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向斌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型钢
  • 5篇冷弯
  • 5篇冷弯薄壁
  • 5篇冷弯薄壁型
  • 5篇冷弯薄壁型钢
  • 5篇薄壁
  • 5篇薄壁型
  • 5篇薄壁型钢
  • 3篇有限元
  • 3篇轴压
  • 2篇有限元分析
  • 2篇载力
  • 2篇轴压性能
  • 2篇静力
  • 2篇静力试验
  • 2篇极限承载
  • 2篇极限承载力
  • 2篇非线性有限元
  • 2篇承载力
  • 1篇有效宽度法

机构

  • 7篇长安大学
  • 1篇浙江省发展新...
  • 1篇中信建筑设计...
  • 1篇中国建筑一局...

作者

  • 7篇刘向斌
  • 5篇周天华
  • 3篇聂少锋
  • 3篇吴函恒
  • 1篇杨立
  • 1篇白亮
  • 1篇孙玉金
  • 1篇毛路

传媒

  • 3篇建筑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工业建筑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LQ550高强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受剪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为研究OSB板和水泥纤维板作为LQ550高强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结构面板时的受力性能,进行7个不同结构面板的LQ550高强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试件的水平单调加载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分析了组合墙体的受剪承载力、延性系数、耗能系数等。结果表明:面板拼缝是组合墙体的薄弱部位;在水平接缝处设置宽而完整钢衬板的墙体试件具有较高的受剪承载力和抗侧刚度;单面水泥纤维板单调加载时比低周反复加载时承载力提高约8.79%-12.27%,其受剪承载力较低,但屈服前试件基本完好;对于双面板墙体试件,无论在单调加载还是反复加载时,其承载力、抗侧刚度约为各单面板试件相应指标之和。低周反复加载试件的耗能系数基本接近。
周天华刘向斌杨立吴函恒
关键词:拟静力试验受剪性能
开口三肢冷弯薄壁型钢拼合立柱轴压承载力试验与理论研究
近年来,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得到迅速发展,而冷弯薄壁型钢拼合构件作为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主要的承重构件,国内外对其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针对两种截面形式的开口三肢冷弯薄壁型钢拼合立柱轴压承载力进行了试验与理论研究。 ...
刘向斌
关键词:冷弯薄壁型钢极限承载力试验与理论研究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方法
文献传递
冷弯薄壁型钢住宅结构整体扭转效应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研究冷弯薄壁型钢住宅结构平面质量中心、楼层形心与刚度中心偏差较大时,结构整体扭转效应的不利影响,将楼层平面内水平荷载(风、地震)作用下结构位移分解为平动和转动2种状态,得到相应状态下各组合墙体所承担的剪力,然后将其效应进行叠加,推导出了结构的线弹性层间扭转角及组合墙体剪力和侧移变形计算公式。对某冷弯薄壁型钢多层住宅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层间扭转效应进行了简化计算,并运用ANSYS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水平扭转效应对该类结构影响显著,简化计算公式和有限元程序数值模拟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简化计算公式可供实际工程中对该类结构整体扭转效应的计算分析时参考。
刘向斌周天华何鑫吴函恒
关键词:冷弯薄壁型钢住宅结构有限元分析
钢框架-预制混凝土抗侧力墙恢复力模型研究
2016年
为研究钢框架-预制混凝土抗侧力墙结构体系("SPW体系")的受力性能,对两榀足尺单跨单层钢框架-预制混凝土抗侧力墙试件进行水平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钢框架-预制混凝土抗侧力墙试件延性、破坏机理及滞回性能。试验表明:加载前期,抗侧力墙体作为结构第一道防线承担主要水平荷载,随着墙体逐步退出工作,钢框架承担主要水平荷载成为结构第二道防线。根据试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分析得到钢框架-预制混凝土抗侧力墙试件三折线型骨架曲线计算式,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建立了"SPW体系"初始抗侧刚度计算式,提出加载刚度及卸载刚度退化规律,建立钢框架-预制混凝土抗侧力墙试件恢复力模型,可为该结构体系弹塑性分析提供依据。
刘向斌周天华余吉鹏白亮
关键词:钢框架刚度退化恢复力模型
风致内外压下圆弧形落地大跨屋盖结构风荷载特性被引量:2
2016年
对某墙面开洞的圆弧形落地大跨钢屋盖机场航站楼风荷载特性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IUENT 6.3,采用RNGκ-ε湍流模型对墙面开洞屋盖结构的内外表面平均风压系数分布、分区净体型系数、风速矢量以及风场流迹线等风荷载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净体型系数和平均风压系数分布规律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墙面洞口全开的情况下,由于迎风洞口与背风洞口处压力差的作用,屋盖内表面风压均表现为风吸力,风压分布亦受到洞口的影响;墙面洞口对屋盖上表面平均风压系数分布影响较小;屋盖迎风挑檐区域受到风荷载下顶上吸的叠加作用,最大净体型系数达-2.83。
刘向斌聂少锋毛路曹正霖孙玉金
关键词:风荷载特性风压系数体型系数
冷弯薄壁型钢开口三肢拼合立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对18根冷弯薄壁型钢开口三肢拼合立柱的轴压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件分为A、B两种截面类型:A类由3根冷弯薄壁C型钢拼合而成;B类由2根冷弯薄壁C型钢和1根U型钢拼合而成。得到了各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和破坏特征,并将试验结果与中、美两国相关规范"有效宽度法"和"直接强度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初步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类截面长柱(LC)系列立柱的破坏特征分别为弯扭屈曲、弯曲屈曲,而中柱(MC)系列立柱A类截面为畸变屈曲、B类截面为畸变屈曲和弯曲屈曲,短柱(SC)系列立柱均为局部屈曲和畸变屈曲。AISI有效宽度法计算结果对于A、B两类截面LC系列立柱偏于安全;对于SC系列立柱则偏不安全;对于MC系列立柱吻合较好。AISI直接强度法计算结果对于A类截面LC和MC系列立柱偏于安全;对于SC系列立柱则偏不安全;对于B类截面立柱直接强度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差-16.5%~11.2%。《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LC系列立柱偏于安全,而MC和SC系列立柱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相差分别为-8.7%~4.7%和-7.3%~13.7%。
周天华聂少锋刘向斌
关键词:冷弯薄壁型钢静力试验直接强度法有效宽度法轴压性能
冷弯薄壁型钢开口三肢拼合立柱轴压性能有限元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建立了考虑材料、几何和接触非线性的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程序分析了长细比、螺钉连接间距、截面板件最大宽厚比对冷弯薄壁型钢开口三肢拼合立柱轴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立柱长细比对A、B两类截面拼合立柱轴压承载力和轴压性能有很大影响,随着立柱长细比的增大,立柱轴压极限承载力逐渐降低;当螺钉连接间距为450、300、150mm时,A、B两类截面拼合立柱轴压极限承载力和刚度变化均不大;由于基本构件板材厚度不同引起截面板件最大宽厚比的不同,对A、B两类截面3种长度的拼合立柱的承载力和刚度影响很大;对于A、B两类截面立柱,当立柱长度和截面厚度相同时,基本构件腹板高度由89mm增加到140mm,拼合截面轴压立柱轴压极限承载力变化不大。
刘向斌周天华聂少锋吴函恒
关键词:冷弯薄壁型钢极限承载力非线性有限元轴压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