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军

作品数:36 被引量:133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7篇儿童
  • 10篇影像
  • 7篇影像学
  • 7篇X线
  • 7篇X线计算
  • 7篇X线计算机
  • 6篇CT
  • 6篇CT表现
  • 5篇低剂量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颈部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心脏
  • 3篇血管
  • 3篇影像学表现
  • 3篇影像学特点
  • 3篇肿瘤

机构

  • 35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5篇高军
  • 19篇彭芸
  • 18篇于彤
  • 12篇段晓岷
  • 12篇刘志敏
  • 7篇王蓓
  • 5篇刘勇
  • 4篇宋蕾
  • 4篇胡迪
  • 4篇曾津津
  • 3篇王帆宁
  • 3篇蒋玲
  • 3篇霍爱华
  • 3篇韩忠龙
  • 3篇周春菊
  • 3篇孙记航
  • 2篇刘辉
  • 2篇尹光恒
  • 2篇曹永丽
  • 2篇路春兰

传媒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放射学实践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武警医学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全国第6届头...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5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中胚叶肾瘤CT表现
目的 探讨儿童中胚叶肾瘤(MN)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儿童MN的CT增强资料.结果 本组10例病人全部产前B超提示肾脏占位,就诊年龄13天至6个月,全部为单侧...
高军
关键词:儿童CT
儿童甲状旁腺腺瘤的MRI表现
2019年
目的探讨儿童甲状旁腺腺瘤(PTA)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行颈部MRI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的儿童PTA 6例,分析总结其MRI特点。结果 6例PTA,男5例,女1例,年龄12~14岁。6例均为单发实性病灶,边缘清晰,长径1.2~4.0 cm;多数(4/6)瘤体长径是短径的2倍以上,长径大致对应于纵径、短径对应于横径。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T1WI瘤灶为等或稍高信号,T2WI、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为略高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成分明显均匀强化。结论儿童PTA多见于10岁以后,多呈纵向长椭圆形,为T2WI及DWI略高或高信号的实性结节,明显强化。
温洋彭芸高军尹光恒
关键词:甲状旁腺腺瘤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磁共振成像儿童
低速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儿童腹部实体瘤增强CT扫描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采用低速对比剂注射方案联合单期相CT能谱扫描技术进行儿童腹部增强CT检查,探讨低速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儿童腹部增强CT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腹部肿瘤化疗后CT复诊需评估瘤灶的患儿45例,首诊检查数据设为A组,采用常规对比剂注射方案及常规腹部CT三期增强扫描方案;化疗后接受增强CT扫描的数据为B组,采用低速对比剂注射方案结合增强CT能谱单期扫描模式。记录对比剂注射速度、注射完成时间、注射过程中血管内最大注射压力、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由2名高年资影像医师采用盲法对B组40keV和60keV序列的能谱CT图像的动、静脉及腹部实质脏器显像质量进行4分制及5分制的主观评分,评分≥3分认为可用于临床诊断。结果 A组的对比剂注射速度、注射时最大压力及辐射剂量均明显大于B组(P均<0.001);2名医生对两组血管和腹部实质脏器的主观评分均≥3分,且诊断一致性好(κ分别为0.89和0.75)。结论使用低速对比剂注射方案联合单期相CT能谱扫描技术进行儿童腹部肿瘤增强CT检查具有可行性。
高军于彤刘志敏段晓岷彭芸
关键词:儿童对比剂低剂量
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CT及MR表现
目的 探讨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CT及MR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病理证实的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3例行MRI检查,18例行CT检查。结果 10例位于鼻咽部,6例位于耳部,4例肿瘤位于鼻腔及鼻...
韩忠龙高军于彤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头颈部儿童CTMR
低浓度对比剂联合能谱CT技术对对腹部实体瘤患儿腹部实质脏器显像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联合使用低浓度对比剂及CT能谱扫描技术进行儿童腹部增强CT检查,探讨低浓度对比剂对儿童腹部实质脏器显像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高压注射器(EZZM)静脉推注造影剂,A组使用270 mgI/ml造影剂,造影剂在20-25...
