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克震

作品数:16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鼠肝
  • 5篇细胞
  • 4篇肝移植
  • 3篇凋亡
  • 3篇胚胎
  • 3篇分子
  • 3篇肝癌
  • 3篇大鼠肝
  • 2篇移植后
  • 2篇预防措施
  • 2篇原位
  • 2篇再灌注
  • 2篇受体
  • 2篇鼠胚
  • 2篇鼠胚胎
  • 2篇肿瘤
  • 2篇转移复发
  • 2篇子机
  • 2篇细胞凋亡
  • 2篇小鼠

机构

  • 16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6篇沈克震
  • 15篇郑树森
  • 7篇冯晓文
  • 5篇谢海洋
  • 4篇金雯佳
  • 3篇梁廷波
  • 3篇宋朋红
  • 3篇郭海军
  • 3篇徐骁
  • 3篇朱峰
  • 3篇张浩
  • 3篇杨振林
  • 3篇蒋国平
  • 3篇苏蓉
  • 3篇徐剑
  • 2篇贾长库
  • 2篇李辉
  • 2篇章爱斌
  • 2篇刘治坤
  • 2篇周琳

传媒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2004年浙...
  • 2篇2012中国...
  • 1篇上海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5篇2012
  • 2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孢素对大鼠同种胚胎后肾移植的影响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环孢素对胚胎后肾在同种异体成年大鼠体内生长发育及功能发挥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组60只行单侧肾脏切除的成年SD大鼠按照使用CsA与否以及移植不同时期(孕后第15、16、17天,E15、E16、E17)的胚胎后肾随机分为6组(E15CsASD、E16CsASD、E17CsASDE15SD、E16SD、E17SD),每组10只,对照组30只SD大鼠同法分组,每组5只,宿主肾脏不切除。Lewis大鼠E15后肾移植到行单侧肾脏切除的成年BN大鼠大网膜(E15CsABN和E15BN),按照使用环孢素与否分为2组,每组15只。术后首日起,使用环孢素组受体大鼠以环孢素8mg·kg-1·d-1皮下注射;不使用环孢素组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皮下注射。移植后2~4周开腹观察器官形成情况,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后肾功能检查。结果(1)移植后28d,E16SD、E17SD组出现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E16CsASD、E17CsASD组后肾发育良好、无排斥反应;停用CsA后,原先发育良好的E16CsASD、E17CsASD后肾出现排斥反应。(2)移植后28d,E15SD后肾发育良好,无排斥反应,到100d检查时,发生排斥反应;移植后2周,E15BN组后肾即被完全排斥,而E15CsABN组后肾发育完好。E15CsABN组停用CsA后,原先发育完好的后肾被排斥。(3)移植时宿主肾脏不切除而植入后肾,其后肾不发育。(4)E15CsASD组移植后肾湿重、体积均小于E15SD组(分别为t=-3.
徐剑郑树森梁廷波谢海洋沈克震冯晓文金雯佳
关键词:环孢素胚胎成年SD大鼠肾脏切除生排斥反应肾发育
大麻素受体2对小鼠肝脏损伤再生的影响
目的大麻素受体2(CB2)主要分布在免疫细胞中,在炎性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有报道CB2在肝脏损伤后的修复再生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研究我们运用小鼠70%肝切除模型来研究大麻素受体2对小鼠肝脏损伤再生的影响。...
沈克震冯晓文李辉郑树森
文献传递
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术后肝叶坏死
2005年
目的: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叶坏死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应用Lew is大鼠和BN大鼠分别作供、受者,采用Kam ada“双套管法”行大鼠原位肝移植50次,对所有死亡大鼠进行尸体解剖,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术后10只大鼠死于肝叶坏死。2只死于门静脉主干栓塞,全肝灰黄色、坏死。8只死于门静脉分支栓塞,其中左支栓塞5只,右支栓塞1只,右后叶分支门静脉栓塞2只。结论:肝叶坏死是大鼠肝移植术后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防止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肝叶扭转和预防感染是防止门静脉及其分支栓塞的关键。
朱峰沈克震杨振林张浩王文擘柯庆红郑树森
关键词:肝移植门静脉栓塞并发症
不使用免疫抑制剂大鼠胚胎后肾同种移植器官形成
2005年
目的:探索扩大器官移植供源,诱导免疫耐受的新途径.方法: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将远交系SD大鼠孕第14~19天(E14~E19)的胚胎后肾分组移植到行单侧肾脏切除的成年SD大鼠的腹腔,移植后4周开腹观察器官形成情况,并取标本进行生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植入大网膜28 d后,E18、E19胚胎后肾增大,但已被纤维结缔组织完全替代;E16、E17胚胎后肾移植后出现排斥反应,使用环孢霉素A者,E17胚胎后肾则发育良好;E14、E15胚胎后肾植入大网膜或残留肾蒂周围,发育的肾单位、集合管、输尿管结构正常,组织中少有淋巴细胞浸润;移植时宿主肾脏不切除而植入胚胎后肾,其后肾不发育;部分E15、E16胚胎后肾出现输尿管或肾盂积液现象,积液中尿素氮、肌酐值浓度与尿液中接近.结论: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E14、E15组或使用环孢霉素A的E17组移植后肾在同种成年大鼠体内能够再血管化,并形成器官,显示其具有一定的泌尿功能.多种因素影响胚胎后肾的移植效果,但是排斥反应仍然是最主要的制约.
