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善仿

作品数:57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核科学技术
  • 11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理学
  • 3篇电气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两相流
  • 6篇反应堆
  • 5篇电容探针
  • 5篇流型
  • 5篇超临界
  • 5篇超临界水
  • 5篇传热
  • 4篇筛管
  • 4篇水膜
  • 4篇子通道
  • 4篇流体
  • 4篇火电
  • 4篇安全壳
  • 3篇弹状流
  • 3篇直接空冷
  • 3篇直接空冷机组
  • 3篇数值模拟
  • 3篇气液两相流
  • 3篇汽轮
  • 3篇汽轮机

机构

  • 46篇清华大学
  • 25篇中国核动力研...
  • 11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国立清华大学
  • 1篇北京航天计量...

作者

  • 57篇黄善仿
  • 12篇黄彦平
  • 12篇郭啸宇
  • 10篇闫晓
  • 9篇王栋
  • 7篇于俊崇
  • 7篇臧金光
  • 6篇王侃
  • 5篇林宗虎
  • 5篇余红星
  • 4篇周铃岚
  • 4篇雷兴林
  • 3篇刘余
  • 3篇柴晓明
  • 2篇顾汉洋
  • 2篇张炳东
  • 2篇张虹
  • 2篇周磊
  • 2篇杨燕华
  • 2篇熊挺

