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君
- 作品数:24 被引量:156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贸易自由化与增加值贸易——WTO对中国出口的真实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国际贸易的中间品贸易的兴起,使传统关境贸易统计无法准确衡量全球价值链下一国的实际贸易利得。本文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重新评估加入WTO对于中国出口的真实影响,以及关境统计下WTO贸易促进作用与真实状况的偏离。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1)总体上,中国加入WTO显著促进其增加值出口,但关境统计明显高估了WTO贸易促进作用。(2)分行业看,WTO对中国增加值出口的贸易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加入WTO显著地促进了中国非制造业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出口,却抑制了中国农林牧渔业的增加值出口。(3)进一步研究发现,关境统计数据对于WTO贸易促进作用的高估问题仅存在于制造业,对于农林牧渔业等其他三个行业反而存在低估问题。
- 王学君潘江
- 关键词:贸易自由化WTO引力模型
- 食品安全标准能否提升出口产品质量?被引量:8
- 2017年
- 基于2000-2013年高度细化的企业-产品-目的国层面海关统计数据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数据,本文对食品安全标准与食品行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食品安全标准对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在进一步将标准区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之后,发现推荐性标准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强制性标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较小,某些样本情况下甚至没有显著影响。在考虑了不同的质量测度方法以及不同样本处理方式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
- 王学君朱灵君田曦
- 关键词:食品安全标准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产品质量
- 外交访问的贸易创造效应——中国的证据被引量:17
- 2017年
- 本文利用中国2002-2014年间的货物贸易和外交访问数据,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定量研究外交访问对出口的创造效应。主要结论如下:控制多重固定效应的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外交访问对贸易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整体上外交访问对出口贸易无显著影响,但国家总理主导的外交访问具有显著的贸易促进作用,并且影响程度与贸易伙伴的经济规模相关;在使用微观产品数据和考虑外交访问影响的持续时间后发现,国家总理主导的访问对出口在中短期内具有显著和持续的影响,而国家主席主导的访问对出口在中长期具有显著和持续的影响。
- 王学君田曦
- 关键词:外交访问贸易创造引力模型
- 印度农作物天气指数保险计划的制度安排与政策启示
- 2024年
- 农作物天气指数保险因其在赔付效率、交易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被认为是传统农业保险产品的有益补充甚至是替代。在实施天气指数保险的国家当中,印度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之一。本文在简要梳理印度农作物天气指数保险计划(RWBCIS)在其农业保险体系构建中的定位及其演进历程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其产品设计、运营体系以及监督约束机制等具体措施和实施经验。研究发现,印度将RWBCIS定位为传统农作物产量险的有效补充,并结合地理位置、耕地分布及气候类型下的适用性,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RWBCIS的有序实施得益于完备的保险基础数据、健全透明的信息平台、精细化的产品设计和覆盖面广泛的气象网络的共同支撑;通过制定投保作物日历以及监督惩罚机制明确权责分配,提高保险市场的稳定性及可持续性。印度实施RWBCIS的政策思路及其在保险运行机制设计上的具体安排,或为中国农业保险顶层制度设计以及产品创新提供值得借鉴的启示。
- 王学君颜筱熹
- 关键词:印度农业农业保险天气指数保险风险管理
- 中国食品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与事实——基于企业微观数据被引量:1
- 2017年
- 本文使用2000—2007年中国食品工业企业数据,基于OP、LP等半参数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以此衡量食品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迁及其在不同行业、地区和所有制类型企业间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中国食品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了持续的正向增长,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最快,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次之;分地区看,东部地区食品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最高,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地区间生产率差异逐步缩小;分所有制类型看,外资企业平均生产率最高,国有及集体企业生产率最低。
