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翔
-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 固定化光合细菌在水污染综合治理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6年
- 固定化光合细菌因其处理效率高、抗环境影响因子强、稳定性好、便于存储与运输等优点在水污染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固定化载体材料和固定化方法,并评述了固定化光合细菌反应特性变化。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对固定化光合细菌在各类污水及底泥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 孙仕勇樊胜兰董发勤陈思伶付晓辛邹翔
- 关键词:光合细菌固定化污水处理底泥处理
- 颗石藻生物矿化作用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 颗石藻是海洋中广泛分布的单细胞超细微浮游生物,是现代大洋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之一,对大洋生态系统有重要的影响。颗石藻在其生命过程中,可以通过生物矿化作用分泌出碳酸钙质的颗石。颗石包含了丰富的地质信息,在古海洋学中具有重要的...
- 邹翔
- 关键词:颗石藻生物矿化硅酸盐矿物生理生化指标
- 利用煤系硅藻土制备磁性油污吸附剂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本文以实现先锋高有机质含量硅藻土废弃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先锋煤矿区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的目标出发,以云南先锋褐煤共生的硅藻土尾矿为载体,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硅藻土复合材料。将磁性材料的易分性和硅藻土的吸附性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海洋原油清污处理的实验研究。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X射线荧光分析(XRF)等表征表明,由煤系硅藻土制备的磁性硅藻土是理想的原油清污材料。磁性纳米颗粒:硅藻土为1:5的磁性硅藻土清理油污能力达到91.6%。本文开展的实验研究有利于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原油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 孙仕勇林森邹翔郭鹏云
- 关键词:硅藻土磁性吸附剂尾矿综合利用
- 海洋粘土矿物与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共培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颗石藻是海洋中广泛分布的超微型浮游藻,经生物矿化作用形成的碳酸钙质颗石,在古海洋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海洋粘土矿物与有机质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选取广泛分布于海洋的赫氏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与海洋粘土矿物中具有代表性的伊利石和蒙脱石共培养。通过对颗石藻生长曲线和Sr/Ca、Mg/Ca元素比值、颗石藻与粘土矿物样品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和矿物物相等分析,研究海洋粘土矿物与颗石藻的相互作用规律。通过研究表明伊利石对颗石藻的影响较小,蒙脱石因对营养元素的吸附和颗石藻的絮凝作用对颗石藻的生长和Sr/Ca、Mg/Ca元素比值影响较大。颗石藻代谢分泌的生物分子未能通过层间插层作用进入伊利石层间,颗石藻分泌的生物分子可通过插层作用进入并储存于蒙脱石层间,海洋粘土矿物中的蒙脱石与海洋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值得地球微生物家关注,可能有助于对古海洋环境的认识。
- 邹翔孙仕勇林森申珂璇谭道永董发勤
- 关键词:颗石藻伊利石蒙脱石
- 南海西部富颗石柱状样的矿物学特征
- 2019年
- 颗石藻生物矿化作用形成的方解石质颗石化石富含地球化学信息,是古海洋研究的理想材料,而典型样品的获取及其矿物学研究是前提与基础。选取南海西部越南岸外夏季上升流区MD05-2901孔柱状样,通过颗石分布特征、生源组分、矿物物相和红外光谱等矿物学特征研究,探讨了颗石化石关联的沉积环境信息,进而探索了古海洋研究的新思路和方法。结果显示:南海西部MD05-2901孔柱状样从顶部到底部(随着深度的增大)颗石化石含量具有表层较高、中部含量最高、底部含量少的分布特征;有机碳含量在1.19%—2.78%,平均含量为1.99%,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以颗石为主的碳酸钙质无机碳含量在0.85%—1.65%波动,平均含量为1.12%,变化呈现较明显的周期性,与颗石的分布特征有强相关性;柱状样C/N分析表明这一时期沉积物主要为海洋自生沉积。富颗石沉积样品矿物物相主要含有方解石、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以及少量石英等。FTIR分析表明蒙脱石中可能吸附有机质,值得矿物学家深入研究。颗石藻沉积环境的矿物学特征富含沉积信息,为古海洋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 王富东邹翔孙仕勇马彪彪陈廷方赵学钦董发勤
- 关键词:颗石藻矿物特征晚第四纪
- 环境耦合条件对颗石藻生物矿化作用的调控
- <正>地球生物学(Geobiology)是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结合形成的新学科,主要研究生命活动与地球环境相互作用和协同演化,是解决许多重大地质学问题的突破口。生物矿物学通过矿物学与生物学交叉研究生命体矿化作用形成的生...
