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东升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发酵
  • 2篇油脂
  • 2篇柠檬
  • 2篇柠檬酸
  • 2篇微生物
  • 2篇裂殖壶菌
  • 2篇壶菌
  • 2篇DHA
  • 1篇底物
  • 1篇淀粉酶
  • 1篇多不饱和脂肪...
  • 1篇衍生物
  • 1篇油脂酸价
  • 1篇油脂提取
  • 1篇玉米原料
  • 1篇预处理
  • 1篇脂肪
  • 1篇脂提取
  • 1篇溶剂
  • 1篇色谱

机构

  • 8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北盛荣能...

作者

  • 8篇郭东升
  • 7篇黄和
  • 6篇纪晓俊
  • 3篇任路静
  • 3篇郝宁
  • 2篇陈可泉
  • 2篇李干禄
  • 2篇满云
  • 2篇宋萍
  • 2篇尹丰伟
  • 2篇彭钢
  • 2篇李秀娟
  • 1篇欧阳平凯
  • 1篇江凌
  • 1篇许晟
  • 1篇胡学超
  • 1篇彭辉

传媒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生物加工过程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一种高产DHA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产DHA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四阶段供养策略实现,且在特制的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实现。通过该方法培养获得的裂殖壶菌,生物量可达150 – 200 g/L,油脂含量100 – 120 g/L,油脂中DHA含量50...
李干禄郭东升郝宁纪晓俊尹丰伟黄和任路静
文献传递
色谱法提取柠檬酸的除杂工艺优化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改进色谱法提取柠檬酸中的除杂工艺,采用颗粒活性炭GH-11与001×7阳离子交换树脂对柠檬酸发酵液进行除杂预处理,比较两种处理工艺(先脱色后脱阳离子、先脱阳离子后脱色)的效果。随后对连续式离子分离(ISEP)系统的布管进行优化。结果显示:与先脱色后脱阳离子工艺相比,先脱阳离子后脱色工艺效果更佳,平均处理量提高7.2%,酸单耗、脱色单产废水和脱阳离子单产废水分别降低6.25%、35.3%和29.5%,在柠檬酸清液处理量由5 L增至80 L时,透光率平均提高2.5%,在相同处理量的情况下,清液纯度由87.4%提高到88.9%。优化布管后的ISEP系统通过延长系统停留时间,优选进料流量,使得树脂吸附量大幅提高,减少硫酸、液氨等辅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与原工艺相比,经先脱阳离子后脱色和ISEP系统处理后,柠檬酸清液的易碳杂质由5.0降低至3.0。
满云彭钢陶惟一郭东升李秀娟俞亚东黄和
关键词:柠檬酸色谱法除杂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
微生物发酵产赤霉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6年
赤霉素为植物五大激素之一,对植物生长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如调控植物的茎干延长、种子发芽、打破种子休眠、诱导开花等。目前赤霉素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酿造业等,具有很大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赤霉素的工业化生产主要通过藤仓赤霉液体发酵。尽管赤霉素具有多样性的应用及巨大的经济效益,但高生产成本严重制约其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赤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赤霉素合成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随后重点总结了赤霉素发酵过程的菌种、营养因素、发酵参数、发酵工艺以及下游分离提纯工艺等研究进展。同时指出未来的研究重点在于利用新型的诱变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选育高产菌株以及发酵工艺的革新,以提高赤霉素的产量,降低发酵成本,促进赤霉素的大规模应用。
彭辉施天穹聂志奎郭东升黄和纪晓俊
关键词:赤霉素萜类发酵
柠檬酸发酵生产中玉米原料预处理工艺的条件优化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获得发酵生产柠檬酸中玉米粉原料预处理最佳的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系统分析了液化温度、液化p H、加酶量等因素对残渣淀粉含量、清液总糖含量、DE值、酶解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液化温度的上升,DE值、残渣淀粉含量的变化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过滤速度呈现加快的趋势。95℃液化温度对改善DE值、过滤速度和残渣淀粉含量最有利,90℃时酶解效率最高。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发酵产柠檬酸玉米原料预处理最佳条件为液化温度95℃、调浆p H 5.4、淀粉酶加量0.5 kg/t,该预处理条件能有效提高粮食利用率。
满云陶惟一郭东升李秀娟彭钢俞亚东黄和
关键词:柠檬酸
一种含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的无溶剂提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油脂的无溶剂提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裂殖壶菌为出发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连续发酵得到发酵液;向发酵液中添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加热酶解罐;添加生物复合酶液进行破壁反应;离心分离酶...
左文路黄和胡学超任路静纪晓俊江凌陈可泉郝宁宋萍郭东升孙小曼
文献传递
肠道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8年
肠道菌群是人体微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在宿主的营养吸收、肠道与免疫系统发育等重要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这些共生微生物排除肠道病原体的功能主要依赖于其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同时这些脂肪酸在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下能够进一步转化为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这些多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对维持健康稳定的肠道菌群至关重要。此外,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宿主防御和免疫中发挥了多重关键作用,包括抗癌、抗炎、抗氧化活性,以及降低肠道致病菌的竞争能力等。主要对肠道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及其重要的生理功能,以及肠道微生物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转化衍生机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肠道微生物是特殊多不饱和脂肪酸及衍生物生产菌株潜在的种子及基因库,以扩展功能油脂生产菌株的来源。
左正三郭东升纪晓俊宋萍黄和
关键词:多不饱和脂肪酸肠道微生物生物转化
一种DHA发酵的废水/藻渣综合利用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HA发酵的废水废渣综合利用的方法,公开的方法中,既能实现油脂的提取,又能将废水和废渣同时回收利用。具体步骤含:发酵结束后浓缩发酵液,分离废水;细胞破壁,油脂提取和藻渣的收集,浓缩(或不浓缩)藻渣与废水的...
黄和尹丰伟郭东升任路静纪晓俊
文献传递
一种1,5‑戊二胺连续逆流萃取工艺及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5‑戊二胺静态混合器、液‑液旋风分离器的连续逆流萃取工艺,同时提供了一种为实现该工艺的专用设备。专用设备包括管道、静态混合器、液‑液旋风分离器,其设计要点在于用静态混合器制作成立管换热器形式,同时在同...
李干禄郝宁陈可泉许晟纪晓俊郭东升姜明均欧阳平凯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