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伟 作品数:10 被引量:57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华西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1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总结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17年6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81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81例患者中,20例有临床症状,术前影像学诊断出20例。行根治性肝切除61例,单纯肝活检2例,肝活检后行射频消融治疗18例。肿瘤细胞表达相应黑色素瘤细胞标记物(HMB 45、Mart-1)和平滑肌细胞标记物。1例患者术后肿瘤复发(1.2%,1/81),无死亡病例。结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多样,诊断主要依靠于病理表现和免疫组化。治疗策略应根据肿瘤大小、部位及临床症状选择。由于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恶性潜能,手术后应密切随访。 张胜龙 杨先伟 王文涛关键词:血管肌脂瘤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自体肝脏移植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合并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索自体肝脏移植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合并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例诊断为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合并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患者,术前经过CT、MRI及超声检查评价肝脏占位病灶大小、范围及血管侵犯情况,使用IQQA肝脏系统(EDDA Technology,Inc.USA)重建肝脏模型,测量并记录剩余肝脏体积及第1肝门侵犯程度,经多学科协作讨论后拟采用自体肝脏移植对其进行治疗。结果经过充分术前评估,明确患者肝内病灶147 mm×134 mm×165 mm大,严重侵犯肝后下腔静脉及肝右和肝中静脉并造成三者闭塞,肝左静脉部分受侵,伴有门静脉海绵样变,剩余肝脏体积约912 m L,剩余肝脏体积与标准肝脏体积比为0.81,术前肝脏功能Child-Pugh评分为A级。按预期方案行自体肝脏移植术,术中应用患者自身大隐静脉做移植物重建部分流入及流出道,下腔静脉未予以重建,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并于术后第20天顺利出院。结论自体肝脏移植可成功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合并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其中充分的术前评估和第一肝门的处理是手术的关键。 孔俊杰 沈舒 黄斌 冯曦 杨先伟 邱逸闻 赵继春 魏永刚 王文涛 严律南关键词:门静脉海绵样变 高海拔地区17例晚期肝泡型包虫病行自体肝移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总结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简称"自体肝移植")治疗晚期肝泡型包虫病(HAE)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7月期间接受自体肝移植的17例晚期HA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7例晚期HAE患者的自体肝移植术均成功,下腔静脉重建方式中有10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重建,5例采用人造血管重建,1例采用原下腔静脉断端直接吻合,1例因腹膜后侧支循环丰富而未重建。移植肝质量365~1 350 g,平均681.3 g;手术时间9~16 h,平均11.5 h;无肝期175~450 min,中位无肝期312 min;术中失血量950~4 500 mL,中位失血量2 000 mL;输入红细胞悬液1~20 U,平均6.4 U;输入新鲜冰冻血浆0.8~2.0 L,平均1.1 L。术后住院时间为5~45 d,平均25.6 d。4例患者术后出现肝区包裹性积液、1例胆汁漏和1例胆管狭窄,均予以相应干预并治愈,无围术期死亡发生。1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35个月,平均9.5个月,均未见HAE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在高原地区对晚期HAE患者行自体肝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较满意,但该手术仍存在风险高、难度大,术中重建材料的选择、后腹膜侧支循环的判断、下腔静脉端端吻合口有无张力等问题需精准考虑,同时术后抗凝治疗、并发症管理复杂,仅适合在有丰富经验的高原医疗单位开展。 魏耕富 杨康明 史屹洋 马智 马智 李志宏 陈颖 智明 周明亮 陈雪林 樊谦 常秀萍 杨先伟 黄斌 常秀萍 杨先伟关键词:肝泡型包虫病 下腔静脉重建 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治疗晚期肝泡型包虫病 被引量:16 2017年 2017年第6期《中国普外临床与基础杂志》中,笔者报道了本单位成功实施的21例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exvivoliverresection followed byautotransplantation,以下简称自体肝移植)治疗晚期复杂肝泡型包虫病(HAE),截止目前这是世界范围内文献报道单宗病例数最多的一个报道,亦代表我国自体肝移植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王文涛 杨先伟 严律南关键词:自体肝移植 肝泡型包虫病 晚期 肝移植技术 肝移植术 