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
- 作品数:9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结直肠癌患者的根治术中腹腔镜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做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乙组、甲组,每组50例。本次乙组是开腹手术,而甲组是腹腔镜手术,总结并发症、手术情况、术后情况。结果甲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2.0%)低于乙组(36.0%)(P<0.05)。甲组的手术耗时(155.41±20.32)min长于乙组(141.22±11.35)min(P<0.05)。甲组的术中出血量(117.12±62.25)mL少于乙组(227.12±80.42)mL(P<0.05)。甲组的进食时间(2.31±1.42)d短于乙组(4.25±1.33)d(P<0.05)。甲组的排便时间(3.48±1.05)d短于乙组(4.76±1.11)d(P<0.05)。甲组的排气时间(2.33±1.08)d短于乙组(3.24±1.17)d(P<0.05)。甲组的住院天数(13.33±1.62)d短于乙组(20.33±2.12)d(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尽管腹腔镜根治术的手术时间长,但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患者可快速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王韦吉马骏
- 关键词:结直肠癌腹腔镜
- 循环肿瘤细胞与基因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探讨
- 2024年
- 目的:探究循环肿瘤细胞(CTC)与基因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CRC)的价值。方法:选取于2021年3月—2022年8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4例CRC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44例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接受CTC与基因联合检测。比较两组CTC计数及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情况,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C与基因联合检测对CRC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CTC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CTC检测联合基因联合检测诊断CRC的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0.916,P<0.001)。结论:CTC计数及RAS、BRAF、PIK3CA等基因突变均与CRC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且这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对CRC的诊断效能更佳。
- 马骏丘星雯张腾庞海鑫
- 关键词:结直肠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
- 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致肠坏死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23年
- 目的:加强对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引起肠缺血坏死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为老年男性,既往有腹股沟疝病史,2d前因腹股沟疝嵌顿后至当地医院手法复位后腹痛无明显缓解,至柳州市人民医院检查考虑肠破裂,术前患者休克,急诊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小肠破裂,肠内容物漏出,肠管缺血进行性加重,予手术切除,为判断剩余肠管活性及预防腹腔室筋膜综合征,暂不关腹,待术后48h再次开腹探查见小肠活性良好后关腹。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是一种罕见的肠缺血坏死病因,诊断困难,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相关死亡率。
- 张腾梁媛陈龙黄六香马骏
- 关键词:休克肠坏死
- 1例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病例的报道并文献复习
- 2023年
- 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差。尽管经化疗和手术等多种治疗后,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前期疗效较好,但其病情多迅速复发,并在两年内死亡。本文对1例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来源、病理诊断结果、免疫组化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手段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
- 张腾梁媛陈龙黄六香马骏
- 关键词:文献复习
- SNHG7对结肠癌预后影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2024年
-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仁小RNA宿主基因7(SNHG7)的表达程度与结肠癌预后的关系,以期寻找一种新型潜在的结肠癌标记物及治疗新靶点。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所有结肠癌转录数据,提取其中表达SNHG7的数据并整理成矩阵资料,利用R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SNHG7差异性表达,生存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单因素多因素独立预后分析及结合临床数据特征探讨SNHG7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相互联系。结果SNHG7在结肠癌标本中高表达,SNHG7高表达组与SNHG7低表达组相比总体生存率明显降低,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NHG7可作为结肠癌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临床数据相关性研究提示SNHG7的表达量与SNHG7甲基化程度相关,SNHG7甲基化程度与结肠癌的N分期、种族相关(P<0.05)。结论SNHG7为结肠癌患者预后差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结肠癌患者诊断和预后的潜在标志物,并为治疗结肠癌靶点提供新方向。
- 马骏张腾庞海鑫丘星雯
- 关键词:结肠癌肿瘤预后生物信息分析
- 血清ICAM-1、IFN-γ水平与老年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干扰素-γ(IFN-γ)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84例进行了化疗+靶向+手术综合治疗的老年CRLM患者病历资料,患者均进行了3年随访,以患者3年生存、病死情况作为预后观察指标;记录患者入院基线资料、主要实验室指标(血清ICAM-1、IFN-γ)及随访期间的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基线资料及血清ICAM-1、IFN-γ水平;分析血清ICAM-1、IFN-γ水平与老年CRLM患者预后的关系,二者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老年CRLM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84例老年CRLM患者中,35例(41.67%)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49例(58.33%)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CEA、ICAM-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IFN-γ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CAM-1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是老年CRLM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CAM-1、IFN-γ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老年CRLM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9、0.885、0.946,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一般线性双变量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CAM-1水平与IFN-γ呈负相关(r=-0.454,P<0.05)。结论血清ICAM-1过表达、IFN-γ低表达与老年CRLM患者预后不良存在一定联系。
- 马骏黄俊敏罗运生李威王韦吉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细胞间黏附分子-1干扰素-Γ
- 循环肿瘤细胞在结直肠癌转移复发检测中的意义
- 2022年
- 复发转移是结直肠癌(CRC)中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存在与肿瘤复发风险的增加、预后不良风险的增加有关。CTC作为一种新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在近十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研究表明,CTC的存在与转移性扩散和低生存率相关,也可作为治疗反应的标志物。本文对CTC检测在CRC复发转移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 马骏张腾兰超智陈龙梁媛
-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结直肠癌复发转移
- MCM7、p27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 张明明罗运生夏涛李威杨颢甘涛崔建华王韦吉马骏
- 课题来源及背景: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日渐增高。而随着人类的高速的工业化进程,癌症逐渐成为人类头号杀手。人们关于癌症的研究时刻没有停止过。恶性肿瘤细胞侵袭性生长及转移的最基本特征是细胞的失控性增殖,而细胞...
- 关键词:
- 关键词:结肠腺癌肿瘤细胞肿瘤治疗
-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充填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效果对比
- 2020年
- 目的:讨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充填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本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18例)及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充填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两组术后1年的复发情况,对比两组术后1d、3d及1年时的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d、3d的V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术后1年的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相比传统的充填无张力疝修补术来说,可有效减轻腹股沟疝患者的术后疼痛、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王韦吉马骏
-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股沟疝术后疼痛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