徐剑郑树森梁廷波谢海洋沈克震冯晓文金雯佳
ZIP4的高表达促进肿瘤的生长并且预示着肝癌病人预后不良
目的尽管ZIP4在胰腺癌和前列腺癌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明确,但是是否在肝癌中有同样的作用我们还不知道。我们的目的是研究ZIP4在肝癌中的作用。方法及结果这里评估了ZIP4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和病人生存的影响。在体外实验中,特异性...
郭海军宋朋红沈克震殷胜勇陈雷鸣苏蓉徐骁郑树森
文献传递
经保存的大鼠胚胎后肾同种腹腔内移植模型的建立
2005年
目的建立胚胎后肾大网膜内移植大鼠模型,并探讨其在受者体内生长、发育情况。方法取孕16d(E16)和17d(E17)的SD大鼠胚胎,切取胚胎后肾,以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盐液(HTK液)保存3d,然后移植到切除单侧肾脏的成年SD大鼠的大网膜内,另设未经保存的E16胚胎后肾直接移植对照组。术后给予环孢素A皮下注射,术后3~4周后开腹观察器官形成情况;术后8周,切除受者自体肾脏,观察移植后肾的组织学形态,测定后肾功能。结果移植后3周,移植后肾肾单位、集合管及输尿管的结构正常,组织中少有淋巴细胞浸润,电镜显示移植后肾发育的肾血管球细胞及基底膜、近端肾小管、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正常。移植后8周,移植后肾的湿重、体积、分泌尿量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16、E17胚胎后肾大网膜内移植,并辅以环孢素A皮下注射,可以形成器官,并发挥功能。
徐剑郑树森梁廷波谢海洋沈克震冯晓文金雯佳
关键词:大鼠胚胎成年SD大鼠组织学形态近端肾小管网膜内HTK液
CTLA4-Ig基因对大鼠肝移植后免疫细胞浸润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前,CTLA4-Ig融合蛋白在心脏、肾脏和胰岛移植中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而采用基因转移技术,研究CTLA4-Ig基因在肝脏移植中的免疫作用报道较少。本实验以腺病毒为载体,将CTLA4-Ig基因在供体导入大鼠肝脏,探讨C...
蒋国平沈克震郑树森
文献传递
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对骨髓源性不成熟DC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早期、晚期凋亡细胞对骨髓源性不成熟DC(imDC)的影响。方法体外以紫外线照射诱导出早期凋亡细胞;将照射后的细胞在37℃,5%CO2条件下孵育10 h,得到晚期凋亡细胞;在-70℃条件下反复冻融得到坏死细胞碎片。提取、纯化并培养骨髓源性imDC;分别以流式细胞仪、ELISA、3H-TdR掺入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等方法分析imDC吞噬早期、晚期凋亡细胞或坏死细胞碎片后在表达共刺激分子、分泌IL-12 p70以及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imDC吞噬晚期凋亡或坏死细胞碎片后,明显趋于成熟,表现为MHCⅡ、CD40、CD80、CD86的表达均显著上调,分泌IL-12 p70增强,和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可以充分激活T淋巴细胞。而吞噬早期凋亡细胞后,仍然维持不成熟状态,表现为MHCⅡ、CD40、CD80、CD86的表达均维持于低水平,和培养中的imD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泌IL-12 p70的水平以及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均显著低于吞噬坏死细胞或晚期凋亡细胞后的DC,和培养中的imD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凋亡细胞和晚期凋亡细胞的性质完全不同,晚期凋亡细胞可以充分活化抗原提呈细胞,并进一步激活T淋巴细胞,而早期凋亡细胞没有这种活化作用。
张文瑾章云涛沈克震郑树森
关键词:凋亡共刺激分子
大鼠肝移植术中供肝再灌注不良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大鼠肝移植手术中供肝再灌注不良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大鼠原位肝移植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实验初期组(n=100),第二阶段为实验后期组(n=100),比较两组手术中引起供肝再灌注不良原因的差别,从中找出预防供肝再灌注不良的措施。结果:实验初期组和实验后期组的冷缺血时间、无肝期、肝下下腔静脉(IVC)阻断时间、供者手术时间、受者手术时间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上IVC吻合、门静脉(PV)和IVC吻合、冷灌注过程中供肝气体栓塞、无肝期超过25m in和肝损伤引起供肝再灌注不良的发生率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提高手术熟练程度,缩短手术时间,预防手术中再灌注不良因素的发生是确保供肝再灌注良好的基础。
杨振林郑树森沈克震张浩朱峰
关键词:原位肝移植再灌注
TFCP2促进肝癌转移复发的分子机制
背景与目的肝癌的转移与复发是肝癌病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也是临床肝癌治疗与预防复发的巨大挑战。因此找到与肝癌转移和侵袭的关键基因并发现其影响肝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对于肝癌的治疗和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转录因子TFCP2高表达...
刘治坤郭海军苏蓉宋文峰沈克震宋朋红谢海洋徐骁周琳郑树森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