0.05)。结论 CT灌注技术在改变血液CO2分压的�
张家文姚振威刘含秋杨艳梅黎元张清波秦少华冯晓源
关键词:X线计算机灌注高碳酸血症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水平测定及意义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了解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eAg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63例HBeAg阳性、HBV DNA阳性,ALT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按2:1比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和对照组,动态检测血清学、生化学和病毒学变化。结果:治疗12mo时9例患者HBeAg转为阴性(21.42%),其中6例同时出现Anti-HBe(14.28%)。多数患者尽管未出现HBeAg血清转换,但HBeAg水平在拉米夫定治疗后均有下降,对照组HBeAg滴度变化不明显。HBeAg转阴组治疗前HBeAg水平平均为742.74,未转阴组为1454.12,两组相比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53),表明治疗前HBeAg水平影响HBeAg转阴及HBeAg血清转换。结论:治疗前HBeAg水平是HBeAg转阴及HBeAg血清转换的预测因素:多数患者尽管未出现HBeAg血清转换,但HBeAg水平均显著降低。
尹有宽张继明卢清张清波邬祥惠翁心华
关键词: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EAG
关于西藏影像医学发展的思考被引量:1
2009年
张清波
关键词:影像学医院放射科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28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1999年
肝性脑病(HE)是继发于以肝功能严重受损和/或门体分流时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是复杂和多因素的,但血氨增高仍然是HE的临床特征之一,在慢性HE的发病机理中氨中毒十分重要。因此,降低血氨是治疗HE的主要措施之一。1997年...
林之莓周霞秋胡和平李兆申林庚金张清波张新年
关键词:肝性脑病药物疗法乳果糖
上海地区1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与α-2b干扰素疗效关系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状况,研究α2b干扰素疗效与患者HBV基因型的关系。方法用特异性引物PCR的方法鉴定上海地区145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对其中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的22例患者以α2b干扰素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疗程2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24周进行血清生化学和病毒学的检测。结果145例乙型肝炎患者中HBV基因型B型占60%,C型占36.6%,B、C混合型仅占3.4%。接受α2b干扰素治疗的22例患者中,感染HBV基因型B型的患者33%取得了治疗联合应答,而C型仅为7%。结论上海地区HBV基因型流行以B型为主,其次为C型,B、C混合型较少见。本研究发现B基因型接受α2b干扰素的应答率比C型为高,与文献报道相仿,但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证实。
王新宇尹有宽谢怡张清波邬祥惠张继明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链反应Α-2B干扰素
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3.0T MR成像系统对23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病理证实高级别胶质瘤14例,低级别胶质瘤9例)术前行常规扫描外,加扫ASL灌注检查,分析不同级别胶质瘤MR灌注表现,测量肿瘤实质部分最大肿瘤血流量(TBFmax)以及对侧白质、灰质、半球的血流量(CBF)。结果在ASL灌注图像中,高级别胶质瘤呈明显的高血流灌注,低级别胶质瘤呈低血流灌注。高、低级胶质瘤TBFmax/对侧白质CBF的比值分别为6.32±2.79、3.00±1.66(P<0.01);TBFmax/对侧灰质CBF的比值分别为1.25±0.66、0.65±0.45(P<0.05);TBFmax/对侧半球CBF的比值分别为4.10±1.92、1.86±1.57(P<0.01)。结论 ASL可用于评估脑胶质瘤的微血管灌注,有助于术前对脑胶质瘤进行分级评判。
王敏王德杭洪汛宁张清波王建伟刘波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动脉自旋标记胶质瘤
非创伤性诊断指标优势组合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0
2001年
目的 探讨非创伤性诊断指标的优势组合及其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方法 以肝活检组织学分级分期为标准,检测200例慢性肝病患者同期血清学指标、免疫学指标、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及B超、CT、MRI,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判别分析获得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指标的优势组合,并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 结果 以S_0为无纤维化组,S_1+S_2+S_3+S_4为纤维化组,获得指标组合:B超门静脉每分钟血流流量参数、年龄、B超肝右叶最大斜径、CT/MRI肝表面波浪状表现、γ-谷氨酰转肽酶(GGT),其诊断敏感性为80.36%,特异性为86.67%,准确率为81.10%;以S1+S2为轻度肝纤维化组,S3+S4为重度肝纤维化组,获得指标组合:透明质酸(HA)、A/G比值、B超脾长径,其诊断敏感性为59.57%,特异性为91.26%,准确率为81.33%;以S_1+S_2+S_3为纤维化组,S_4为肝硬化组,获得指标组合:HA、CT/MRI肝内胆管附近小囊状改变情况、B超肝包膜厚度、年龄、症状积分,其诊断敏感性为77.78%,特异性为91.45%,准确率为89.63%。 结论 非创伤性诊断指标的优势组合对诊断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指标。
李成忠万谟彬曾民德茅益民范竹萍曹爱平李继强邱德凯苏炳华何清波陆伦根叶军蔡雄陈成伟王吉耀胡德昌张清波巫善明周霞秋朱金水张惠泉
关键词:肝纤维化非创伤性指标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