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东华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重点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篇离心泵
  • 2篇海底
  • 1篇压水室
  • 1篇扬程曲线
  • 1篇运行环境
  • 1篇水力
  • 1篇水力提升
  • 1篇水力效率
  • 1篇水力性能
  • 1篇水室
  • 1篇水下
  • 1篇磨损
  • 1篇介质
  • 1篇矿物质
  • 1篇固液

机构

  • 6篇浙江大学
  • 3篇浙江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谭东华
  • 5篇朱祖超
  • 4篇崔宝玲
  • 2篇李昳
  • 2篇偶国富

传媒

  • 1篇流体机械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双流道泵输送固液介质的水力性能及磨损试验研究被引量:21
2009年
为分析固液混合物对双流道输送泵性能的影响,采用平均粒径为10mm和36mm的固体颗粒对双流道泵在不同浓度和流量下开展输送固液两相介质的水力性能试验,并对泵的磨损进行分析。水力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流量下,随着输送混合物中固体颗粒浓度的增加,入口表压、出口表压、扬程及效率呈递减趋势。与输送清水时比较,当输送固液两相介质时,随着流量的增大,轴功率上升较快,扬程的下降量在不同流量下几乎相同;效率曲线在不同流量下比输送清水时效率要低,差值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在同流量同浓度比工况下,泵的进出口压力、扬程和汽蚀性能在输送较大直径固体颗粒时,明显下降。通过对双流道泵磨损的分析表明,叶轮磨损部位主要在前盖板外缘、流道内偏前盖板的流道表面、压力面进口边,压力面的磨损区域呈三角形;泵体的磨损部位主要在周壁、隔舌及泵体口环处。本研究可为固液两相双流道离心泵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朱祖超崔宝玲李昳谭东华偶国富
关键词:磨损
输送海底矿物质的双流道离心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送海底矿物质的双流道离心泵。它具有主轴,主轴经联轴器与电动机连接,主轴由前端轴承和后端轴承支撑,主轴、前端轴承、后端轴承安装在一个轴承座内,前端轴承为配对使用的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后端轴承为向心球轴承,双...
朱祖超谭东华
文献传递
固液两相双流道泵的设计与试验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提出了双流道固液混合输送离心泵的水力设计方法,研制了2台输送大直径固体颗粒的双流道离心泵,并进行了清水试验、清淤试验及输送卵石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双流道泵不仅具有较好的水力性能,而且在清淤及输送较大的固体颗粒时同样具有良好的通过能力和较高的效率,证实了本文提出的固液两相双流道离心泵的设计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对固液两相离心泵的进一步研制和推广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谭东华朱祖超崔宝玲
双流道泵输送固液两相混合物的水力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为了分析固液混合物对高速双流道输送泵性能的影响,在转速为2900 r/min工况下,开展了输送4种粒径固体物质与不同浓度的固液两相水力性能试验研究,其最大固体颗粒直径达到48 mm,得到了其在不同工况下固液混合输送的性能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输送固液两相介质时泵进出口压力、扬程、效率比清水试验工况下低,更易发生汽蚀;在相同流量和浓度的工况下,随着输送的固体颗粒粒径增大,效率略有升高,扬程受粒径变化影响较小;在相同流量和粒径颗粒的工况下,随着输送混合物中固体颗粒浓度的增加,扬程及效率呈递减趋势.高速双流道泵的结构可以用来输送海底金属矿物质.
朱祖超崔宝玲李昳谭东华偶国富
水下运行环境的固液两相双流道泵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本论文对双流道固液两相泵的水力设计和其输送不同固体物质时的水力性能及磨损情况等内容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成果。 1)对目前国内外海底矿物质的水力提升装置和固液两相离心泵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
谭东华
关键词:水力提升
文献传递
海底矿物质输送泵方案设计
在分析海底矿物质输送泵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海底矿物质输送的高速双流道离心泵设计方法,并研制了样机XNB300-25型双流道泵.XNB300-25型泵的水力试验结果及现场运行,表明该泵不仅具有优越的水力性能,而且...
谭东华朱祖超崔宝玲
关键词:离心泵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