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猛
- 作品数:17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皮肤质量检测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皮肤质量检测装置,包括图像拍摄模块、云计算处理模块和医师终端模块;图像拍摄模块包括拍摄子模块和传输子模块;拍摄子模块包括拍摄单元和提示单元;拍摄单元用于获取客户的第一脸部图像;提示单元用于判断...
- 成先桂陆伟谭美乐邓桂艳吴玲艳覃文飞杨猛唐平潘延斌李建民
- 一种强脉冲光联合果酸换肤黄褐斑治疗辅助装置
- 本实用新型一种强脉冲光联合果酸换肤黄褐斑治疗辅助装置公开了一种在治疗过程中,对强脉冲光束发射器进行固定调节的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实用,能够对光速进行聚集,提高对黄褐斑治疗效果,其特征在于多个防滑垫等距置于环形座板一端边缘...
- 杨猛李建民方金菊潘延斌
- 文献传递
- 一种狼疮病人检测试剂盒及其保存方法
- 本发明一种狼疮病人检测试剂盒及其保存方法公开了一种能够唯一识别所放试剂类别,防止错放,同时能够组合使用的试剂盒及其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盒体为顶部开口的矩形结构,盒体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开有封口滑槽,上滑动盖板下方置有第一T形...
- 杨猛方金菊潘延斌黄耀辉李建民
- 文献传递
- 恶性黑色素瘤与良性黑色素细胞瘤血管生成基因差异表达谱实验研究
- 李建民邝晓聪卢斌珠潘延斌谭美乐卢坚杨猛
- 该课题于2011年获广西科技厅资助项目立项,合同编号:桂攻科1140003B-86。课题实施时间自2011年1月-2014年12月。课题总体目标:以良性黑色素细胞瘤细胞系为参照,以高通量的血管生成基因芯片功能基因芯片检测...
- 关键词:
- 关键词:黑色素瘤抗肿瘤药物
- 药物疗法、神经阻滞联合脊柱调整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药物疗法、神经阻滞联合脊柱调整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Z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7例Z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疗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接受脊柱调整(头颈段、胸椎段及腰骶段)治疗。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焦虑状况、抑郁状况及睡眠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疼痛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有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趋势(P<0.05),分组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的疼痛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严重疼痛、头晕、便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疗法、神经阻滞联合脊柱调整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ZAP患者的疼痛、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及睡眠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 杨韵锋甘庆阳吴玲艳杨猛潘延斌
- 关键词:药物疗法神经阻滞睡眠质量
- 良性黑色素细胞瘤侵袭相关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 目的 在建立黑色素细胞瘤细胞系的基础上,与恶性的黑色素瘤细胞对比,以初步明晰黑色素细胞瘤侵袭相关生物学特性,为两者的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本研究选取恶性特征明显的人A375 黑色素瘤细胞系为参照,研究本研究组构建的良性...
- 杨猛
- 光动力疗法与液氮冷冻治疗寻常疣疗效观察及HBD-2的表达异常研究
- 潘延斌李建民谭美乐杨猛覃文飞黄榆秀蒙世
- 该项目来源为桂科计字〔2015〕98号文件下达的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光动力疗法与液氮冷冻治疗寻常疣疗效观察及HBD-2的表达异常研究”,合同编号:桂科攻15277018,项目实施期限为自2015年1月至201...
- 关键词:
- 关键词:寻常疣光动力疗法液氮冷冻治疗
- 一种多功能神经内科诊断工具
-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神经内科诊断工具公开了一种便于折叠携带,且能够扩展添加其他诊断器械的诊断工具。锤头能够进行更换,针对不用位置选用不同的锤头。其特征在于叩诊锤头置于连接臂一端,且通过连接销钉和连接臂相连接,所述连接臂一...
- 方金菊李通汪莉阮贞杨猛陈桂炎
- 文献传递
- 祛除黄褐斑面膜液喷涂器
- 本实用新型祛除黄褐斑面膜液喷涂器公开了一种通过多个涂抹球贴合人体面部凹凸面进行涂抹,涂抹面积大的喷涂器。多个球形涂抹结构能有效贴合人体面部凹陷进行涂抹,同时涂抹面积大,效率高。其特征在于连接套螺接置于瓶身顶端,瓶盖套置于...
- 杨猛方金菊成先桂李建民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4年
-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该病毒侵犯人体的神经系统,使得神经元细胞受损,疼痛阈值电位发放及中枢敏化下降,进而引发神经痛等慢性并发症。由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发生率较高且疼痛顽固,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关于PHN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物理治疗及中医治疗等方式,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差异较大,而联合治疗可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效益最大化。笔者通过搜索相关文献,就近年来PHN的治疗进展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提供参考。
- 杨韵锋潘延斌吴玲艳杨猛甘庆阳
- 关键词:带状疱疹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