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栽培
  • 3篇水稻
  • 2篇育秧
  • 2篇栽培装置
  • 2篇再生稻
  • 2篇早籼
  • 2篇早籼稻
  • 2篇抛栽
  • 2篇籼稻
  • 2篇机插
  • 1篇稻米
  • 1篇稻米品质
  • 1篇稻田
  • 1篇性状
  • 1篇压簧
  • 1篇秧盘
  • 1篇营养液
  • 1篇优质双低油菜
  • 1篇油菜
  • 1篇育秧盘

机构

  • 11篇庐江县农业技...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11篇张进山
  • 10篇张晓红
  • 10篇吴晨阳
  • 9篇周兵
  • 9篇潘志军
  • 8篇吴小文
  • 7篇尹玲
  • 5篇江波
  • 3篇吕和平
  • 3篇徐济春
  • 1篇张文静
  • 1篇孙茂虎
  • 1篇武立权
  • 1篇宋贺
  • 1篇柯健
  • 1篇范友胜

传媒

  • 4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杂交水稻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庐江地区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
2024年
为筛选出适宜庐江地区种植的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在同一田块、相同播期与播量、肥力水平中等、统一田间管理措施等条件下,采用人工撒直播模式,对16个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沣油737、宁R101、秦优1913、德油728和阳光131这5个品种产量表现突出,理论产量均在3950 kg/hm^(2)以上;阳光131、秦优1913、沣油737和秦优1912这4个品种均有二次分枝,主要得益于种植密度适宜,油菜个体得到充分发育,增加了二次有效分枝数;综合分析参试品种的生育期、经济性状、农艺性状等,沣油737、宁R101和阳光131这3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生育期、株高等适中,丰产性较好,适宜庐江地区种植。
张进山张晓红程驭吴晨阳夏慧婷周兵
关键词:双低油菜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
庐江县稻田综合种养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稻田综合种养相对于传统的水稻种植,既可拓展稻田功能,增加农户种植效益,也可降低水稻种植季农业化学品的投入,从而有效地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该文介绍了庐江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前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科学高效的实施稻田综合种养提供参考。
柯鹏飞李千和吴小文李永钱伟吴晨阳潘志军张进山张晓红周兵
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包括栽培箱体,所述栽培箱体内设有格栅板,所述栽培箱体的内壁上焊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位于格栅板的上方,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开设有转动孔,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固定杆上开设有转...
吕和平吴小文周兵吴晨阳潘志军张晓红尹玲江波张进山徐济春
文献传递
一种水稻高产栽培育秧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稻高产栽培育秧器,包括育秧箱,所述育秧箱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座,两个固定座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固定槽,两个固定槽的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固定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同一个滑动板,滑动板的底...
吕和平吴小文周兵江波张进山吴晨阳潘志军张晓红尹玲徐济春
文献传递
一种无土水稻实验栽培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土水稻实验栽培装置,包括设置为中空结构的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拉出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滑槽,两个限位滑槽内均滑动安装有限位滑块,两个限位滑块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延伸至安装底座内并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活动柱,...
周兵吕和平吴小文江波张进山吴晨阳潘志军张晓红尹玲徐济春
文献传递
长江中下游地区丰产优质再生稻品种特性研究
2024年