泡型肝包虫病肝切除术后胆漏发生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分析泡型肝包虫病术后胆漏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泡型肝包虫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情况,对比分析胆漏(n=22)与非胆漏组(n=115)的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胆漏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胆漏组与非胆漏组在术前肝功能(AST、LAP、LDH)、失血量、输血量、肝门侵犯、术前行PICD、规则肝切除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规则性肝切除是避免胆漏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肝门侵犯是胆漏发生的危险性因素。结论病灶侵犯肝门是术后胆漏发生的危险因素,规则性肝切除可降低术后胆漏发生率。 张胜龙 杨先伟 王文涛关键词:棘球蚴病 肝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ALPPS动物模型及其基础研究进展 2018年 目的了解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动物模型及其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为ALPPS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有关ALPPS的基础研究和动物模型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作综述。结果至2018年3月,国内外公开报道的ALPPS动物模型相关文献共计19篇,其中大鼠模型11篇,小鼠模型4篇,猪模型2篇,兔模型1篇,羊模型1篇。文献以正常肝背景下模拟的ALPPS手术为主(16篇),其他包括结直肠肝转移小鼠ALPPS模型2篇,肝硬变背景下的ALPPS动物模型仅有1篇中文文献报道。ALPPS建模时,门静脉分支的结扎比例为20%~90%,根据缺血线及肝脏韧带来定位和分割肝脏,断面多以缝扎、电凝等方式止血。以上动物模型在术后均能观察到剩余肝组织增生。增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来于细胞因子,如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参与诱导肝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上调,二是剩余肝的门静脉及肝动脉血流增加,加速了肝脏细胞增殖。结论动物模型是研究ALPPS手术安全性及术后肝脏增生机制的主要工具,但涉及伴有肝硬变背景的肝脏肿瘤模型的研究仍较少。ALPPS术后肝脏再生的机制仍处于探索中,还需要更多的基础实验和临床病例来进一步研究。 杨先伟 杨令鹏 杨闯 杨闯 王文涛关键词:动物模型 肝硬变 围手术期炎症反应指标对肝内胆管癌患者肝切除术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评估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患者围手术期炎症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231例ICC患者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术前及术后第3、5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衍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derived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d-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进行检测和比较。Xtile软件确定术前及术后第3、5天的NLR、d-NLR、PLR的最佳截断值,将所有患者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并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NLR、d-NLR、PLR水平高低与患者的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它们的预后价值。最后建立预测列线图预测ICC患者预后,并通过一致性指数(C指数)评估列线图的预测准确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1例ICC患者,男性115例,女性116例,年龄<60岁的占多数(57.1%)。有161例患者(69.7%)复发,156例(67.5%)死亡。中位DFS、OS分别为8.9个月和12.5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与患者DFS有关(P<0.05)的有d-NLR和NLR水平(术前,术后第3、第5天),PLR水平(术前);与患者OS有关(P<0.05)的有d-NLR和PLR水平(术前,术后第3、第5天),NLR水平(术前,术后第3天)。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术前高水平的NLR和d-NLR以及术后第3天高水平NLR是不良DFS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前高水平的NLR和d-NLR以及术后第3天高水平NLR是不良OS的独立影响因素;PLR水平则与DFS和OS无关。建立Cox回归模型以及列线图预测ICC患者的DFS和OS,其C指数分别为0.738(95%置信区间:0.699~0.777)、0.778(95%置信区间:0.758~0.818)。结论ICC患者术前高水平的NLR、d-NLR及术后第3天高水平NLR预示术后生存差,PLR对ICC预后无指导意义。 张自飞 王焘 孔俊杰 杨令鹏 杨先伟 王文涛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 计算机三维可视化重建技术在肝泡型包虫病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评估计算机三维可视化重建系统在肝泡型包虫病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152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切除范围≥4个肝段患者80例,切除范围≤3个肝段患者72例,不同肝切除范围患者根据是否进行了三维重建分为三维重建组和未三维重建组,记录并比较三维重建组和未三维重建组患者的影像学数据、术中指标及术后情况。