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伟
-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衡水老白干酒发酵过程理化参数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研究了不同季节衡水老白干酒"三排净"工艺大茬酒醅理化参数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综合分析不同季节老白干酒的酒质差别。四季温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符合"前缓、中挺、后缓落"的规律,由高到低依次为夏>秋>春>冬,特别是酒醅上层温度差异更为明显。淀粉含量下降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夏>春>秋,冬季淀粉含量下降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季。水分变化与乙醇变化规律一致。还原糖跟踪监测结果为秋>夏>春>冬,发酵中后期还原糖含量略有上升。酒醅酸度变化差异明显,发酵前期酸度上升缓慢,中后期春夏两季酸度上升迅速,秋季在最后5 d时酸度才急剧上升,冬季酸度一直未有明显上升,变化趋势与老白干"三排净"大茬乳酸乙酯变化规律一致。冬季乳酸、乙酸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三季,整个发酵过程几乎没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春、秋季乙酸在发酵过程中变化不大,而夏季乙酸含量在19 d时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实验证实,温度、淀粉、水分、还原糖、酸度、乳酸及乙酸等理化参数季节变化规律明显。
- 朱会霞李泽霞佟兰欣程宗志郭亚伟安惠玲王文晶姜东明肖冬光
- 关键词:衡水老白干酿造
- 衡水老白干酒发酵主要风味物质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研究了不同季节衡水老白干酒"三排净"工艺大茬酒醅主要风味物质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利用气相色谱,对衡水老白干"三排净"工艺不同季节大茬酒醅中主要风味成分进行跟踪监测,探索其生成规律。主要风味物质包括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醇、乙醛、正丙醇、异丁醇及异戊醇。乙酸乙酯含量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季均随发酵时间延长而逐步增加,在发酵末期有降低趋势,四季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最高值分别为43.70 mg、32.73 mg、27.30 mg、25.80 mg(每100 g酒醅)。乳酸乙酯生成速率四季差异明显,发酵结束时,其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最高值分别为192.96 mg、141.11 mg、69.86 mg、11.90 mg。乙醇和高级醇随季节在发酵前期均呈迅速上升趋势,中后期增长趋于缓慢。乙醛四季生成趋势基本相同,均在发酵初期含量最高。实验证实除乙醛外,其余6种主要风味成分随季节变化规律明显。
- 朱会霞张煜行程宗志郭亚伟安惠玲王文晶李苏蕊肖冬光张志民
- 关键词:衡水老白干酿造风味物质
- 老白干香型白酒制曲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风味成分的关系被引量:9
- 2020年
- 大曲在中国白酒酿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决定白酒品质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对大曲中微生物与风味成分关系的研究仍然较少。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HTS)对老白干香型大曲中的微生物测序,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检测制曲过程中风味成分的组成和变化,绘制风味成分热图。通过计算微生物与风味成分之间和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绘制可视化网络图。结果显示,老白干大曲中共发现78个细菌属和54个真菌属,优势细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优势真菌属为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和曲霉属(Aspergillus);5-15 d是风味物质高产期,30-120 d是重要酯类物质的合成期;在制曲过程中,对风味成分贡献较大的核心微生物群为芽孢杆菌属(Virgibacillus)、unidentified_Cyanobacteria、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旋孢腔菌属(Cochliobolus)、海洋杆菌属(Oceanobacillus)、假丝酵母属(Candida)。通过对老白干香型白酒制曲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明确了对风味成分贡献较大的菌属,进而达到帮助提高白酒品质、改善大曲标准化生产的目的。
- 马冰涛范恩帝李泽霞张煜行张志民郭亚伟姜东明陈叶福肖冬光郭学武
- 关键词:老白干香型大曲微生物多样性风味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