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万磊

作品数:35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历史地理
  • 12篇政治法律
  • 6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政治
  • 6篇人格
  • 5篇政治心理
  • 5篇政治心理学
  • 4篇心理
  • 4篇政治人
  • 4篇政治人格
  • 4篇治人
  • 4篇洪秀全
  • 3篇政治学
  • 3篇思想史
  • 3篇太平天国
  • 3篇情感
  • 3篇主义
  • 3篇文化
  • 3篇民国
  • 3篇民族
  • 3篇《再生》
  • 2篇心理分析
  • 2篇张君劢

机构

  • 24篇中国青年政治...
  • 7篇清华大学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斯坦福大学
  • 1篇北京培黎职业...

作者

  • 33篇魏万磊
  • 4篇刘黎
  • 2篇丁少华

传媒

  • 3篇中国青年政治...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学术论坛
  • 2篇江西科技师范...
  • 2篇文化创新比较...
  • 2篇中国青年社会...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安徽史学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史学月刊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史学理论研究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长江论坛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国时期的教育青年论——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自由知识界为例
2010年
20世纪30年代外来侵略和国民党内派系争斗的危机使整个国家出现社会混乱和文化崩溃的情形,这是诸多学人思考民族建国问题时总往思想文化方面用力的原因之一。对于民族未来焦虑的情绪引发关于青年教育的争论。自由知识分子构建起有别于国共两党的论述,他们希图以树立学界领袖的方式教育青年,但理论动员能力却很微弱。
魏万磊
关键词:民国时期
十字架下的冲撞与撕裂——洪秀全政治人格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本文借助于埃里克森同一性理论对洪秀全的政治人格的形成过程和结构进行了研究 ,采用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分析方法对太平天国起义做出了政治心理学解释 ,旨在探讨政治认同危机的心理发生机制 ,作者认为政治行为发端于青少年时期的同一性危机 ,政治认同危机是一个由自居作用到泛化作用的过程 ,这个过程又可以通过对太平天国起义的一些关键性问题的重新阐释得到证实。作者通过对一个个案的探讨 。
魏万磊
关键词:洪秀全政治人格太平天国起义政治心理学政治认同危机
20世纪30年代"再生派"学人的民族复兴话语
魏万磊
洪秀全久病不医的精神分析
2007年
运用勒旁、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对洪秀全自杀行为进行心理分析:一是洪秀全本身所具有的原罪意识;二是天京事变的影响,它摧毁了太平军的心理纽带;三是集体心理与个人心理交织过程中,社会形势的变化造成的心理与社会同一性无法达成一致。在这三种心理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洪秀全最终选择了自杀。
魏万磊
关键词:洪秀全自杀
康有为政治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2016年
康有为青年时期的认同危机未能正常解决,科举考试不顺利又加剧了这种认同失谐在其潜意识中的积淀,形成偏执型人格,其自负源自多次挫败形成的高度自卑,其武断源自启蒙教育中程式化的教育模式;康有为非白即黑的认知方式与其求知方式密切相关,有明显的"化约论"倾向,即重目标轻手段、重一般轻特殊、重整体轻局部,致使其在进化观上偏重"进"而较少考虑"化"、偏重整体渐进而否认局部突变。康有为情感强度极高,将情(包括自然情感与道德情感)奠基于"欲"和"性"的基础上,形成人欲即天理、导欲而不能去欲、情感期望高于现实需要的情感模式,并由此发展出一套为学、为人、为事的行为方式和话语系统。
魏万磊
关键词:政治人格政治认知政治情感
载道之文与言物之思——读《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
2017年
《中层理论》在史学研究方法论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调整了历史研究中宏大叙事和琐碎经验研究之间的张力,在历史研究的对象和立场方面都有独特的思考;笔者虽然将自己的史学研究方法同后现代史学严格区分开来,但内在的思考视角却明显是后现代史学方法提供的。
魏万磊
关键词:历史研究方法论
毁灭“乌托邦”的“异托邦”——读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一人》被引量:2
2007年
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中提到三个普遍史论者,却混为一谈。近代关于普遍史的论证方式至少有三种,这些论证都建立在对人性改造具有可能性的基础之上。要批判福山有五个方面的难度,但总而言之,人类对于未来的好奇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向上的动力,如果在现实中找到了人类历史的终结点,无论这个整全性学说本身的理论逻辑对错,都将窒息人类长远的发展。
魏万磊刘黎
关键词:普遍史历史终结
美国“世界史”的命运
2008年
2007年5月16—17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学教授耐马克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第十四届世界史教科书国际研讨会上提交了关于美国"世界史"的教学与研究的论文,认为全球化的发展使美国世界史的研究和教学经历了一个逐渐淡出的过程,世界史、全球史、国际史、跨国史在美国此消彼长,这可以被看作是美国和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于学科整合的要求,文章也探讨了美国"世界史"研究和教学中的新动向。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诺曼·M.耐马克魏万磊
关键词:世界史国际史俄国史全球史美国独立战争北美独立战争
民国思想史研究中的“调和型自由主义”——以20世纪30年代的“再生派”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再生派"是后五四时代自由知识分子中一支重要的势力,他们通过《再生》表达出的现代性方案具有明显的调和论色彩,又具有自由主义的基调。以"再生派"为切入点对"调和型自由主义"进行研究,在研究思路上可以打破思想史研究中笼统的"贴标签"做法,在研究内容上可以为当下的思想史研究提供一些值得深思的思想资源。
魏万磊
关键词:《再生》范式危机
“救亡-启蒙”论及其学术影响
2015年
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背景下出现的"救亡-启蒙"论,以一种新的历史叙事方式,在当时切合了投身中国革命又经历"文革"的一些人的反思,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救亡-启蒙"是追求"启蒙"的中国现代史叙事,作为新的历史解释模式,突破了传统"革命史"范式一统天下的局面,给我们带来了中国现代思想史新的研究角度,丰富了人们对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整体认识。在"救亡-启蒙"论中,五四运动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原点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和意义,关于五四运动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五四运动中救亡是否压倒了启蒙等成为当时重要的学术议题。这些观点上的争鸣,是思想界重现"百家争鸣"现象的重要表征。
刘黎魏万磊
关键词:历史叙事史学范式学术影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