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球蛋白
  • 1篇免疫
  • 1篇免疫性
  • 1篇免疫性血小板...
  • 1篇免疫性血小板...
  • 1篇激素
  • 1篇儿童
  • 1篇丙种球蛋白

机构

  • 1篇郑州大学第三...

作者

  • 1篇赵雪莲
  • 1篇任瑞芳
  • 1篇周玉洁
  • 1篇王西阁
  • 1篇梁宇
  • 1篇宋丽丽
  • 1篇郭怡丹

传媒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1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80例临床特征分析
2017年
目的 分析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280例资料完整并有随访记录的ITP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临床特征等相关数据并对单用激素、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单用丙种球蛋白三种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280例ITP患儿中新诊断、持续性、慢性各占63.93%、24.64%、11.43%,男女比例为1.5∶1;②起病诱因明确164例(58.57%),发病季节以冬、春季节为主,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各年龄阶段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③280例ITP患儿血小板呈不同程度减少,新诊断、持续性血小板以重度、极重度减少为主,慢性以中度、重度减少为主,三种分型ITP血小板减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新诊断、持续性、慢性ITP采用激素+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70%、72.72%、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儿童ITP以新诊断多见,持续性、慢性少见,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②半数以上患儿发病前有前驱感染史;③三种治疗方法均有效,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对新诊断ITP疗效最明显.
王西阁任瑞芳赵雪莲宋丽丽梁宇周玉洁郭怡丹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儿童激素丙种球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