传媒

  • 17篇核动力工程
  • 12篇原子能科学技...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热力发电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核科学与工程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双头电容探针的两相流参数测量方法与装置
一种多相流测试技术领域的基于双头电容探针的两相流参数测量方法与装置,本发明装置包括:双头电容探针、探针驱动机构、两个电容测量电路、固定电容、平板电极、计算机系统,其中双头电容探针系统由两个独立的单点电容探针组成,可以在管...
黄善仿顾汉洋王栋杨燕华
文献传递
基于水平管道上的新型多相流量计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平管道上的新型多相流量计及检测方法,其中,流量计包括:水平圆管,所述水平圆管包含待测量的多相流体;筛管,用于分离出所述多相流体的气体;至少一段三通管,用于分离出所述筛管的气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
黄善仿郭啸宇蒋顺利马誉高
文献传递
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却反应堆空泡反应性研究
2023年
由于二氧化碳本身的慢化能力较弱,因此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却反应堆通常具有较硬的能谱,在冷却剂丧失事故发生时容易出现由正反应性反馈引入的安全问题。本文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反应堆的能谱特点,提出了描述其中子循环过程的三因子公式,并将冷却剂丧失对反应性的影响拆分为能谱项和泄漏项,作为进一步研究的理论依据。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提出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却反应堆堆设计方案进行了建模计算和验证,分析了径向反射层、添加慢化材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反应堆的设计需要注重能谱的软化与合理的堆芯几何设计,通过分区设置慢化材料的方案可以展平通量、软化能谱,同时降低冷却剂丧失事故引入的反应性;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反射层材料,可以通过增大冷却剂丧失事故时的泄漏率在保证中子经济性的同时实现较低的空泡反应性;在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反应堆设计时,需综合考虑空泡反应性随燃耗的变化,并可以通过优化燃料核素组成来降低空泡反应性。
刘旻昀崔容益赵星宇韩文斌黄善仿黄彦平
高含气率气-液两相流流量计算方法研究
2018年
提出一种基于滑速比的计算模型,用于高含气率工况下气相流量的计算和预测,并采用伽马射线探测器加文丘里管的测量技术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对体积含气率在92%~100%的工况,新模型的高含气率气-液两相流流量的预测结果与真实气相流量相对误差保持在?10%以内。
马誉高李超黄善仿余红星潘艳芝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
热管冷却反应堆核热力耦合研究被引量:15
2020年
热管冷却反应堆(简称"热管堆")高温运行下的结构热膨胀效应会显著影响反应堆的传热和中子物理输运过程。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固体堆芯显著膨胀的几何更新和反应性反馈方法,并构建了基于动态几何的中子物理/热工/力学3场核热力耦合分析程序。在核热力耦合中主要考虑温度引起微观截面的变化、材料密度的变化以及热膨胀引起堆芯尺寸的变化。基于提出的核热力耦合方法,对MegaPower热管堆进行了核热力耦合分析,分析了不同松弛因子下,堆芯功率分布和径向功率因子的收敛性。核热力计算表明,热膨胀造成堆芯边通道的中子泄漏增加,从而产生负反应性反馈;同时,边通道中子泄漏增加加剧了功率分布的不均匀性,传热恶化,考虑核热力耦合后,径向功率因子从非耦合情形的1.20提升到1.23,燃料峰值温度增加11 K。
马誉高刘旻昀余红星黄善仿柴晓明谢碧衡韩文斌刘余杜政瑀何晓强
含绕丝2×2棒束内超临界水传热特性数值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超临界水冷堆燃料组件多采用稠密栅格布置,用绕丝进行定位,绕丝可增强通道间的交混能力,对通道的换热特征会产生明显影响。以含绕丝的小棒束2×2组件为分析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分析超临界条件下绕丝对换热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绕丝会改善通道的换热能力,抑制周向不均匀分布,但也可能在局部产生壁温峰值。在数值计算中发现壁温峰值的成因有两类,并对二者的成因进一步叙述,分析绕丝结构参数对换热特性的影响。
臧金光闫晓黄善仿黄彦平于俊崇
关键词:绕丝传热特性
CSR1000带肋子通道程序验证及分析
2014年
超临界水冷堆燃料组件多采用绕肋进行自定位,绕肋对于组件热工水力特性的影响较为复杂。在超临界子通道程序ATHAS的基础上改进绕肋处理模块,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工具对绕肋模型进行验证。改进后的子通道分析程序整体上能够反映出不同通道的变化趋势,对绕肋的几何参数变化也能做出较为合理的响应,证明绕肋模型正确;但在部分通道的预测上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臧金光杜代全闫晓黄善仿黄彦平于俊崇
关键词:超临界子通道
超临界流体物性畸变特性的多尺度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为填补超临界流体物性畸变特性的理论空白,本文分别从微观尺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介观尺度的平均场理论和标度理论及宏观尺度的物性测量实验等方面展开研究。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得到了跨越拟临界点时二氧化碳体系的微观结构特性,通过分析双体分布函数等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得到了物性畸变的分子动力学机理。基于朗道二级相变理论和标度理论,提出了一种考虑外场的气液相变模型,定量预测了超临界流体在拟临界区附近和趋于临界点时密度、定压比热等热力学量的畸变规律。在宏观尺度方面,本文开展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密度、定压比热、黏度的高精度测量实验,指出了现有物性计算模型的潜在缺陷。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超临界流体,临界点和拟临界区附近的物性畸变特性存在普适规律。在相图上,超临界流体区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区域:临界点邻域、类气区、类液区和拟临界区。不同区域内,超临界流体特性由不同尺度下的影响机制所主导。
刘旻昀黄彦平唐佳臧金光赵学斌黄善仿何茂刚张博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
自由液面饱和工况下压力容器外部自然循环及CHF的特性分析
2016年
基于一维稳态两相守恒方程、低流速过冷沸腾净蒸汽点计算方法和漂移流模型,建立反应堆压力容器(RPV)外部自然循环特征分析的数值计算模型。结合SULTAN关系式,综合分析熔融物衰变热功率、流道间隙、入口阻力系数和堆腔淹没水位对RPV外部冷却过程的影响。
胡强闫晓黄善仿黄彦平于俊崇
关键词:自然循环
基于区域分解的CTF全堆子通道热工计算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分别用CTF和反应堆蒙卡程序RMC对BEAVRS基准题进行全堆精细建模,由RMC统计径向及轴向功率分布并作为CTF的功率输入。利用CTF的区域分解技术,进行BEAVRS全堆pin by pin子通道计算,采用193个核并行计算,耗时268s,得到了精细的燃料棒中心及表面温度、冷却剂温度及密度、空泡份额、包壳温度等重要参数,验证了CTF进行全堆子通道计算的高效性及可靠性,为实现基于RMC和CTF的核热耦合计算奠定了重要基础。
郭娟娟刘仕倡尚晓通郭啸宇叶辛欧文黄善仿王侃
关键词:CTFRMC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