- 邹翔孙仕勇谭道永董发勤刘明学林森申珂璇
- 关键词:颗石藻环境耦合
- 文献传递
- 改性蒙脱石/石蜡相变储热微囊的制备与性能表征被引量:4
- 2017年
- 采用皮克林乳液法制备以改性蒙脱石为新型壁材,石蜡为芯材的储能相变微囊。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仪(TG)等分析技术分别对蒙脱石/石蜡微胶囊的化学结构、微观形貌、热性能等进行详细的表征与解析。结果表明:改性蒙脱石壁材对石蜡芯材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微囊的FTIR特征峰与石蜡和改性蒙脱石对应的特征峰相似。DSC测试表明,改性蒙脱石/石蜡复合相变微囊储热材料的固-固相变温度与纯石蜡相近,石蜡含量为55%~80%的相变微囊的相变焓值为110.5~147.2J/g,调整石蜡含量可调控相变微囊的储能性能。TG分析表明改性蒙脱石/石蜡微囊的热稳定性能较好。研究表明,改性蒙脱石是石蜡相变微囊良好的壁材。改性蒙脱石/石蜡微囊具有成本低、性能优异的特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林森孙仕勇邹翔郭鹏云
- 关键词:改性蒙脱石石蜡微囊相变材料储热
- 光合细菌固定化颗粒处理生活污水的室内模拟研究
- 2015年
- 固定化光合细菌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优于分散的光合细菌。本文使用的光合细菌为经筛选、驯化、扩繁、定向培养等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具有超强污染物降解消耗能力的光合细菌工程菌。以海藻酸钠为光合细菌固定化基质,以硅藻土和蒙脱石为固定化基质添加剂,制备光合细菌固化颗粒。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污水的研究表明,使用海藻酸钠为基质,以硅藻土和蒙脱石为添加剂的固定化光合细菌对生活污水中的COD、NH3-N、TP均具有较高的处理效果,达到7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条件(温度、光照)和投加方式(投加量、投加频率)对固定化光合细菌的处理效率均有影响。通过6d去除率的检测发现,投加频率对固定化颗粒的水质净化效果影响较小,投加量和温度条件对固定化颗粒的水质净化效果影响较大。优化的工艺技术条件是投加量为20 g·L-1,投加频率为4 d·time-1,温度为30℃,对COD、NH3-N、TP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了78.48%、80.61%和82.04%。
- 樊胜兰孙仕勇邹翔郭鹏云林森
- 关键词:固定化光合细菌污水去除率
- 颗石藻矿化作用的矿物学特征与地球环境指示意义
- 2016年
- 颗石藻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现代海洋的超微型浮游单细胞植物,经生物矿化作用形成的颗石粒在古海洋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颗石藻矿化作用对地球环境指示作用的思路是针对颗石藻矿化作用及其环境属性的复杂性,以同步辐射化学成分及精细结构的空间分布、显微形态、主微量元素成分、结构、谱学、碳氧稳定同位素等矿物学方法和生理生化表征技术,获取颗石藻矿化作用形成颗石的精细矿物标型特征和响应环境变化的环境标型特征以及相互之间内在联系,揭示颗石藻矿化作用的微观环境耦合调控机制,建立利用颗石藻指示海洋环境变化的量化指标,应用于预测颗石藻应对未来海洋与气候变化的适应机制和反演古海洋与古气候的研究。本文对颗石藻的矿化作用与地球环境指示意义做了深入探讨,对未来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 孙仕勇郭鹏云邹翔林森
- 关键词:颗石藻环境指示意义