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查丁胜

作品数:17 被引量:98H指数:7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单侧
  • 4篇细胞
  • 4篇骨质
  • 4篇骨质疏松
  • 3篇血管
  • 3篇疏松性
  • 3篇双通道
  • 3篇椎体
  • 3篇微创
  • 3篇疗效
  • 3篇颈椎
  • 3篇类风湿
  • 3篇滑膜
  • 3篇骨折
  • 3篇骨质疏松性
  • 3篇关节炎
  • 3篇风湿
  • 3篇A4
  • 2篇蛋白
  • 2篇血管内皮

机构

  • 16篇暨南大学附属...
  • 5篇暨南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市番禺区...
  • 2篇澳门仁伯爵综...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骨科医...
  • 1篇暨南大学第一...

作者

  • 16篇查丁胜
  • 12篇吴昊
  • 7篇林宏生
  • 6篇查振刚
  • 2篇郑力恒
  • 2篇王晶
  • 1篇张嘉晴
  • 1篇盛超
  • 1篇贾春宏
  • 1篇姚平
  • 1篇陈建庭
  • 1篇杜江
  • 1篇孔畅
  • 1篇任洁
  • 1篇张国威
  • 1篇梁耀中
  • 1篇邓轩赓
  • 1篇王华军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暨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骨科临床...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华老年骨科...
  • 1篇第十届中国南...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强度高频率振动对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018年
目的研究低强度高频率振动(low-magnitude high-frequency vibration,LMHFV)对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建立LMHFV加载MC3T3-E1细胞模型,观察不同频率LMHFV对MC3T3-E1细胞OPG/RANKL浓度比的影响,获得OPG/RANKL浓度比最高的频率(F)为后续研究频率;以0 Hz为对照,观察LMHFV对MC3T3-E1细胞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m RNA和蛋白活性,及钙化结节形成的影响;LMHFV加载形成的条件培养液(CM_F)孵育RAW264.7细胞,观察CM_F对破骨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多核破骨细胞形成、TRAP m RNA及蛋白活性的影响;观察LMHFV对MC3T3-E1细胞环氧化酶2(COX-2)蛋白水平的表达及COX-2抑制剂NS-398对LMHFV影响MC3T3-E1细胞分化的作用。结果 30 Hz LMHFV获得OPG/RANKL浓度比最高,促进ALP、OCN m RNA及蛋白活性增加,增加钙化结节形成。30 Hz LMHFV形成的CM抑制RAW264.7细胞向多核破骨细胞分化,抑制TRAP m RNA及活性;LMHFV可诱导COX-2蛋白水平增加,NS-398能抑制LMHFV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结论 30 Hz的LMHFV对MC3T3-E1细胞OPG/RANKL浓度比及成骨分化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调控成骨细胞OPG/RANKL浓度比间接抑制骨吸收,COX-2通路参与了LMHFV对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调节作用。
查丁胜邓轩赓陈建庭
关键词:骨质疏松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
重组人S100钙结合蛋白A4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 探讨重组人S100钙结合蛋白A4(rhS100A4)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s)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机制. 方法 取行膝关节置换术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滑膜组织行体外RAFLSs培养;CCK-8法检测rhS100A4及其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 (mTORC1)信号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Rap)共同作用对RAFLSs增殖的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rhS100A4及其与Rap共同作用对RAFLSs表达VEGF的影响;rhS100A4及其与Rap共同作用刺激RAFLSs形成条件培养基(CM),观察CM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体外形成管腔的作用,检测S100A4血管生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rhS100A4对RAFLSs mTORC1信号通路下游蛋白核糖体蛋白S6(S6)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分析rhS 100A4与Rap共同作用对RAFLSs S6蛋白磷酸化水平及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 rhS100A4促进RAFLSs增殖及VEGF蛋白水平表达,rhS100A4所形成CM促进HUVECs体外形成血管,Rap可抑制rhS100A4的上述生物学效应;rhS100A4激活RAFLSs mTORC1信号通路下游蛋白S6,使其磷酸化水平升高;rhS 100A4增强RAFLSs细胞S6蛋白磷酸化水平及VEGF蛋白水平表达的作用可被Rap抑制.结论 S100A4通过激活mTORC1信号通路促进RAFLSs产生VEGF.
查丁胜徐武岩吴昊林宏生查振刚阳华杨裕豪任洁
关键词:钙结合蛋白质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9年
肩袖损伤是导致肩部疼痛和活动障碍的常见原因。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患肢活动及功能,然而肩袖修复术的手术效果与术后康复治疗密切相关。科学有效康复治疗的缺失往往会显著降低手术疗效,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应将康复环节介入到临床治疗体系之中,做到康复锻炼与临床治疗同步,并贯穿于医疗的全过程。因此,术后采取康复治疗加速肩袖修复重建对提高手术效果至关重要。但目前术后的康复方案尚未达成共识,本文通过回顾文献,以肩袖的解剖及生物力学为基础,在术后制动、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及其他康复治疗等方面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进行综述,从而为肩袖修复术后制定科学、有效的康复锻炼方案提供依据。
徐武岩王华军查丁胜郑小飞
关键词:关节镜康复治疗
