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磊
- 作品数:32 被引量:20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呼吸气体采集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呼吸气体采集装置,属于土壤环境研究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密封舱、密封盖、注水管、重力传感器、显示屏和托板,所述密封盖设于密封舱的顶部,所述注水管贯穿密封盖并设有阀门;所述重力传感器...
- 刘帅彭新华高磊张中彬郭自春
- 浅层土壤水数据预测深层土壤水信息的可行性研究
- 剖面土壤水信息对于理解农田土壤中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的过程非常关键,但是,精确的土壤水分数据特别是较深土壤层数据的获取费时费力。借助时间稳定性分析,是否可以实现基于浅层数据预测深层土壤储水量信息尚不清楚。
- 高磊
- 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砂姜的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因素被引量:3
- 2022年
- 砂姜黑土的典型特征就是土体内含有"砂姜"。基于经典统计学及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东西(河南上蔡到安徽泗县)及南北(河南鹿邑到安徽怀远)两条典型样带0~100 cm土层内砂姜含量分布及0~20 cm土壤性质、地形因子和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东西样带内从西向东、南北样带内从北向南,砂姜含量逐渐增多,埋深也逐渐变浅;(2)两条样带砂姜含量随土层的加深呈增加的趋势,而极大值出现在20~60cm土层,砂姜以2~5mm粒级的占比最大(40%~44%);(3)相关分析表明砂姜含量与蒙脱石组成比例(r=0.321,P <0.01)、年均降水量(r=0.416,P <0.01)、年均温度(r=0.369,P <0.01)呈正相关,而与土壤全钙(r=–0.279,P <0.05)、高程(r=–0.387,P <0.01)、年均蒸发量(r=–0.392,P<0.01)呈负相关。可见,淮北平原砂姜含量受地形、气候条件和土壤性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西低东高,北低南高"空间分布格局。
- 陈月明高磊张中彬郭自春邵芳荣彭新华
- 关键词:淮北平原砂姜黑土钙质结核地统计学
- 一种土壤物理结皮厚度判定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物理结皮厚度判定方法,包括步骤如下:S1,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或在野外自然条件下,用环刀采集具有一定厚度的原状结皮土壤样品;S2,利用CT扫描结皮土样,并确定能代表结皮土样的第一张图片,选择一定厚度范...
- 徐慧云朱绪超高磊彭诚梁坤
- 典型水蚀区坡耕地黑土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为明确侵蚀—沉积在黑土坡耕地土壤质量空间分异格局中的塑造作用。[方法]以东北典型水蚀区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10个样点的土壤属性,采用基于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质量指数(SQI)指标,评价坡面尺度土壤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明确坡度、坡位、土层深度等因子对土壤质量的贡献。[结果](1)坡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和空间特征在耕作层和亚表层间呈相反规律。对于大部分养分指标,耕作层的含量显著高于亚表层,但是,其空间异质性及土壤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低于亚表层(p<0.05);(2)侵蚀沉积作用影响坡耕地土壤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SQI在强烈侵蚀的坡中显著低于轻度侵蚀的坡上和沉积区的坡下(p<0.05),与坡上相比,坡中SQI在耕作层和亚表层分别降低26.2%和31.6%,沉积作用并不一定提高强烈侵蚀坡耕地沉积区的土壤质量,坡下和坡上耕作层的土壤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3)土层深度、坡位和坡度是坡耕地SQI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GLM结果显示,对于同一个土壤层次,坡度、坡位及其交互作用对SQI变异的解释度达95%,其中,坡位和坡度的解释度分别为68%和22%;考虑土壤深度因素,在0—40 cm土层,土层深度、坡位和坡度对SQI变异的解释度分别为39%,31%和10%。[结论]采用SQI和GLM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侵蚀—沉积过程在坡耕地黑土质量空间分异中的塑造作用,研究成果可为典型水蚀区侵蚀退化黑土地质量评价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 李林源高磊彭新华钱芮王建茜杜豪
- 关键词:土壤侵蚀地形因子广义线性模型
- 红壤丘陵岗地区坡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研究被引量:17
- 2015年
-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水质恶化的主要贡献者,研究坡地农田生态系统N、P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土壤生产力和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花生地(158场)和橘园地(152场)降雨–产流事件中N、P流失的监测数据,探讨南方红壤坡地农田生态系统N、P流失特征及其与降水特征、径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花生地N、P流失量明显大于橘园地,N流失浓度则是花生地小于橘园地。N、P流失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与地表径流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养分流失量与地表径流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流失高峰出现在每年的雨季4—6月。两种土地利用方式,P素流失显著低于N素流失,NO3–-N是可溶性养分流失的主要形态。降雨强度(I60)和径流量是影响养分流失的两个主要因素,均与养分流失量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1)。红壤坡地果园比坡耕花生地的水土和养分保持效果好,但在降雨产流高峰期仍需加强肥料施用管理和相关阻控措施的实施。