高军
关键词:低剂量
儿童毛母质瘤的影像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总结毛母质瘤的CT和MRI表现,并揭示其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17个毛母质瘤病灶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4个病灶行影像检查,其中6个病灶行CT平扫,1个行CT增强扫描,7个行MR平扫。结果肿瘤发生于头颈部13个(耳周5个,头皮5个,耳垂1个,颌面部1个,颈部1个),躯干3个,下肢1个。行影像检查的14个病灶均位于皮下脂肪层,其中13个边界清楚,多与皮肤关系密切,肿瘤的最长径6~51 mm。CT表现:6个病灶为软组织肿块,密度与肌肉相近,其中5个病灶内可见钙化,另1个病灶表现为完全钙化;行增强扫描的1个病灶呈中度强化。MR表现:头颈部毛母质瘤中,4个T_(1)WI呈均匀等肌肉信号,4个T_(2)WI信号不均匀,5个T_(2)WI抑脂序列见环状高信号,其中3个病灶内可见网状高信号。结论毛母质瘤在CT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内可见不同类型的钙化;MRI上T_(2)WI和T_(2)WI+FS呈特征性的网状和环状高信号表现;影像学表现与病理表现密切相关。
席凤均段晓岷高军彭芸
关键词:毛母质瘤钙化上皮瘤磁共振成像
儿童内耳畸形相关脑脊液耳漏的影像学特点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儿童内耳畸形相关脑脊液耳漏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1月至2021年1月年在北京儿童医院经手术探查确诊的28例内耳畸形相关脑脊液耳漏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8个月~15岁8个月,中位年龄4岁。探查术中观察患儿镫骨形态,分析术前、术后颞骨CT和内耳MRI的影像学特点。结果28例脑脊液耳漏患儿中89.3%(25/28)术中可见镫骨底板骨质缺损。术前颞骨CT显示内耳畸形、鼓膜膨隆、鼓室及乳突软组织影等间接征象;内耳畸形涉及四种耳蜗畸形:不完全分隔Ⅰ型(incomplete partition typeⅠ,IP-Ⅰ)、共同腔畸形、不完全分隔Ⅱ型(incomplete partition typeⅡ,IP-Ⅱ)和耳蜗未发育;100%(28/28)可见前庭扩大畸形;85.7%(24/28)内听道底板骨质缺损。术前内耳MRI检查T2加权像,73.9%(17/23)可见脑脊液耳漏的直接征象:内耳前庭与中耳鼓室两个T2片状高信号之间由点状略低或混杂T2信号相连,冠状位明显;100%(23/23)可见鼓室高T2信号与前、下方咽鼓管相延续的间接征象。填塞有效者,复查高分辨率CT:鼓室、乳突软组织影早至术后1周可减少或消失;复查核磁:术后3 d~1个月鼓室、乳突T2高信号影减少或消失,术后1~4个月前庭内可见中等T2信号软组织填塞影。结论伴前庭扩大的IP-Ⅰ、共同腔畸形、IP-Ⅱ和耳蜗未发育四类内耳畸形可能会导致脑脊液耳漏。结合特殊病史,内耳MRI的T2加权像可为多数内耳畸形伴脑脊液耳漏患儿提供直接诊断依据。颞骨CT及内耳MRI也可用于脑脊液耳漏填塞手术的疗效评估。
陈敏高军刘薇韩忠龙杨扬邵剑波郑军张杰
关键词:脑脊液耳漏内耳畸形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儿童
小儿盆腔及泌尿生殖系横纹肌肉瘤的影像诊断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 探讨儿童盆腔及泌尿生殖系横纹肌肉瘤 (RMS)的尿路造影和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例经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于盆腔及泌尿生殖系RMS的影像学资料。其中 10例经静脉肾盂造影 (IVP)检查 ,3例经膀胱尿道造影 (VCUG)检查 ,10例经CT检查 ,1例经MRI检查。结果  8例膀胱RMS的IVP、CT表现为膀胱内葡萄状充盈缺损 ,膀胱颈部与耻骨联合间距增宽 ,VCUG可见肿物延伸至后尿道 ;4例前列腺RMS表现为后尿道肿物压迫膀胱颈部并使其抬高、环绕尿道的盆底部包块。 6例盆腔RMSIVP及CT表现为盆腔包块 ,压迫膀胱移位、变形 ,膀胱壁轻度浸润不规则 ,输尿管下段浸润者可有轻度输尿管及肾盂积水。 1例尿道RMS表现为尿道内充盈缺损 ,1例阴道RMS ,IVP表现为膀胱颈部充盈缺损。结论 IVP及VCUG能明确诊断原发于膀胱、前列腺、尿道的RMS及上尿路继发病变 ;CT及MR可进一步了解起自阴道、前列腺、盆腔的RMS及其与周围器官的关系。
