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蓉

作品数:10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台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护理
  • 4篇重症
  • 2篇休克
  • 2篇重症颅脑
  • 2篇重症颅脑损伤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脑损伤
  • 2篇护理质量
  • 2篇焦虑
  • 2篇风险评估
  • 2篇ICU
  • 1篇导管
  • 1篇心静脉压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护理
  • 1篇休克患者
  • 1篇血氧
  • 1篇血氧饱和度
  • 1篇压力性

机构

  • 8篇东台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陈蓉
  • 4篇柳小霞
  • 1篇丁玺
  • 1篇崔梅
  • 1篇丁晓虎

传媒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全科护理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中外医药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持续加温湿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年
目的:分析持续加温湿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9月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持续气道滴注,研究组给予持续加温湿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家属焦虑状态、护理满意度、湿化效果、呼吸指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Ⅰ度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水平均升高,呼吸频率均降低,研究组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分压水平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加温湿化护理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家属焦虑情绪,改善呼吸功能、湿化效果较好,护理满意度高。
陈蓉
关键词:焦虑状态血氧饱和度
心理护理对提高ICU护理质量的影响
2016年
探讨心理护理对提高ICU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08例IC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心理护理后可提高ICU患者的心理素质,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陈蓉徐改兰
关键词:心理护理ICU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
风险评估下精细化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下精细化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接收的9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风险评估下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及干预后不同时间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结果:干预后,实验组BMI、ALB、TP均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2 h、24 h、48 h,实验组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风险评估下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机体营养指标水平、减少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同时,还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得以早期康复。
柳小霞陈蓉孙小燕崔梅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风险评估精细化护理营养指标
风险评估护理干预在ICU重症病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观察风险评估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ICU)重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ICU需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病人7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风险评估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肾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管路使用时间及非计划性下机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尿素氮及血肌酐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以及生理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评估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延长ICU重症病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非计划性下机及管路使用时间,改善病人肾功能及生活质量,干预效果满意。
柳小霞陈蓉
关键词:重症病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风险评估护理
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不同管腔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不同管腔监测中心静脉压的差别。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使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心腔测量方式测量中心静脉压,对照组患者采取周围腔测量方式测量中心静脉压,比较两组患者的CVP水平、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心房入口距离、治愈率以及治愈病例休克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VP水平为(8.85±4.11)mm Hg低于对照组患者(10.35±4.19)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心房入口距离为(2.01±0.24)cm,对照组患者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心房入口距离为(3.03±0.19)cm,观察组患者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心房入口距离更接近2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36例(87.80%)高于对照组患者29例(70.73%);观察组休克持续时间为(76.5±14.3)h低于对照组(97.4±20.1)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中心腔检测方式检测中心静脉压时CVP值较采用周围腔测量方式更准确,能够更准确的得到患者身体各项数据,临床上可以加以使用。
柳小霞孙小燕徐改兰陈蓉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压
白藜芦醇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模型雌激素内稳态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细胞雌激素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考察白藜芦醇对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内稳态的影响,并从雌激素内稳态的角度初步探究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分为正常子宫内膜细胞对照组(Control组)和白藜芦醇给药组(Res组),子宫内膜癌细胞模型组(Model组)和模型组给予白藜芦醇治疗组(Model+Res组),RT-PCR检测各肿瘤标志物的mRNA表达;利用LC-MS/MS法检测子宫内膜细胞内外液中雌激素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变化,并结合SIMCA 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寻找疾病差异标志物.结果:Model组Ccnd1和Erbb2 mRNA表达水平较Control组显著升高(P<0.05).经SIMCA 14.0软件分析可知,子宫内膜癌细胞内外液样本中2-甲基雌二醇(2-MeOE2),2-甲基雌酮(2-MeOE1),和4-甲基雌酮(4-MeOE1)的浓度水平显著下降(P<0.01),4-羟基雌二醇(4-OHE2)含量显著增加(P<0.05),在给予Res治疗后,子宫内膜癌细胞外液中4-MeOE1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子宫内膜癌细胞内液中2-MeOE2和2-MeOE1含量显著升高(P<0.05),4-OHE2在子宫内膜癌细胞内外液中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细胞内外液雌激素代谢产物2-MeOE2含量降低和4-OHE2含量升高,可能是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雌激素出现代谢紊乱的原因之一,白藜芦醇能够逆转这两种代谢产物的相对失衡.
王席丁晓虎鲁振雯丁玺陈蓉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白藜芦醇雌激素
品管圈活动在 ICU 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16年
分析探讨品管圈活动在 ICU 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 2013 年 6 月-2014 年 6 月 ICU 的护理质量管理中未采用品管圈,设为对照组,对我院 2014 年 8 月-2015 年 8 月 ICU 的护理质量管理中采用品管圈,设为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 ICU 护理质量管理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护理人员的个人护理投诉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 ,且医药耗材等物品的使用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P<0.05) 。结论:在 ICU 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使用品管圈可以显著改善 ICU 护理的质量,降低护理人员的投诉率,增加医药耗材的使用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徐改兰陈蓉
关键词:品管圈ICU护理质量管理
重症超声指导下液体复苏联合针对性护理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指导下液体复苏联合针对性护理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液体复苏联合针对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重症超声指导,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6、24、72 h后液体复苏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脏排量均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观察组乳酸、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24 h输液量、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重症超声指导下液体复苏联合针对性护理,有利于精准液体管理,可在保障组织灌注充足的同时促进对氧和营养物质的充分利用,改善预后。
陈蓉柳小霞许伟伟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针对性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