- 吕玉娟彭新华高磊张中彬
- 关键词:红壤坡地雨强地表径流养分流失
- 红壤丘陵区坡地土壤颗粒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21
- 2016年
- 通过分析红壤丘陵区农田坡面14个0 - 100 cm 剖面的土壤颗粒组成,结合研究区土壤侵蚀等相关资料,拟阐明坡面尺度土壤砂粒、粉粒和黏粒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自然条件下土壤颗粒组成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坡面尺度土壤砂粒、粉粒和黏粒均呈现出中等的空间异质性,变异系数分别介于17.6% - 23.2%、10.7% - 15.8% 和13.5% - 17.0% 。由于粗颗粒的沉积,花生地和橘园地均表现出坡下的砂粒含量显著高于坡上和坡中(P〈0.05),黏粒含量坡下显著低于其他坡位(P〈0.05);由于黏粒更容易随入渗过程向深层运动,两种植被类型均表现出土壤砂粒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P〈0.05)、黏粒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P〈0.05)。无论在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上,粉粒含量均无明显变化规律(P〉0.05)。砂粒含量随坡位和土壤深度的变化程度均大于粉粒和黏粒。植被类型及相应的耕作制度影响土壤颗粒的分布,土壤砂粒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在花生地表现得强于橘园地;橘园地土壤黏粒含量在垂直方向上的迁移速率大于花生地,而对粉粒含量的分布规律影响不大。
- 王冬冬高磊陈效民彭新华
- 关键词:植被类型坡位土壤侵蚀
- 基于氘盈余分析季节性降水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以鹰潭孙家农田小流域为例被引量:5
- 2015年
- 本研究基于氢氧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了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孙家农田小流域降水、灌溉水和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季节变化规律,并应用δD-δ18O关系图和氘盈余质量平衡法分别确定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和季节性降水对地下水补给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8.49δ18O+16.7m=110,R2=0.98)。降水中δD(-113.3‰~7.5‰)和δ18O(-14.9‰--0.9‰)季节性差异明显;地下水δD和δ18D(-45.3‰--40.4‰和-7.29‰---6.44‰)相对稳定;灌溉水δD和δ18O分别介于-66.2‰--28.39‰和-9.17‰--5.00‰,变化范围小于降水,大于地下水。在δD-δ18O关系图中,地下水各水样点主要分布在当地大气降水线附近,说明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降水中氘盈余(dexcess)介于113‰~23.7‰,夏半年(4—9月)巩dexcess平均值(10.8‰)显著低于冬半年(10-3月)dexcess平均值(17.1‰)。地下水氘盈余相对稳定,介于8.75‰~14.9‰,平均值为11.9‰。通过氘盈余质量平衡法计算得出,夏半年降水对地下水的贡献率为83%,而冬半年的贡献仅有17%,表明季节性降水对地下水补给的贡献差异显著,夏半年降水对地下水补给具有主导性作用。
- 沈业杰高磊彭新华
- 关键词:小流域地下水补给
- 粉垄耕作对红壤理化性质及红薯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4
- 2020年
- 为改善红壤板结状况,缓解红壤区季节性干旱对作物的胁迫,本研究在江西省选择发育于第四纪红黏土的典型红壤设置传统旋耕15 cm(RT)和粉垄耕作20 cm(FL20)、30 cm(FL30)、40 cm(FL40)等4种耕作处理,通过监测土壤耕层厚度、容重、水分、养分的变化及红薯产量,以期揭示粉垄耕作对红壤理化性质和红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RT处理相比,FL30和FL40处理显著增加了耕层厚度,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饱和导水率;粉垄耕作显著提高了降雨后土壤水分下渗速度、下渗量、下渗深度以及耕层土壤储水量,并导致干旱期土壤含水量的增幅大于湿润期。粉垄耕作导致土壤氮、磷等养分下移,形成"上减下增"的分布格局,与RT处理(23.10 t/hm2)相比,粉垄耕作20~40 cm(FL20、FL30和FL40)处理还提高了鲜薯产量89%~117%。因此,粉垄耕作显著改善了旱地红壤物理性质,改变了土壤养分在耕层中的分布,并有效调蓄了土壤水分合理分配,产能提升效果显著。
- 蒋发辉高磊韦本辉李录久彭新华
- 关键词: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储水量
- 一种土壤检测取样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壤检测取样装置,属于土壤取样技术领域。包括壳体,连接于所述壳体的顶端的承接组件,以及一端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转取组件;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所述转取组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的下端部,其中转取组件包括设于所...
- 高磊李林源汪亚及杨文苑方巍田园熊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