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勇

作品数:113 被引量:400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领域

  • 106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6篇细胞
  • 22篇膜型
  • 22篇跨膜
  • 22篇跨膜型
  • 16篇分泌
  • 15篇分泌型
  • 14篇肿瘤坏死因子
  • 14篇坏死因子
  • 12篇肿瘤
  • 12篇抗原
  • 11篇腰椎
  • 10篇跨膜型TNF...
  • 10篇基因
  • 8篇入路
  • 8篇颈椎
  • 8篇分泌型TNF...
  • 7篇单核
  • 7篇单核细胞
  • 7篇细胞毒
  • 7篇免疫

机构

  • 84篇华中科技大学
  • 29篇同济医科大学
  • 6篇同济医科大学...
  • 3篇广东医学院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武汉生物制品...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埃森大学
  • 1篇新技术公司

作者

  • 113篇徐勇
  • 62篇熊平
  • 57篇龚非力
  • 51篇李卓娅
  • 43篇冯玮
  • 30篇姜晓丹
  • 19篇郑芳
  • 18篇李锋
  • 16篇方忠
  • 12篇熊伟
  • 12篇姜小丹
  • 10篇冯新为
  • 9篇方敏
  • 9篇李清芬
  • 8篇廖晖
  • 8篇尹丙姣
  • 7篇谭政
  • 6篇梁智辉
  • 6篇李勇
  • 5篇黄家强