结果共有79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进行了三维可视化重建并生成了实时的三维模型,三维可视化重建时间平均19 min,其中有13例患者重建时间超过了30 min,最长者达到了150 min。在根据三维重建结果拟定手术方案的79例患者中,术前模拟手术预计切除肝脏体积为(583.6±374.7)mL,术中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为(573.8±406.3)mL,二者比较一致(P=0.640)。切除范围≥4个肝段和≤3个肝段患者中分别有41例和38例选择进行了三维重建。切除范围≥4个肝段患者中,三维重建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未三维重建组(P=0.021),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未三维重建组(P=0.047),2组患者间术中输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6)。切除范围≤3个肝段患者中,三维重建组和未三维重建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切除范围≥4个肝段或是≤3个肝段患者的三维重建组和未三维重建组间术后3 d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术后90 d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三维可视化重建系统可以减少≥4个肝段切除术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缩短手术时间,但其在≤3个肝段切除术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中则没有明显获益。 邱逸闻 杨先伟 沈舒 王文涛关键词:肝泡型包虫病 肝切除 三维重建 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治疗晚期肝泡型包虫病21例报道 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总结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治疗晚期肝泡型包虫病(HAE)的方法、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2014年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1例晚期复杂HA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结果所有患者成功行全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术中无死亡。移植肝质量360~1 300 g,平均701.4 g;手术时间9.4~19.5 h,平均13.6 h;无肝期180~455 min,中位无肝期为314 min;术中失血1 200~6 000 m L,平均2 379 m L;输入红细胞悬液0~39.5 u,平均10.6 u;输入新鲜冰冻血浆0~6 050 m L,平均1 377 m L,其中有7例行自体血液浓缩后回输,输入自体血500~3 700 m L,平均1 578 m L;术后住院时间4~51 d,平均23.5 d。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Clavien-Dindo分级在Ⅲ级及以上者4例;术后死亡2例。术后19例患者获访,1例于术后12个月后失访,随访时间3~38个月,平均随访16.2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出现大量腹水、低钠血症,诊断为左肝静脉吻合口狭窄,介入下行肝静脉支架置入及血管成形术后痊愈。随访期间19例患者未见HAE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为晚期HAE患者提供了根治性切除治疗方法,但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围手术期管理非常重要。术前详细评估、术中合理的管道重建及术后精细管理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杨先伟 黄斌 邱逸闻 杜丞淞 冯曦 魏永刚 沈舒 雷建勇 张中伟 赵继春 陈哲宇 李波 文天夫 樊海宁 杨康明 魏耕富 严律南 王文涛关键词:肝泡型包虫病 自体血管 泡型肝包虫病手术安全切除距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泡状棘球蚴在肝脏中的浸润范围,从而为泡型肝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手术安全切除的距离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0例HAE患者的术后组织标本。每例患者收集3块同时含有病灶与病灶旁肝组织的交界标本,分为病灶组、0~0.5 cm肝组织组(含0.5 cm)、0.5~1.0 cm肝组织组(含1.0 cm)、1.0~1.5 cm肝组织组(含1.5 cm)和1.5~2.0 cm肝组织组(含2.0 cm)。比较5组肝组织中的Cox1表达量和肝组织的镜下纤维化面积。结果病灶组Cox1的表达量和纤维化面积均高于病灶旁肝组织组(P<0.0001),而各病灶旁肝组织组之间的Cox1表达量和纤维化面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Cox1表达量与镜下纤维化面积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无论是Cox1表达量还是肝组织的纤维化程度,HAE病灶均高于病灶旁2 cm以内的肝组织,而病灶旁2 cm以内的肝组织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基于本研究在病灶旁肝组织中间隔0.5 cm的取材标准,笔者认为HAE手术切除的范围在距离病灶0.5 cm处可能较为合适。 杨令鹏 邱逸闻 杨先伟 沈舒 王文涛关键词:泡型肝包虫病 根治性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