单、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比较经皮侧路椎间孔镜(PELD)与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手术治疗的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7例,PELD组16例,UBE组31例。对比两种内镜技术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透视次数等指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acnab标准进行手术疗效评估。结果:PELD组术中透视次数较UBE组更多(P<0.05),但手术时间少于UBE组(P<0.05);两组的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15个月,末次随访时,PELD组腰腿痛恢复水平与UBE组相近,两组间VAS评分与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末次随访时Macnab疗效优良率比PEL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与UBE均明显缓解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但UBE可以更彻底地摘除脱出游离的髓核,其优良率比PELD高,但其手术时间多于PELD组。
彭柏华林振杨裕豪查丁胜黄捷吴昊
关键词: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
电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9年
类风湿关节炎(RA)是造成我国人群劳动力丧失与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该病病情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目前的治疗还停留在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延缓关节畸形破坏的阶段,无法根治。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证实,电针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调控炎症细胞因子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改善RA发生发展的内环境,减轻炎症反应,进而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本文对近年来电针治疗RA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阐释其治疗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徐武岩查丁胜林振黄嘉文吴昊林宏生查振刚
关键词:电针细胞因子类针刺镇痛痛阈内啡肽类日常生活活动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疗分析
目的 骨质疏松常见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及腹痛是很常见的疾病与症状。引起腹痛的主要病因是腹腔内脏器病变所致,...
查丁胜林宏生吴昊王晶查振刚
关键词:椎体压缩骨折腹痛牵涉痛椎体成形术
创伤性脊髓损伤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后6个月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33例TSCI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损伤后6个月较入院时脊髓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的改善情况分为改善组(n=82)与非改善组(n=51)。纳入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MRI脊髓信号改变长度、最大椎管压迫度(MCC)、最大脊髓压迫度(MSCC)、脑与脊髓损伤中心(BASIC)分级、伤后3 d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伤后3 d内ASIA分级、术后3 d平均动脉压(MAP)、是否发生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TSCI患者损伤后6个月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改善组患者的MRI脊髓信号改变长度、MCC、MSCC、BASIC分级、伤后3 d内NLR、伤后3 d内ASIA分级、术后3 d MAP、有无发生并发症与非改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伤后3 d内NLR(OR=0.463,95%CI:0.287~0.748,P=0.002)和伤后3 d内ASIA分级(OR=11.684,95%CI:1.684~81.086,P=0.013)、术后3 d MAP(OR=2.224,95%CI:1.306~3.787,P=0.003)是TSCI患者损伤后6个月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TSCI患者,伤后3 d内NLR、ASIA分级、术后3 d MAP是伤后6个月预后的危险因素。
贺少杰赵振宇余信诚李伟宽孔畅马航展查丁胜
关键词:创伤性脊髓损伤预后
S100A4参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情迁延反复,是造成我国人群劳动力丧失与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S100钙结合蛋白A4(S100A4)是低分子量的S100家族成员之一,已被证实其过度表达与癌症进展相关,目前其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受到广泛关注。相关体外研究从分子水平揭示,S100A4可通过参与调节细胞凋亡和组织重塑、刺激细胞增殖以及促进新生血管形成过程,引起RA炎症、滑膜增殖、血管翳形成和组织破坏,进而加速RA的发生发展;动物在体研究也发现S100A4水平与RA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S100A4在预测RA患者的疾病转归、治疗效果及疾病活动度方面,亦具有独特优势。本文简要介绍S100A4的生物学功能,重点对S100A4参与RA发病机制的体外、体内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RA的早期预防、诊断、治疗及特异性药物的开发提供依据。
徐武岩查丁胜吴昊阳华林宏生查振刚
关键词:滑膜基质金属蛋白酶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体外研究
个体化方案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 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痛的个体化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04年4月MRI各序列存在信号改变的23例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痛患者,并根据临床表现、全身状况及影像学改变分析各病例的特点,个体化...
林宏生吴昊查丁胜王晶张国威杜江梁耀中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骨折骨痛个体化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被引量:10
2022年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用术式。但椎间融合使脊柱节段生物力学发生改变,加速临近节段退变,传统的颈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不需要融合手术节段,但需要广泛剥离软组织,出血较多.
林振彭柏华郑力恒谭文成查丁胜查丁胜吴昊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融合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颈后路脊柱节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