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

作品数:5 被引量:79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缺损
  • 3篇骨缺损
  • 2篇细胞
  • 2篇间充质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炎
  • 2篇干细胞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虚拟现实
  • 1篇虚拟现实技术
  • 1篇循证
  • 1篇循证医学
  • 1篇自体
  • 1篇灭活
  • 1篇教学
  • 1篇骨科
  • 1篇骨科教学
  • 1篇骨修复
  • 1篇骨诱导
  • 1篇骨重

机构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5篇谢肇
  • 5篇李伟
  • 4篇黄科
  • 2篇董世武
  • 2篇汪小华
  • 1篇黄强
  • 1篇胡宗凯

传媒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Masquelet技术治疗创伤后长骨骨髓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8
2017年
创伤后长骨骨髓炎常继发于严重开放性骨折及部分闭合性骨折患者,一直以来都是临床骨科治疗的难题。Masquelet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骨重建方法,在急性骨缺失、肿瘤、感染等方面的治疗都证实了其有效性。该技术主要分2期进行:一期通过彻底清创、抗生素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控制感染,并诱导形成一层具有生物活性的膜;二期取出骨水泥,膜内植骨重建骨缺损。Masquelet技术使骨快速愈合以及重建大节段骨缺损的能力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就Masquelet技术治疗创伤后长骨骨髓炎的进展作一综述。
傅景曙喻胜鹏汪小华李伟谢肇
关键词:骨髓炎骨缺损
虚拟现实技术在循证骨科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4年
循证医学模式要求临床医生利用各种方式来获得最佳研究证据,结合医生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经验,并考虑患者的意愿制定出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治疗方案[1].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生成一个逼真的、具有视、听、触等多种感知的虚拟环境,使人感觉身临其境[2].利用该技术也已经可以模拟复杂的骨科手术,如关节成形术、关节离断术等[3].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在疾病诊断、康复治疗、远程医疗等许多医疗方面得到应用[4].虚拟现实技术在循证骨科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虚拟解剖学方面和虚拟手术学方面.
谢肇李伟傅景曙黄科喻盛鹏
关键词:骨科教学循证医学虚拟现实技术
Masquelet技术治疗长骨骨髓炎骨缺损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8
2014年
目的探讨Masquelet技术治疗长骨骨髓炎骨缺损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本科收治的25例长骨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Masquelet技术治疗长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和局部使用的不同剂量的万古霉素对骨愈合过程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25例患者随访时间6~18个月,22例患者末次随访获得了影像学骨愈合。根据SamanthaX线评分标准,常规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术后4个月Samantha评分分别是4.16和3.90。局部常规剂量抗生素组(12例),1例切口延迟愈合,3例炎症复发。局部大剂量抗生素组(10例),术后无复发病例。结论Masquelet技术是一种可靠、易行的骨髓炎治疗办法,特别在感染、创伤引起的大段骨重建中具有显著优势。骨水泥中含有大剂量万古霉素比普通剂量的万古霉素骨水泥控制骨髓炎炎症的效果更好。
喻胜鹏傅景曙李伟黄科黄强谢肇
关键词:骨髓炎
Cbfβ人工miRNA干扰载体构建及稳定细胞株系的获得与鉴定
2014年
目的构建Cbfβ基因干扰载体,获得Cbfβ人工miRNA干扰载体和稳定细胞株系,检测其对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设计特异性干扰小鼠Cbfβ基因的人工miRNA序列,构建Cbfβ干扰载体Blockit miRNA-cbfβ-miRNA1/miRNA2,将其转入C3H10T1/2细胞获得稳定细胞株;用BMP-2诱导3 d后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Cbfβ、Runx2和成骨标志基因ALP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成骨转录因子Cbfβ的干扰载体并获得了稳定细胞株系,成骨标志基因ALP和Cbf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Runx2下降不显著(P>0.05)。结论 miRNA-cbfβ-miRNA1/miRNA2载体可以抑制成骨转录因子Cbfβ的功能,进而降低成骨标志基因ALP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获得可以影响成骨过程的稳定细胞株系。
黄科胡宗凯喻胜鹏傅景曙李伟董世武谢肇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骨诱导膜活化灭活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构建骨缺损诱导膜模型,探讨骨诱导膜对灭活移植骨成骨诱导活性的作用。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一期在桡骨中段制造骨缺损模型,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诱导生物膜形成。第6、8周分别处死4只取出诱导膜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并切片作HE染色,取同只兔皮下组织作为对照。其余24只兔在一期植入骨水泥后6周取出骨水泥进行二期手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保留诱导膜并在膜内植入灭活骨,模型组保留诱导膜不植骨,对照组去除诱导膜植入灭活骨。二期处理后第8、12周通过放射学和组织学评估新生骨形成情况。结果ELISA检测表明在第6、8周诱导膜中BMP-2含量[(437.40±20.75)、(346.67±30.05)pg/mL]、VEGF含量[(362.33±38.85)、(233.84±18.20)pg/mL]均高于皮下组织(P<0.05),同时在诱导膜切片HE染色中观察到软骨内骨化;放射学检测可见二期处理后第8、12周实验组成骨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P<0.01),模型组有少许骨痂形成,对照组无成骨;第8、12周组织学观察实验组可见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形成,成骨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P<0.01),对照组仅有纤维连接,未见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结论骨诱导膜含有间充质干细胞和高浓度的细胞因子,从而促进灭活移植骨重建骨缺损。
汪小华魏富达喻胜鹏李伟黄科董世武谢肇
关键词:骨重建间充质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