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鸣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政府博士后资助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抑郁
  • 2篇电针
  • 2篇应激
  • 2篇应激抑郁
  • 2篇慢性
  • 2篇慢性应激
  • 2篇慢性应激抑郁
  • 2篇海马
  • 1篇行为学
  • 1篇穴位
  • 1篇穴位刺激
  • 1篇抑郁症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化疗
  • 1篇乳腺癌化疗后
  • 1篇肾虚
  • 1篇肾虚肝郁
  • 1篇突触
  • 1篇突触可塑性

机构

  • 4篇黑龙江中医药...
  • 3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4篇马鸣
  • 3篇王珑
  • 3篇张迪
  • 2篇刘丹
  • 2篇田旭升
  • 2篇李冬杰
  • 2篇孙忠人
  • 2篇孙晓伟
  • 2篇王翠娟
  • 2篇李艳秋
  • 1篇于婷婷
  • 1篇卢珊

传媒

  • 2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国针灸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穴位刺激干预乳腺癌化疗后常见副反应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本研究通过检索近10年不同穴位刺激方法治疗乳腺癌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文献,纳入研究质量较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总结通过祖国医学穴位刺激,治疗乳腺癌化疗后副反应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技术和方法。认为近10年穴位刺激对于乳腺癌化疗引起的一系列副反应的防治研究有很大进展,临床试验设计更为规范,治疗方法更多元化,选穴更为丰富。但对选取的穴位及临床的疗效判定仍缺乏统一标准;研究内容不够深入细致,如缺少对不同穴位刺激方法之间的疗效对比以及不同穴位刺激方法联合应用的疗效评价;研究手段过于局限,不能有效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不同穴位刺激方法的作用机制;未制定规范化的乳腺癌化疗副反应防治指南等,可能是影响穴位刺激方法在临床广泛开展与应用的重要因素。
王珑卢珊崔陶陶张迪马鸣于婷婷
关键词:穴位刺激乳腺癌恶心呕吐骨髓抑制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学及其海马CA3区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学及其海马CA3区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氟西汀)组,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的方式分别建立7天、14天、21天抑郁大鼠模型,电针组、西药组造模同时分别给予电针"神庭""百会"穴及灌胃给药氟西汀的治疗,通过旷场实验、蔗糖水消耗实验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行为学及海马CA3区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旷场实验、蔗糖水消耗实验提示造模成功(P<0.01),电针、西药对抑郁模型的干预有意义(P<0.01);空白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突触数量减少,突触前膜内囊泡减少,前后膜边界不清晰,甚或融合,后膜致密物质稀疏,活性区长度较短,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电针组大鼠海马CA3区突触数量增加,突触前膜内囊泡增多,前后膜边界清楚,后膜致密物质浓厚,活性区长度变长,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电针疗法能有效的对抑郁大鼠海马CA3区神经损伤进行修复,并可积极干预海马CA3区超微结构的退变。
王珑张迪田旭升刘丹孙晓伟李艳秋王翠娟马鸣李冬杰王实涛孙忠人
关键词:抑郁电针海马超微结构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CA3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功能及海马CA3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14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每组36只,每组按干预时间分为7d、14d、21d3个亚组,各亚组12只。除空白组外,余组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的方式建立抑郁大鼠模型,且干预治疗均与造模同时进行,电针组采用疏密波刺激"神庭""百会"穴,西药组采用灌胃给药氟西汀,每日1次。通过旷场试验(open-field test)、糖水消耗试验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行为学及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的变化。结果:在实验第7、14、21d,模型组大鼠open-field test评分、糖水消耗量、体质量均较空白组明显降低(均P<0.01),实验第14、21d,电针组、西药组大鼠open-field test评分、糖水消耗量、体质量均较模型组明显提高(P<0.01,P<0.05);实验第14、21d,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突触数量均较空白组明显减少(均P<0.01),电针组、西药组大鼠海马CA3区突触数量均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细胞从实验第7d开始出现相对固缩、变形,突触结构融合、界限不清,21d时上述改变显著,电针组、西药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细胞14d开始得到改善,21d时明显恢复近正常水平,突触结构恢复近正常水平。结论:电针参与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调节,并对抑郁症症状改善起到促进作用。
王珑张迪田旭升刘丹孙晓伟李艳秋王翠娟马鸣李冬杰孙忠人
关键词:抑郁电针突触可塑性
针刺五脏俞配补母泻子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五脏俞配补母泻子法与常规针刺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符合标准的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五...
马鸣
关键词:围绝经期抑郁症肾虚肝郁五脏俞补母泻子法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