为探究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的丰产优质再生稻品种类型及其农艺性状与生理特性,以常规早籼稻(EIR)、早熟籼型杂交稻(EHR)、中熟籼型杂交稻(MHR)和籼粳杂交稻(IJR)4种水稻类型为供试材料,比较不同类型品种的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及其构成、关键群体农艺与生理指标、稻米品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MHR作再生稻种植时,头季和再生季的平均产量最高,分别为8.3、4.3 t/hm^(2);其头季幼穗分化期平均叶面积指数(7.84)、抽穗期至收割期平均群体生长率[19.63 g/(m^(2)·d)]和抽穗期平均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201.6 mg/g)均高于其他品种类型;其再生季成熟期平均干物质量(10.00 t/hm^(2))、头季收割期至再生季抽穗期平均群体生长率[15.18 g/(m^(2)·d)]、再生季抽穗期平均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量(25.8 g/m^(2))高于其他品种类型。从稻米品质表现来看,头季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优于再生季,再生季稻米的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优于头季,MHR的主要稻米品质优于EIR和IJR。总之,MHR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丰产优质再生稻品种类型。
吴小文江波吴晨阳潘志军程驭张晓红张进山陈龙柯健武立权
关键词:再生稻稻米品质
庐江县早籼稻适宜机插新品种(系)筛选试验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筛选适宜庐江县及相近区域的合适机插双季早籼稻品种。[方法]用井关播种流水线播种和井关PZ80D-25型插秧机进行25 cm行距和11 cm株距机插14个双季早籼稻新品种(系),重点研究同一机插条件下各品种在产量构成、生育期、茎蘖动态、抗纹枯病等差异。[结果]中早33、早籼402、嘉早15-128、浙辐203、嘉早15-143、中组143这6个品种较适宜在庐江县及相近区域作双季早籼稻机插种植。[结论]该研究为双季早籼稻毯状机插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张进山张晓红周兵吴小文吴晨阳潘志军尹玲
关键词:机插
皖中不同类型再生稻品种产量与温光资源利用特征分析
2024年
为探究皖中地区不同类型再生稻的生长发育与温光资源利用特征,为再生稻品种选择和周年稻作模式搭配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早熟籼型常规稻、早熟籼型杂交稻、中熟籼型杂交稻和籼粳杂交稻4个类型的8个代表品种为供试材料,监测不同类型再生稻的产量和全生育期气象要素情况。结果显示,中熟籼型杂交稻品种作再生稻时产量[(12.47±0.24)t·hm^(-2)]、光能生产效率[(0.40±0.01)g·MJ^(-1)]和有效积温(≥10℃)生产效率[(4.35±0.10)kg·hm^(-2)·℃^(-1)·d^(-1)]最高,可通过较高的日产量和适度较长的生育期促进高产形成。早熟籼型常规稻和早熟籼型杂交稻较中熟籼型杂交稻和籼粳杂交稻的再生季成熟期提前24~47 d,可用于后茬作物的温光资源更充裕。综上,选择中熟籼型杂交稻品种做再生稻时,温光资源利用效率和产量最高;选择早熟籼型常规稻和早熟籼型杂交稻作再生稻时,可搭配的轮作模式最多。
潘志军吴小文吴晨阳程驭陈龙张晓红张进山周兵江波张文静车钊宋贺
关键词:再生稻轮作模式
双季稻北缘区适宜毯苗机插早籼稻品种的筛选与比较被引量:2
2022年
选用11个常规早籼稻品种(系),以浙辐203为对照,通过工厂化培育适龄壮秧进行毯苗机插,考察机插条件下各品种的生育特征、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等表现,以期筛选出适宜双季稻北缘区毯苗机插模式的高产、多抗早籼稻品种,解决双季稻北缘区毯苗机插配套品种问题。结果表明,中早39、中组143和早籼617的实测产量均超过8400kg/hm^(2),综合抗性良好,生育期适中,穗粒结构均衡,综合表现优异,可作为双季稻北缘区早稻毯苗机插配套品种。
张进山余绪来潘志军吴晨阳张晓红尹玲周兵
关键词:早稻
减氮施肥对抛栽双季晚稻产量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探索适宜庐江地区双季晚稻抛栽模式适宜的施氮量,为大面积生产中应用抛栽技术实现节肥减氮、提高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镇稻18为材料,按全生育期纯氮量设4个处理(285.0kg/hm^2、217.5kg/hm^2、150.0kg/hm^2、0kg/hm^2),采取庐江地区常规人工抛栽模式按同一密度同时进行抛栽,常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统一水肥管理,综合比较各处理在生育期、茎蘖动态和产量构成等方面的差异表现。结果:随着施氮量不断增加,成熟期和全生育期天数不断增加,每穗总粒数、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不断增加,结实率、千粒重不断降低,单位面积茎蘖总数在高峰期前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成熟期以217.5kg/hm^2处理有效穗数最高。综合来看,全生育期纯氮量217.5kg/hm^2是庐江地区作双季晚稻抛栽模式较为适宜的施氮量。
张进山陶社亮吴晨阳潘志军张晓红尹玲周兵吴小文
关键词:抛栽双季晚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