- 朱灵君王学君
- 关键词:食品工业全要素生产率
- 收之桑榆,失之东隅:区域贸易协定下的进口逃税被引量:3
- 2023年
- 本文基于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签署的CEPA协议,考察了区域贸易协定对进口逃税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区域贸易协定可有效降低成员间虚假贸易行为,但渐进式开放的制度安排,存在加强区域经贸合作的政策初衷被弱化的可能。具体地,进口关税与贸易统计差异的正向关系依然存在,但CEPA关税安排通过减少贸易量而非产品价值虚报,显著抑制了双边贸易统计差异;相近产品同步免税对统计差异的抑制作用大于分步免税;实施困难的原产地规则更能降低贸易统计差异,但这也可能是第三方从香港地区转口贸易中渔利的结果。本研究不仅为客观评估区域贸易自由化对逃税行为的影响提供了难得的经验证据,还对积极构建有效的区域贸易协定提供了明显的政策启示。
- 田曦王学君
- 关键词:CEPA协议转口贸易
- 开放条件下我国粮食国内支持政策转型方案及其经济影响研究
- 2025年
- 在开放市场竞争和国际规则的双重约束下,以价格支持为基础、直接补贴为主体的粮食生产国内支持政策体系调整、优化的倒逼机制已形成,我国正着手探索构建新型粮食国内支持政策体系。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稻谷、小麦粮食国内支持政策的不同转型方案,评估其在适应WTO国内支持相关规则的前提下对国内经济的潜在影响。研究表明,现阶段对稻谷、小麦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同时配套实施完全成本保险政策,能够在适应WTO规则的基础上,改善粮农经济福利且不损害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进而有助于保障国内主粮生产,是当前对于我国来说相对可取的政策转型方式。今后的粮食国内支持政策调整要在继续推动减“黄”增“绿”的基础上,着力打造有竞争力、可持续的政策体系,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谈判和制定,为国内政策的实施创建稳定良好的国际新秩序。
- 徐亮徐亮朱晶
- 关键词:价格支持农业保险数值模拟
- WTO框架下中国农业收入保险补贴的国际规则适应性研究被引量:22
- 2020年
- 根据WTO《农业协定》文本规定以及对相关争端案例裁决结果的分析,本文对中国当前正在试点的农业收入保险补贴措施的国际规则适应性进行了剖析和研判。研究表明,目前正在试点的农业收入保险补贴措施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绿箱"措施,实际上更有可能被视作"黄箱"措施;且其"黄箱"性质的综合支持量会被纳入支持空间相对更稀缺的"特定产品支持"来计算;经测算,在当前的试点运行机制下,玉米收入保险补贴可能的支持水平为4.76%~5.95%。今后国内农业收入保险补贴措施的设计在适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需兼顾国际规则惯例及中国的国际承诺,因此,本文认为,未来中国拓展农业收入保险补贴结构、"渐进式"推广农业收入保险政策,要加深对WTO《农业协定》中农业保险相关条款的理解,积极参与或推动WTO相关规则调整或重构。
- 朱晶徐亮王学君
- 关键词:WTO规则适应性
- 中国农食产品标准国际化能否提升出口产品质量?被引量:6
- 2020年
- 执行国际标准能够促进产品质量提升,但也会给企业带来过高的遵从成本,从而可能不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选取2000-2013年中国农食产品标准数据与企业-产品层面海关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农食产品标准"国际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标准"国际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效应显著为负,而我国自行制定的国家标准对质量影响显著为正;按照对国际标准采纳程度分类,以及对出口产品和出口目的国发展程度分类,分样本检验发现,标准"国际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存在异质性影响。为此,照搬发达国家主导制订的国际标准不适用于中国出口企业,可能会由于过高的遵从成本阻碍企业产品质量升级。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需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从而减少过高遵从成本对产品质量升级及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
- 王学君苏冬梅
- 关键词:出口产品质量
- 引力模型:增加值贸易下的适用性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增加值核算理论因能消除传统海关统计弊端,还原各国参与贸易的真实利得而广受关注。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对样本国家1995—2011年双边增加值出口进行核算,利用新开发的中间产品贸易方程推导适用于增加值贸易的新引力模型。研究表明:海关统计对一国真实出口规模的高估程度随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程度的加深而增大;2000年以来,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各国对外贸易联系日益密切,出口增加值率(VAX)逐渐降低,但在金融危机后趋于稳定;在适用于增加值贸易的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一阶差分模型中,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更为可靠,是估计增加值出口的较理想模型。
- 杨奎王学君
- 关键词:增加值率中间品贸易引力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