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容凤
-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发性骨髓瘤19例的CT与MRI诊断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对多发性骨髓瘤的CT与MRI各种表现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诊断该病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多发性骨髓瘤的CT和MRI表现,对病灶的特点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9例多发性骨髓瘤主要侵犯头颅、胸椎、腰椎、骨盆及肋骨。在CT上19例患者均为不同程度骨质疏松伴或不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MRI T1WI及T2WI上均为不均匀信号,STIR上均为高信号。[结论 ]根据骨质密度或信号异常,影像学诊断方法中的CT,特别是MRI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 陈容凤黄耀华郑芸王磊琼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CTMRI
- 骨巨细胞瘤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诊断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通过对骨巨细胞瘤(GCT)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各种影像表现的深入分析,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对25例经病理证实的GCT继发ABC的X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病灶的发病部位、骨质破坏类型、有无软组织肿块、有无液-液平面、强化特点等。结果 25例中19例均发生于长管状骨,6例位于不规则骨。25例X线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20例为中心性骨质破坏,5例为偏心性骨质破坏;其中有5例出现软组织肿块,骨包壳欠完整;3例出现骨性分隔,1例有明显硬化边;1例伴有病理性骨折及骨膜反应。25例患者CT均呈不同程度的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11例偏心性骨质破坏,14例为中心性骨质破坏。9例骨皮质断裂,其中有4例边缘呈分叶状,出现软组织肿块;11例病灶内可见分隔或骨嵴,其中5例可见液-液平面。25例患者MRI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膨胀性骨质破坏,21例病灶边缘呈分叶状,在T1WI及T2WI上可见病灶边缘有完整或不完整的低信号环。6例出现软组织肿块或周围组织水肿,4例软组织肿块突破骨皮质,T1WI上为不均匀低/等信号,T2WI为混杂稍高/高信号。11例可见低信号分隔,21例见多个液-液平面形成。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实性成分中度或高度强化,囊性成分不强化,囊壁及分隔明显强化。结论影像诊断怀疑单纯性GCT或ABC的病灶内见到液-液平面,要考虑到继发ABC的可能。
- 陈容凤徐嬿安杰邱士军黄耀华
-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 肺错构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分析肺错构瘤的CT表现,并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31例由病理证实的肺错构瘤患者均经16层螺旋CT胸部平扫与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肿瘤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数目及强化特征,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CT扫描证实,25例(81%)的错构瘤是肺内型,其中包括24例孤立型和1例多发型,4例合并周围型肺癌。另外6例(19%)的错构瘤是支气管腔内型。绝大多数(30/31)患者的肿瘤CT表现是以边缘光滑锐利的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小于3 cm的肿块影为特征。此外,还可看到其他或多或少的伴发征象,诸如,规则的圆形或卵圆形结节(58%),不规则形结节(48%),软组织密度结节影(55%),钙化影(35%),以及脂肪密度影(13%)。在对比增强CT像上,所有错构瘤病灶均表现为轻度强化(强化值小于30 HU)。结论除钙化及脂肪密度外,边界清晰及增强后轻度强化是诊断肺内型错构瘤的重要依据。而支气管腔内结节出现钙化或脂肪密度则高度提示支气管腔内型错构瘤。
- 陈容凤伍筱梅邓宇李新春蓝日辉朱巧洪
- 关键词:错构瘤多层螺旋CT
- 正常大鼠肾脏MR弥散成像与大体解剖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通过与大鼠肾脏大体解剖的对照,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大鼠肾实质各层结构的显示能力。方法在1.5T磁共振成像系统上分别应用平面回波成像(EPI)DWI(选取不同b值)和普通成像序列T_1WI及T_2WI扫描正常大鼠12只,比较各序列显示肾实质层次的特点,并比较不同b值对肾实质的显示情况,测量DWI肾实质各层的厚度,并与大鼠肾脏的大体解剖结构相对照分析。结果大体解剖大鼠肾实质可分为清晰的皮质层(CO)、外髓层外层(OS)、外髓层内层(IS)(OM)及内髓层(the innermedulla,IM)四层结构和肾盂、肾盏等结构。MR不同序列对大鼠肾实质各层结构显示不同:T_1WI显示CO和髓质层(medulla)两层;T_2WI清晰显示CO、OM及IM3层结构;而DWI则能清晰或较清晰显示CO、OS、IS及IM四层结构,ADC图显示更为清楚。DWI对大鼠肾实质结构显示优于T_1WI及T_2WI,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标本大鼠肾实质各层厚度分别为:CO(1.45±0.09)、OS(1.01±0.25)、IS(1.01±0.14)和IM(1.14±0.11)mm;DWI上各层厚度分别为:CO(1.39±0.15)、OS(1.01±0.17)、IS(1.11±0.19)和IM(1.06±0.10)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不同b值对肾实质层结构的显示并无影响,不同b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5T磁共振成像系统DWI所显示大鼠肾实质四层结构与大体解剖结构有较好的一致性。
- 陈容凤伍筱梅陈小燕邓宇李新春何建勋李惠明
- 关键词:肾脏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