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峰
- 作品数:20 被引量:143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重点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福建省沙溪鱼类群落结构研究被引量:12
- 2010年
- 根据2007-2008年沙溪鱼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沙溪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常见种及其季节变化,生态类型等群落结构。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59种,隶属于6目15科30属。采用Pinkas的IRI指数分析沙溪鱼类群落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沙溪优势种季节变化不大,以鲤鱼、鲴类、黄颡鱼为主,常见种略有季节变化。沙溪鱼类生态类型多样,以底层、杂食性、适应静水生活鱼类为主。与30年前相比,沙溪河肉食性鱼类、底层鱼类、适应流水鱼类种类数都有较为明显的下降,杂食性鱼类、耐氧性鱼类、适应缓流或静水生活的鱼类则有上升趋势。
- 何美峰袁定清陈启春邹丽珍
- 关键词:鱼类群落结构
- 汀江大刺鳅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12
- 2015年
- 根据2012年6月-2013年10月对汀江大刺鳅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个采样江段的鱼类资源季节调查数据,分析了该保护区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调查共采集鱼类38种,隶属4目、12科30属;其中福建省保护动物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1种,福建省特有种拟腹吸鳅(Pseudogastromyzon fasciatus)、圆斑拟腹吸鳅(Pseudogastromyzon cheni)、斑纹缨口鳅(Crossostoma stigmata)3种。采用Pinkas的IRI指数进行分析,保护区鱼类优势种有宽鳍鱲(Zacco platyp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鲇(Parasilurus asotus)、侧条厚唇鱼(Acrossoch eilus parallens)、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刺鳅等6种;鱼类生态类型以杂食性、底栖和山溪定居性为主。保护区上游鱼类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高于下游。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鱼类多样性指数与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河道变化、人类活动影响相关性显著。典范对应分析发现3个环境指标主要影响平鳍鳅科鱼类。
- 何美峰袁定清崔利峰邹丽珍蒋奕雄
- 关键词:鱼类群落典范对应分析
- 福建松溪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 根据2007-2008年松溪8个采样站位鱼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松溪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常见种、生态类型以及鱼类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点.本次调查共采集鱼类63种,隶属于5目17科49属,其中外来物种加州鲈Micropte...
- 何美峰袁定清陈启春
- 关键词:鱼类群落多样性
- 梯级电站胁迫下旧县河下游鱼类群落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2012年3、7月对旧县河下游的矶头、尧甫村、石圳村、梅溪村和九洲村5个采样江段进行鱼类群落结构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31种,隶属3目9科,以鲤形目的种类最多,其中福建省保护动物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1种,外来种罗非鱼(Tilapia sp.)1种。群落优势种以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鲤(Cyprinus carpio)、温州厚唇鱼(Acrossocheilus wenchowensis)、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为主;生态类型以杂食性、中下层、适应缓流生活鱼类为主;矶头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群落间相似性聚类分析矶头—九洲村聚为一类群,尧甫村、石圳村、梅溪村聚为另一类群。并对旧县河下游鱼类多样性的保护提出了几点建议。
- 何美峰袁定清崔利峰邹丽珍蒋奕雄
- 关键词:梯级电站鱼类群落
- 福建水口水库野生罗非鱼年龄鉴定及生长浅析被引量:3
- 2013年
- 利用鳞片、矢耳石、脊椎骨3种材料对水口水库野生罗非鱼(Tilapiasp.)606尾进行了年龄鉴定,并对其生长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以鳞片为主,矢耳石、脊椎骨为辅助鉴定的年龄由1~3龄组成;体长与鳞径拟合出直线回归方程为:L=45.991R-3.1241(r2:0.944,N=606);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262.8(1-e^-0.2(t+1.28));Wt=690(1-e^-0.2(t+1.28)^2.890^6。2龄前随着体长的增加,体重增长缓慢,2—3龄体重较体长增长更为迅速。
- 何美峰陈启春袁定清崔利峰高山
- 关键词:水口水库年龄鉴定
- 汀江中上游鱼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5
- 2016年
- 基于2012-2013年的2、5、7、10对汀江中上游河流水域的6个江段的调查数据,探讨鱼类多样性的时空差异以及鱼类组成与环境因子间的关联。共采集鱼类71种,隶属4目15科54属,其中福建省保护动物1种、福建省特有种4种;优势种有宽鳍鱲Zacco platypus、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银鮈Gnathopogon argentatus 3种;常见种有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等12种。鱼类多样性指数(香农指数)在站位间和季节间差异均显著。根据典范对应分析(CCA)对鱼类群落与环境因子间关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水温和人类活动是决定鱼类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总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底质、堤岸稳定性、植被多样性和河道变化在决定鱼类群落分布上也有一定作用。人类活动的加剧不仅改变了汀江中上游物种组成(即洄游性、敏感性地方物种减少,而外来物种、广布耐受性鱼类增多),也降低了该河流鱼类的物种多样性。
- 何美峰
- 关键词:鱼类多样性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
- 闽江水口水库“入侵”罗非鱼的时空分布初探
- 2015年
- 罗非鱼有极强的生命能力,且具有杂食性特点,在一些被污水污染的河段,不少本地鱼种难以适应,而罗非鱼却可以大量繁衍并逐年增多。闽江水口水库1993年3月蓄水以来,库区周边池塘大面积养殖罗非鱼,不慎混入库区也时有发生。近5年来,库区周边养殖罗非鱼已近绝迹,但库区罗非鱼数量却逐年增多,形成种群。
- 何美峰
- 关键词:水口水库罗非鱼大面积养殖入侵污水污染库区
- 清流罗口溪黄尾鲴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资源现状被引量:5
- 2019年
- 为科学制定渔业资源保护对策和管理措施,于2018年3、7、10、12月在罗口溪黄尾鲴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展鱼类资源现状探捕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鱼类有36种,隶属4目9科31属,其中拟腹吸鳅(Pseudogastromyzon fasciatus)为福建省特有种,鳗鲡(Anguilla sp.)、鱼感(Elopichthys bambusa)、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等19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经济鱼类。保护区鱼类区系特点以江河平原区系成分、杂食性鱼类和漂流性卵为主。优势种有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罗非鱼(Tilapia sp.)、大眼鳜(Siniperca kneri)、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等6种,常见种有细鳞斜颌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等3种。主要渔获经济鱼类产卵时间集中在4—6月份。保护区属-科多样性指数(G-F指数)为0.13,Shannon-Wiener指数(H′)为2.32。
- 何美峰黄文华林祥睿杜聪致陈熙春
- 关键词:鱼类资源
- 夏季西江青皮塘段琼网鱼类种类组成
- 采用定置弶网,于2005年6—7月在西江青皮塘产卵场每日采样,共采集到鱼类49种。其中,鉴定到种46种,隶属于12科44属;还有1种鉴定到属,1种鉴定到亚科以及1种仅能鉴定到科。头条波鱼(Rasboracephalota...
- 何美峰李新辉李捷谭细畅王超林建志苏少芳
- 文献传递
- 西江广东鲂的年龄鉴定及生长研究被引量:20
- 2007年
- 利用鳞片、脊椎骨和背鳍条三种材料对肇庆自然保护区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的年轮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广东鲂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龄三种材料鉴定结果较吻合,5~7龄用脊椎骨鉴定较合适;广东鲂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4.7龄,5龄前后为合理的捕捞时期,渔获物中3、4龄鱼居多,说明目前捕捞强度过大,需要加强保护力度。
- 何美峰李新辉谭细畅李捷王超罗建仁林建志
- 关键词: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