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西昆仑
  • 1篇岩带
  • 1篇洋中脊
  • 1篇杂岩
  • 1篇团结
  • 1篇化学特征
  • 1篇混杂岩
  • 1篇混杂岩带
  • 1篇铬尖晶石
  • 1篇构造环境
  • 1篇硅质
  • 1篇硅质岩
  • 1篇硅质岩地球化...
  • 1篇俯冲
  • 1篇俯冲带
  • 1篇残片
  • 1篇沉积环境

机构

  • 3篇四川省地质矿...

作者

  • 3篇赵志强
  • 2篇魏永峰
  • 2篇徐刚
  • 2篇林美英
  • 1篇邓泽锦
  • 1篇杨军
  • 1篇甘海涛
  • 1篇邓浩然
  • 1篇罗巍
  • 1篇王世伟

传媒

  • 2篇新疆地质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西昆仑团结峰地区E-MORB残片的发现、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12
2016年
团结峰地区玄武岩呈残片状产于上河尾滩组复理石中,为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分布模式呈LREE略富集-富集的右倾型,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Sm)_N=1.02~2.71、(La/Ce)_N=1.02~1.38,为典型E-MORB,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蛛网图特征与碱性E-MORB相似,表明岩石可能形成于陆间裂谷-初始洋盆环境。在团结峰地区已发现与E-MORB岩片相伴生的超基性岩、基性岩及硅质岩岩片,共同构成了蛇绿岩残片。其中,基性岩及玄武岩U-Pb年龄为229~254 Ma,为蛇绿岩形成时间。从形成时代、物质组分和分布位置分析,该蛇绿岩残片可与西兰乌金蛇绿混杂岩带对比。
魏永峰赵志强林美英罗巍徐刚邓泽锦
关键词:西昆仑地球化学构造环境
西昆仑库地蛇绿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被引量:10
2015年
库地蛇绿岩位于康西瓦大型走滑断裂带的北侧,主要由裂解的变质橄榄岩,堆晶岩和块状枕状玄武岩组成,其上覆岩石为杂色火山碎屑岩和具浊流沉积的碎屑岩系。前人对库地蛇绿岩已作过较系统的报道。震旦纪一早奥陶纪为本区蛇绿岩的洋盆发育时代,其侵位可能代表了晚元古代到早古生代的重要板块运动的记录。本文通过变质橄榄岩的矿物学、熔岩的地球化学等研究,表明库地蛇绿岩经历了洋中脊(MOR)到俯冲带(SSZ)的构造环境转变过程,致使地幔橄榄岩达N-30%的部分熔融程度。
杨军蔡柯柯赵志强王世伟甘海涛
关键词:铬尖晶石洋中脊俯冲带
西昆仑尖山混杂岩带中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被引量:9
2016年
尖山混杂岩带由基性一超基性岩、基性火山岩、基性火山碎屑岩及硅质岩组成,各类岩石呈岩片(块)产出。带内硅质岩具富Al_2O_3、高Fe_2O_3和低TiO_2特征,为含较高比例陆源泥质沉积物(SiO_2含量74.71%~83.61%)。Al/(Fe+Mn+Al)=0.72~0.81、U/Th=0.14~0.34,显示生物沉积硅质岩特点。页岩标准化曲线主要为弱Ce正异常(Ce/Ce*=0.90~1.22)、无明显Eu异常(Eu/Eu*=0.78~1.01)、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的平坦曲线,为典型大陆边缘硅质岩。硅质岩中Al_2O_3/(Al_2O_3+Fe_2O_3)=0.62~0.75、Al_2O_3/TiO_2=12.63~20.22(平均15.99)、MnO/TiO_2=0.08~0.57、La_(SN)/Ce_(SN)=0.79~1.17、Ti/V=47.44~68.29、Th/U=2.94~7.39、δEu_(CN)=0.53~0.69及Ce_(anom)=-0.16^-0.03,均与大陆边缘硅质岩值相当,反映其形成明显受带内大面积出露的、以基性火成岩为主的陆源物质影响,但距大陆有一定距离的陆内裂谷环境之中。据放射虫时代,硅质岩形成于中三叠世,尖山混杂岩带还处于拉张发展阶段。其形成时代、构造背景可与区域上西金乌兰蛇绿混杂岩带进行对比。
魏永峰赵志强林美英邓浩然徐刚刘涓
关键词:西昆仑硅质岩地球化学沉积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