传媒

  • 16篇中国免疫学杂...
  • 13篇中华微生物学...
  • 13篇骨科
  • 9篇同济医科大学...
  • 8篇中国病理生理...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细胞与分子免...
  • 3篇工业卫生与职...
  • 3篇生物骨科材料...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中医药导报
  • 2篇第八届全国免...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8篇2021
  • 8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10篇2003
  • 9篇2002
  • 10篇2001
1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探讨Wiltse人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并获得随访的83例采用Wiltse入路TLIF技术治疗的腰椎滑脱病例。其中,男35例,女48例;年龄为(52.4±8.5)岁(33~75岁)。①记录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情况;②收集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和下肢痛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 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③通过观察影像学资料,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凸角和腰椎前凸角,统计滑脱率。结果①本组手术时间为(135.0±15.7) min,术中出血量为(297.8±63.6) ml,术后随访时间为(28.6±6.7)个月(18-40个月),5例出现术后脑脊液漏,1例出现神经损伤,1例出现硬膜外血肿,2例发生浅表感染,1例出现深部感染。②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分别由术前的(6.5±1.8)分、(5.0±3.0)分和59.7%±12.7%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0±1.0)分、(1.4±1.2)分和19.5%±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③滑脱率由术前的21.4%±4.0%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7.3%±2.1%,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凸角和腰椎前凸角分别由术前的(7.0±1.8)mm、3.0°±1.2°、38.5°±7.5°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8±1.6)mm、5.2°±1.0°、41.3°±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经Wiltse人路TLIF技术能有效治疗腰椎滑脱症,对于恢复腰椎序列、缓解疼痛、功能改善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李勇徐勇高放郜德龙吴巍关邯峰廖晖熊伟方忠李锋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疗效分析
中国湖北汉族重症肌无力与HLA-Ⅱ类等位基因的关联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和方法:探讨中国湖北汉族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与HLA-Ⅱ类等位基因的关联。利用PCR/SSP和PCR-RFLP技术对湖北地区91例MG患者进行HLA-Ⅱ类(HLA-DRB1、DQB1和DPB1)基因型别分析,并与168例正常个体比较。结果:患者组(1):HLA-DRB10901、DQB10303和DPB1050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值分别为412、304和301,P<0.01;(2)HLA-DPB1020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R值为013,P<0.05。结论:中国湖北汉族群体中MG与HLA-DRB10202、等位基因正关联,而与HLA-DPB10202等位基因呈负关联,与白种人群相比,这种关联对中国湖北汉族MG病人来说是特有的。
龚非力杨志章熊平徐金枝徐勇姜晓丹吴雄文S.FERENCIKYANJUN LIUH.GROSSE WILDE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HLA抗原基因表达
短节段固定联合骨水泥螺钉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脊神经损伤的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连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短节段固定联合骨水泥螺钉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脊神经损伤的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连(OOVFN)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0月至2019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32例合并脊神经损伤的OOVFN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50~76岁[(62.4±8.0)岁]。损伤节段:T_(11)4例,T_(12)7例,L_(1)7例,L_(2)6例,L_(3)5例,L_(4)3例。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B级7例,C级13例,D级12例。均行短节段固定联合骨水泥螺钉椎体成形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推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测量伤椎前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横截面积以评估椎体复位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Frankel分级评估临床疗效。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85个月[(44.8±17.5)个月]。手术时间为90-135 min[(109.5±14.1)min],术中出血量为80~220 ml[(157.2±38.5)ml],伤椎骨水泥注入量为3.5~6.5 ml[(5.0±1.1)ml]。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9.8±2.2)mm恢复至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19.8±2.7)mm、(19.7±2.5)mm;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21.8±4.7)。纠正至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5.4±2.7)°、(5.5±2.7)°;椎管横截面积由术前的(595.8±102.3)mm^(2)扩大至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1093.6±144.9)mm^(2)、(1103.9±147.9)mm^(2)(P均<0.01);而伤椎后缘高度在手术前后得到保持(P>0.05)。VAS、ODI分别由术前的(7.7±1.3)分、79.1±14.7下降至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2.5±0.8)分、31.8±9.8、(2.3±0.6)分、30.0±9.5(P均<0.01)。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6例,D级15例,E级10例,较术前改善(P<0.01)。术中出现骨水泥向后方椎管渗漏2例(椎管减压过程中顺利取出),末次随访时出现骨水泥局部渗漏5例,未见椎管渗漏。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或内固定松动、失败等情况。结
郭谦吴巍徐勇熊伟廖晖李锋方忠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
全程无缝SPORT医疗照护模式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SPORT医疗照护模式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至2018年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收治的16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的临床资料。将2017年1月至12月主动来院就诊接受常规脊柱侧凸诊疗与随访,行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的74例病人纳入对照组;2018年1月至12月接受义诊筛查及早期知识宣教,采用基于全人全程护理理念与多学科协作诊疗设计的SPORT模式诊治的86例病人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7例,女67例;年龄为(14.03±7.88)岁(10~25岁)。观察组,男13例,女73例;年龄为(13.78±6.95)岁(8~25岁)。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以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病人冠状面主弯Cobb角、矢状面Cobb角矫正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病人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住院天数明显缩短(t=11.160,P<0.001);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也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SPORT模式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中应用,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并提高病人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探讨与推广。