高军曾津津孙国强
关键词:盆腔IVP泌尿生殖系膀胱颈部充盈缺损RMS
深度学习算法优化儿童超低剂量气道CT的可行性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评价利用深度学习重组算法(DLIR)对儿童超低剂量胸部CT大气道的显示能力。方法连续选取17例[平均年龄(6.5±3.0)岁,范围3~12岁]需要复查胸部CT平扫的患儿入组,采用超低剂量CT扫描方案,管电压80 kV(3~6岁)或100 kV(7~12岁),管电流10 mA,转速0.35 s,重组为0.625 mm的50%自适应迭代重组(ASIR-V)图像,低强度DLIR(DL-L),中强度DLIR(DL-M)及高强度DLIR(DL-H)图像,作为观察组图像。患儿3个月内常规低剂量胸部CT作为对照组。采用5分制主观评价气道显示质量(5分最好,3分合格)。客观测量5组图像肺野的CT值及噪声值,统计两组患儿的有效剂量并比较。结果超低剂量组的CTDIvol和有效剂量为(0.07±0.03)mGy及(0.04±0.01)mSv,较低剂量组降低了98%。超低剂量组图像噪声值50%ASIR-V图像为50.6±10.1,DL-L为57.5±11.5,DL-M为52.2±10.8,DL-H为43.2±10.0,较对照组(27.5±8.2)明显增高。主观评价所有大气道评分均高于3分,其中DL-H为(4.7±0.3)分,接近对照组的(4.9±0.1)分。结论使用高强度DLIR优化超低剂量胸部CT的大气道显示,可在降低98%放射剂量的基础上,得到可供满意诊断的气道图像。
孙记航高军王帆宁王蓓霍爱华刘志敏彭芸
关键词:儿童气管
儿童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系统性血管炎的肺部CT影像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儿童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系统性血管炎(p—ANCA)的肺部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例p-ANCA相关性肺炎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女13例、男2例;年龄1—17岁,中位年龄10岁。15例患儿均行胸部CT平扫检查,其中12例为原发p-ANCA相关的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2例为继发MPA、1例为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由2位中级以上影像科医师共同进行图像分析。结果12例原发性MPA中,1例见双肺大片实变影,以双肺下叶背侧为主,实变影周围可见少许磨玻璃影,伴双侧胸腔积液;1例左下肺见限局性实变影,周围伴有少许小叶间隔增厚及同侧胸腔积液;1例患儿肺内仅见右肺中叶限局性间质增厚;9例双肺可见散在或弥漫的磨玻璃影,以胸膜下分布为主,病灶内可见肺内间质及(或)胸膜增厚影。2例继发性MPA中1例咳血患儿CT上可见双肺少许磨玻璃影,未见小叶间隔增厚及小结节影,未见胸膜渗出改变;1例无呼吸道症状,仅有肾功能异常,CT检查示右肺下叶叶间胸膜下小结节影,伴晕征。1例CSS患儿的CT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的小片状磨玻璃影,双肺舌叶可见实变影,多发小叶中央结节及小叶周边结节,小叶间隔增厚,肺底部及肺周围肺野病变明显。病变肺野内部分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略明显。双肺胸膜及叶间胸膜增厚。结论p-ANCA相关肺炎的胸部CT表现为非特异性肺小血管出血征象。
于彤刘小荣周春菊高军王蓓胡迪段晓岷
关键词: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X线计算机儿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