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春敏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非取向硅钢中Cr的行为及其对钢的电磁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结合工业化生产的典型钢种,探讨了目标Si含量为0.45%的非取向硅钢中Cr的行为及其对消除应力退火后钢的电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r能细化晶粒,抑制退火过程中晶粒的长大,从而降低了钢的电磁性能。冶炼过程中,应将其含量严格限制在0.03%以内。钢中含Cr氮化物的析出温度约为913 K,析出行为发生在热轧精轧和卷取过程中,并且随退火温度和Cr含量的增加,钢的磁滞损耗显著增加,而涡流损耗变化不大。
- 张峰王波陈晓庞春敏
- 关键词:氮化铬消除应力退火电磁性能
- 无取向硅钢50A600的工艺探究
- 2015年
- 针对中牌号无取向硅钢50A600屈服强度低的问题,采用添加P元素、调整连续退火机组退火温度等手段进行改善。通过试验,得出合适的工艺能够使50A600牌号钢的铁损值P15/50稳定在4 W/kg左右,同时屈服强度达到280 MPa以上的强度要求。通过对材料改进前后电磁性能、力学性能、磁化曲线及晶粒度的对比,认为改进后的材料可替代原材料。
- 庞春敏
- 关键词:无取向硅钢退火温度
- 炼钢工艺对0.1%Si硅钢铁损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结合工业化生产的0.1%Si硅钢,探讨了精炼RH吹氧方式和数量、FeAl预脱氧效果、脱气时间以及连铸钢水镇静时间、杂质元素含量等对该钢种电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炼RH生产过程中,应尽量做到自然脱碳,特殊情况下的最大吹氧量应限制在100 N.m3以内;合理的FeAl预脱氧效果是,在加入FeSi、FeMn进行合金化之前,将钢中的游离氧含量控制在140×10-6左右,并将连铸成品T[O]含量控制在80×10-6~140×10-6。此外,为有效去除钢中的夹杂物,还应尽量延长连铸钢水镇静时间,并将精炼RH脱气时间限制在8~9 min之间。
- 张峰陈晓庞春敏
- 关键词:RH脱氧无取向硅钢铁损
- 炼钢工艺和成分体系对B50A1300硅钢铁损的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以低牌号B50A1300硅钢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精炼RH吹氧量、w[Mn]2/w[Si]比值、FeAl预脱氧效果以及连铸钢水镇静时间等对B50A1300硅钢铁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精炼RH过程吹氧量大于160 Nm3时,钢的铁损迅速劣化;合适的钢成分体系是将w[Mn]2/w[Si]比值严格地控制在0.5以内;最佳的FeAl、FeSi脱氧效果是将FeAl、FeSi脱氧后钢水含氧量分别控制在140×10-4%左右和90×10^-4%-140×10^-4%。
- 张峰李光强陈晓庞春敏
- 关键词:脱氧无取向硅钢铁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