吴明珑谈晶柯建詹雪陈媛王欢徐勇李锋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效果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HMGB1参与小鼠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的研究
研究背景:HMG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是存在于真核细胞核内的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主要存在于胞核内,其可通过两个途径释放到胞外:损伤或坏死的细胞被动分泌及激活的单核/...
邹慧娟汤贤英熊平徐勇方敏谭政龚非力郑芳
关键词:HMGB1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CAV
文献传递
新冠疫情下医学免疫学居家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被引量:2
2020年
疫情期间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我中心开展了“双向琼脂糖凝胶免疫扩散实验”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居家实验课教学,将实验材料寄至学生家中,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形成教师线上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操作技能、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本实验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保障了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为居家免疫学实验的规模化、常态化开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杨敬徐勇朱慧芬林传友欧阳兴飚杨真荣宗义强吴雄文郑芳梁智辉
关键词:疫情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膜表面HLA-Ⅱ类抗原、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铁传递蛋白受体的表达
1992年
本文作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10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膜表面HLA-DR、DQ、DP抗原、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铁传递蛋白受体(TfR)的表达。术中应用了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和FITC标记的第二抗体。结果表明,IDDM患者单核细胞膜表面HLADQ抗原、IL-2R和Tf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HLA-DR、DP抗原的表达在IDDM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推测HLA-DQ、IL-2R和TfR的异常表达在IDDM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毛正宽金之欣邵丙扬冯新为龚非力徐勇熊平史良如
关键词:单核细胞抗原白细胞介素2
供心体外转染腺病毒介导的CD40Ig融合基因延长小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
2006年
目的探讨体外转染CD40Ig融合基因对小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小鼠CD40胞外段和人IgGFc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CD40Ig),以BALB/c小鼠为供者,C57BL/6小鼠为受者,建立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组供心移植前在体外以AdCD40Ig灌注,转染CD40Ig基因,另设空载体转染对照组、非转染对照组和近交系对照组(供、受者均为近交系C57BL/6小鼠)。术后观察移植心的存活及移植物中炎症细胞浸润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受者体内CD40Ig融合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受者体内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脾细胞。结果实验组移植心的存活时间达(15.8±0.7)d,明显长于空载体转染对照组和非转染对照组(P<0.01)。术后第2d,实验组受者体内CD40Ig融合蛋白表达最高,1周后明显降低。术后第7d,实验组移植心组织中浸润的炎症细胞明显比未处理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少。实验组产生IFN-γ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分别为(2.18±0.16)%和(10.82±0.74)%,与近交系对照组接近,明显低于未处理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P<0.01)。结论供心体外转染CD40Ig融合基因可有效抑制移植后受者体内同种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延长移植心的存活时间。
黄保军尹辉黄亚非徐军发熊平冯玮郑芳徐勇方敏龚非力
关键词:CD40配体腺病毒科转染
跨膜型和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α对内毒素性休克肝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分泌型 (S)和跨膜型 (TM)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对内毒素性休克肝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首先使用埃氏大肠杆菌死菌液制备大鼠内毒素性休克模型 ;并分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清中的S TNF α、腹腔巨噬细胞表面上的TM TNF α ;然后 ,在给大鼠注射死菌液之前 3 0min ,注射TNF α转化酶 (TACE)反义寡核苷酸 ( 5mg/kg) ;6h后分别检测S TNF α、TM TNF α水平 ;检查肝脏的病理改变 ,并监测各组大鼠的血压变化。结果 在内毒素性休克过程中 ,TM TNF α表达的动态变化不同于S TNF α ,TM TNF α在注射菌液 3 0min后开始升高 ,4 5h达最高峰 ,随后有所下降 ,但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TACE反义寡核苷酸能有效地抑制TM TNF α转化为S TNF α ,使腹腔巨噬细胞表面上的TM TNF α表达明显增高 (P <0 0 0 1) ,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肝脏未见病理改变。结论 内毒素性休克的病理过程主要与S TNF α有关 ,而TM TNF α则可抵抗内毒素的攻击 ,稳定血压 ,限制炎症反应及保护肝组织免受损伤 。
尹丙姣李卓娅余上斌姜晓丹冯玮徐勇
关键词:跨膜型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Α脓毒性休克
两型TNFα杀伤U937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
2003年
目的 比较两型TNFα对U93 7细胞的胞毒效应及二者诱导U93 7细胞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 采用生物活性检测法测定两型TNFα对U93 7细胞的胞毒效应 ;用抑制消减杂交法探索两型TNFα诱导U93 7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两型TNFα对U93 7细胞胞毒效应存在差异 ,分泌型TNFα (sTNFα)的杀伤率为 2 4 3 % ,且引起靶细胞坏死率大于其诱导的凋亡率 ;跨膜型TNFα (TM TNFα)的杀伤率为 3 4 3 % ,主要引起靶细胞凋亡。以sTNFα诱导基因做消减 ,得到TM TNFα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 ,即 2 5个EST ,其中 8个EST与已知基因有高度同源性 ,17个EST为未知序列 ,已向GenBank登录。
孙义敏尹丙姣徐勇姜晓丹熊平冯玮龚非力李卓娅
关键词:U937细胞差异表达基因抑制消减杂交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